癬清散

癬清散

癬清散,由百部、苦參、大戟、蛇床子、雄黃、狼毒等多味名貴中藥材組成,其完全針對牛皮癬之病機病理,合理組方,精細配伍,遵循傳統中醫精華之“內病外治”原則治療牛皮癬頑疾。

產品簡介

古方癬清散又名癬清散。

癬清散癬清散

名稱:癬清散

組 成:百部、苦參、大戟、蛇床子、雄黃、狼毒。

性狀:中藥散劑

功能主治:牛皮癬

用法用量:將本藥裝入紗布袋內、用水3000毫升煮沸30分鐘。用軟毛巾醮藥液搽洗,搽後再在藥液中加熱水浸浴。十次為一個療程。

方解:本方由六味中藥材組成,功效活血、祛風、止癢。其中百部、苦參可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蛇床子祛風除濕、溫腎益氣,為皮膚科頑疾常用藥;雄黃亦長於解毒殺蟲、抑制真菌;狼毒、大戟破積散結,善治皮膚疥癬等。以此六味合用,配伍精細,療效確切。

注意事項:一、本方有微毒,不可入口眼;

二、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禁忌:孕婦禁用

淨含量:420克

配方揭秘

癬清散由百部、苦參、大戟、蛇床子、雄黃、狼毒等多味名貴中藥材組成,其完全針對牛皮癬之病機病理,合理組方,精細配伍,遵循傳統中醫精華之“內病外治”原則治療牛皮癬頑疾,經臨床驗證療效顯著,已經幫助眾多牛皮癬患者逐步恢復了健康,在受到廣大患者及醫家大力推崇的同時,中藥癬清散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醫治療牛皮癬用藥之首選!

百部,性味甘苦,微溫不燥,有潤肺、殺蟲、滅虱之功效,對各種皮膚疥癬均有較好療效,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百部對於一切皮膚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草拾遺》:“(百部)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苦參,苦,寒,歸心、肝經,其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為治濕熱等外邪所致帶下病、皮膚病之常用藥,對於濕疹濕瘡、皮膚瘙癢、各種疥癬等療效顯著。《滇南本草》載其可“涼血,解熱毒,疥癩,膿窠瘡毒。療皮膚瘙癢,血風癬瘡,頑皮白屑”。

大戟,瀉水逐飲,消腫散結,偏行臟腑之水濕,長於治療熱毒癰腫瘡毒等,《本草正》:“(大戟)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瀉濕熱脹滿。”

蛇床子,功效殺蟲止癢,祛風燥濕,溫腎益氣,為皮膚科之常用藥,其還具有顯著的抗真菌作用。“蓋以舌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潤腎,甘能益脾,故能除婦人男子一切虛寒濕所生病。寒濕既除,則病去,性能益陽,故能已疾,而又有補益也。”(《本草經疏》)

雄黃,辛,溫,解毒殺蟲,長於治療癰腫疔瘡,濕疹疥癬等各種皮膚疾病,同時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雄黃對於多種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日華子本草》“(雄黃)治疥癬,風邪癲癇,嵐瘴”。

狼毒,味苦、辛,性平,瀉水逐飲,破積殺蟲,善治症瘕積聚、結核、皮膚疥癬等症。另外,藥理分析表明狼毒還具有抗腫瘤特性,對多種癌細胞都具有抑制作用。

中醫辯證

牛皮癬中醫古稱之為“白疕”,古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其特徵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由於該症易於長年反覆發作,病程遷延日久而耗血傷精,導致肌膚失榮,枯燥瘙癢,傷神失眠,摧殘身體。由於西醫激素治療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對機體健康形成直接損害,因此,中醫治療牛皮癬一直是廣大患者的首選,而中藥名方癬清散則是中醫治療牛皮癬的典範性用藥。

中醫認為,此病多由於風邪外侵,伏於營血,血熱毒盛,或因情志內傷,氣血郁滯,郁而化熱,風熱相搏,發於皮膚而成紅斑鱗屑,或因飲食失節,脾胃失和,更受風熱毒邪而發病,病程遷延日久,耗陰傷血,而致陰虛血燥。肌膚失其養,血燥生風而起層層白屑,更因氣血郁滯,漸至皮膚。

一、外邪客膚:六淫之中或風或寒或濕或熱或燥均可外客肌膚,影響衛氣之宣暢,進而阻塞經絡,瘀於肌腠,不能榮養肌膚所致,“腠理虛受,風與氣並,血澀而不能榮肌肉故也。”

二、情志內傷:七情抑制,郁久化火,火熱之毒,擾於營血,外撲於肌表,毛竅閉塞不通,氣滯血瘀,發為本病。

三、腥發食物:偏食過於辛辣、海鮮等腥發動風之類食物,使之脾胃不和,氣滯不暢,濕熱互結,外透皮膚而發,皆“風濕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濕,與氣血相博而生”。

四、沖任失調:沖任隸屬於肝腎,沖任失調勢必進而影響肝腎陰陽的偏亢和不及,表現為陰虛內熱,或陽虛外寒之類的徵候群。

針對以上病理病機,中藥癬清散以外治之法驅除風寒濕燥等致病外邪,繼而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養血潤燥之理念改善牛皮癬發病之血熱、血燥、血瘀等機體氣血變化,並補益肝腎,調理臟腑功能以求扶正固本,增強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抑制牛皮癬疾病反覆復發。

中藥原理

所謂“內病外治”法,其實在《黃帝內經》《傷寒論》等醫經典籍中早有論述,它是一種採用中藥製劑,通過皮膚的滲透吸收,進入內臟有病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只是因為自漢以來,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橫空出世,在經方之魅力影響之下,後世醫者也大多從經方入手,以方論治病。而外治法中的“藥敷、藥熨、藥浴、藥膏”則被認為難治大病而相對發展緩慢。直到清代被尊為“外治之宗”的名醫吳尚先的出現,“內病外治”法又得以重新煥發生機。

“內病外治”法,具有內治法無可比擬的優點,一是對於不能內服湯藥或不願服藥的病人不至於坐以待斃,有法可醫;二是外治法不經過脾胃,不影響消化功能,對其他臟腑也無傷害;三是外治多用於局部,即使辨證有誤,一般不會產生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

“內病外治”法素來為精業本草堂所重視,其中猶數對吳尚先所著的《外治醫說》一書研究最為透徹。至如今,內病外治法已為精業本草堂的三絕之一,而“古方癬清散”正是精業本草堂通過繼承經典加以發揚的一個典範。

與“方藥”強調“君臣佐使”不同,“外治藥”更強調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病外出的功效,否則藥效不能透過經絡、穴竅、腠理,內毒,風熱不能拔之於外,則只可能是空用名藥而“緣木求魚”之舉。

其中,方內“穿山甲”為通經竄絡第一藥,又以花椒、地龍、白芥子助其藥性;生地、大黃、貫眾、羚羊角、乳香逐淤通經,白朮、徐長卿、蟬蛻、蒺藜、菊花拔毒解熱行氣,烏梢舌、木鱉子、鬧羊花、乳香、土茯苓祛風淫熱毒,紫花地丁、大青葉、蛇床子、皂角、地膚子、白花蛇舌草清濕熱餘毒,最後以石膏、血蠍、五味子清余火,兼起收斂生肌作用。

牛皮癬的注意事項

1.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精神因素是誘發牛皮癬發病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各種生活變動導致患者精神適度緊張,情緒抑鬱,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反應,從而誘發體內易感基因的活性,導致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下降,最終表現出牛皮癬的外在症狀。

2.避免過敏刺激。過敏因素也是牛皮癬的重要誘發原因之一。由於飲食或用饕不當,或接觸某種物質而過敏者,常可誘發牛皮癬的發生。

3.避免感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誘發牛皮癬的一個很常見的原因,尤其是感冒所引起的扁桃體炎、氣管炎等,在兒童牛皮癬患者群體中更為多見。

4.溫和的家居環境。牛皮癬患者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乾燥,避免受潮著涼。這是由於受風寒侵襲而誘發牛皮癬現象比較普遍,居住環境潮濕、寒冷,可導致牛皮癬發生或加重。

5.合理飲食。除了辛辣刺激性及牛羊肉等腥發食物等這些不宜食用的食物之外,為了減少牛皮癬的發病和復發,患者還應儘量遠離自身容易過敏的食物,積極消除牛皮癬誘發因素。

中藥癬清散提醒您:牛皮癬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切實注意自我調養,養成正確、合理的生活方式,杜絕各種牛皮癬誘發因素,以利於疾病的快速、徹底康復。

牛皮癬患者飲食禁忌

1、三大忌口:忌酒、忌海鮮、忌辛辣。

2、儘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發生。一旦發生應積極對症治療,以免加重牛皮癬。經常因扁桃腺化膿而誘發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議行扁桃腺摘除術。對於此條扁桃體摘除,應該慎重。

3、消除精神緊張因素,避免過於疲勞,注意休息。

4、居住條件要乾爽、通風、便於洗浴。

5、內分泌變化、妊娠均可誘發本病並使其加重。

6、多食富含維生素類食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等。

7、清洗患處時,動作要輕揉,不要強行剝離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紅、腫、熱、痛,影響治療,使病程延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