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痹阻證

痰瘀痹阻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平素體虛,外感痰邪,滯留肢體筋脈、關節、肌肉,經絡閉阻所表現出來的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痹證,相當於西醫病名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肌纖維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增生性骨關節炎。

病因病機

痰瘀互結,留滯肌膚,閉阻經脈,故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或肌膚紫暗、腫脹、胸悶;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為痰瘀痹阻之象。

辨證要點

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

臨床表現

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或肌膚紫暗、腫脹,伴有胸悶,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

治法

化痰行瘀,蠲痹通絡。

常用方劑

雙合湯加減

常用中藥

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陳皮、白芥子、竹瀝、薑汁。

常用腧穴

阿是穴、局部經穴等。

預防與調護

1. 平素應注意防風、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濕之地,注意保暖。

2. 平時應注意生活調攝,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3. 保持病人樂觀心境和攝入富於營養、易於消化的飲食。

轉歸預後

痰濁瘀血與外邪相合,阻閉經絡,深如骨骼,導致關節腫脹、僵硬、變形。痹證日久,影響臟腑功能,津液失於輸布,水濕停聚局部,可致關節肢體腫脹。痰瘀水濕可相互影響,兼夾轉化,如濕聚為痰,血滯為瘀,痰可礙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濕互結,舊病新邪膠著,而致病程纏綿,頑固不愈。病初邪在經脈,累及筋骨、肌肉、關節,日久耗傷氣血,損及肝腎,虛實相兼;痹證日久,也可由經絡累及臟腑,出現相應的臟腑病變,其中以心痹較為多見。臨床常見心煩、驚悸,動則喘促,甚則下肢水腫,不能平臥等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