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

痿形聲。字從疒從委,委亦聲。“委”意為“軟縮”、“軟化”。“疒”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軟縮病”、“軟化病”。本義:肌肉軟化。痿、痹、厥三病(證),皆四肢疾患而古代多混同,且還有痿痹、痿厥、痹厥等稱謂,如《說文·疒部》:“痿,痹疾也。然亦有精闢鑑別者,如張子和《儒門事親》:“夫四末之疾……不仁或痛者,為痹;弱而不用者,為痿;逆而寒熱者為厥,此其狀未嘗同也。⑵ 又如:痿弱(肢體萎縮軟弱);痿症(陽痿);痿症;痿疾(身體某部分萎縮或失去機能的病。

基本信息

字形解釋

wěi

⑴ ㄨㄟˇ

⑵ 身體某部分萎縮或失去機能的病:下~。陽~。

⑶ 鄭碼:TMZM,U:75FF,GBK:F0F4

⑷ 筆畫數:13,部首:疒,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8 筆順編號:4134131234531

⑸四角號碼:0014

詳細註解

漢字演變

痿

字義解釋

wěi

[名]

⑴ 神經系統疾病。筋肉萎縮,不能舉動 [flaccid paralysis]

痿,痹也。——《說文》

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素問·痿論》

即位,痿痹。——《漢書·哀帝紀贊》

痿痹,病證名。症見肌肉關節痹痛,痿弱無力,不能承受身體。《素問·氣交變大論》:“暴攣痿痹,足不任身。”

痿、痹、厥三病(證),皆四肢疾患而古代多混同,且還有痿痹、痿厥、痹厥等稱謂,如《說文·疒部》:“痿,痹疾也。”段玉裁註:“古多痿痹連言,因痹而痿也。”《漢書·哀帝紀》:“即位痿痹,末年寖劇。”師古云:“痿,亦痹病也。”故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有專門三篇論述《痹論》、《痿論》及《厥論》者,詳細分別之。後世或有不察,仍沿襲之。然亦有精闢鑑別者,如張子和《儒門事親》:“夫四末之疾……不仁或痛者,為痹;弱而不用者,為痿;逆而寒熱者為厥,此其狀未嘗同也。”

⑵ 又如:痿弱(肢體萎縮軟弱);痿症(陽痿);痿症;痿疾(身體某部分萎縮或失去機能的病。特指陽痿);痿病(肢體動作不便的病);痿廢(痿縮殘廢);萎痹(肢體麻木不能動作的病);痿蹶(指雙足麻痹,無法行動);痿不忘起(身體麻痹行動不便的人也不忘起行)

⑶ 男性生殖器官不能挺舉的病 [impotence]。如:痿疾;陽痿

⑷ 衰竭 [exhaustion]。如:痿易(謂痿弱無力);痿頓(委靡不振);痿倒疲倦(百病纏身,精神不振);痿疲(謂疲弱不振);痿厥(萎弱氣逆);痿瘁(痿縮枯槁)

[動]

⑴ 用同“萎”。枯萎 [wither]。如:痿損(枯痿損傷)

⑵ [方]∶減弱 [weaken;abate]

待了好一回,那陣風也萎了,依舊平和水港。——清·張南莊《何典》

拼音是we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