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和關節周圍及頜間部位,由於纖維疤痕或骨性粘連,致使下頜骨運動障礙或下頜骨不能運動,叫顳下頜關節強直。引起顳下頜關節強直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外傷,感染造成顳下頜關節強直的另外一種重要原因。

基本信息

疾病分類

關節內強直

是由於一側或兩側關節內發生病變,最後造成關節內的纖維性或骨性粘連,也有人稱為真性關節強直。

關節外強直

是病變位於關節外上下頜間皮膚、黏膜或深層肌肉組織,形成頜間瘢痕攣縮,也有人稱為假性關節強直。

發病原因

關節內強直

顳下頜關節強直顳下頜關節強直

多發生在15歲以前的兒童。目前最多見的病因是顳下頜關節損傷,多數在兒童期由於下頜骨損傷,尤其是頦部的對沖性損傷造成;出生時使用產鉗,損傷了顳下頜關節也可引起關節強直。

炎症是另外一種重要原因,顳下頜關節原發性的感染很少見,感染多由鄰近器官的化膿性炎症擴散而來,其中以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因為在解剖結構上,中耳與顳下頜關節緊密相鄰,在兒童岩鼓裂處只有很薄的軟組織隔開。當患化膿性中耳炎時,膿液可直接擴散到關節。過去中耳炎常造成顳下頜關節的慢性感染,然而自從抗生素套用以後,這種併發症已很少見了;牙源性感染也可擴散到關節。比較少見的感染來源是患肺炎等高熱病後,引起膿毒血症、敗血症等所致的血源性化膿性關節炎(可引起骨髓炎的微生物,經血流到達顳下頜關節時可形成新的病灶,造成關節強直和生長停滯)。此外,由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關節強直比較少見。

關節外強直

關節外強直的常見病因,過去以壞疽性口炎(走馬疳)最多,但現在壞疽性口炎已極罕見。目前,常見病因是損傷,如上頜結節、下頜升支部位的開放性骨折或火器傷,均可在上下頜間形成攣縮的瘢痕;顏面部各種物理或化學的3度燒傷後,造成面頰部組織廣泛瘢痕,也是常見病因之一。鼻咽部、顳下窩腫瘤放射治療後,頜面軟組織廣泛地纖維變,也可造成頜間瘢痕攣縮。

病理生理

關節內強直的病理變化有兩種情況:纖維性強直和骨性強直。纖維性強直首先在關節窩、關節結節和髁突面的纖維軟骨,後關節結構逐漸破壞,被有血管的纖維組織所代替,最後相互間完全被纖維組織長入骨髓腔;有時關節周圍也還有大量結締組織增生。骨性強直是纖維性強直進一步骨化所致

。關節窩、關節結節和髁突之間發生骨性愈著,髁突變得粗大,關節附近也有骨質增生,以致關節窩、關節結節和髁突的原有外形完全消失,融合成一緻密骨痂,骨痂的範圍可能很廣。

關節外強直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由於上下頜間組織壞死脫落,在癒合過程中,有大量結締組織增生,最後形成攣縮的瘢痕;有的在瘢痕內還有不同程度的骨化現象,或者上下頜間發生骨性粘連

診斷

(一)臨床特點如果沒有髁突生長停滯或組織丟失,關節強直不會伴有面部非對稱畸形。這時有診斷意義的特點包括:在單側不完全強直時,張口時頦部中線偏向患側這是因為對側髁突下降或前行滑動,而患側髁突相對不動造成的;用雙手指放入外耳道或耳屏前,令病人張閉口,可檢查到患側髁突的動度明顯減低或喪失。X線通常有陽性發現,如關節結構不清,髁突及關節間隙位置被較大的不規則X線不透光區所占據。如果關節強直伴有生長停滯或組織缺失,則臨床畸形明顯。單側病變時在閉口位頦部中線偏向患側;如病人能輕度張口,下頜偏向患側的現象更為明顯;患側因升支短小而嚼肌顯得比對側豐滿,角前切跡比對側加深。雙側時顯示頦部後縮明顯,面下1/3短小,可檢查到患側髁突的動度明顯減低或喪失。X顯示的下頜骨畸形也很明顯髁突頸粗大,喙突增大增長,升支短小,增長的下頜角與加深鶒的角前切跡形成明顯對比。憑明顯而典型的臨床徵象可作出初步診斷,但術前必須以X線確診,以制定合理的治療計畫鑑別診斷:因為關節內、外強直手術方式不同,故必須鑑別清楚,其診斷要點見表1。表1關節內和關節外強直的鑑別診斷鑑別點關節內強直關節外強直病史化膿性病史,損傷史等口腔潰爛、上下頜骨骨折史、燒務以及放射治療史等頜間瘢痕無有面下部發育嚴重畸形(成年後患病不顯)畸形較輕(成年後患病無影響)關係嚴重錯亂(成年後患病不顯)輕度錯亂(成年後患病無影響)X線片關節間隙消失,關節部融合呈骨球狀(纖維性強直的關節間隙存在但模糊)關節部正常,上頜與下頜升支間間隙可以變窄密度增高

疾病治療

關節內強直和關節外強直的治療一般都須採用外科手術。

在施行手術前,必須有正確的診斷。首先要確定是關節內強直、關節外強直或混合型強直;確定強直的性質是纖維性還是骨性;病變是單側或雙側,以及病變的部位和範圍,方能制定正確的手術計畫。

根據病變範圍、程度可選用局麻。如必須在全麻下手術,為了防止舌後墜發生窒息的危險,應採用清醒插管術或氣管鏡引導插管術;術後應在病員完全清醒後方可拔去氣管插管

治療關節內強直的手術有髁突切除術及顳下頜關節成形術。髁突切除術適用於纖維性強直的病例;顳下頜關節成形術又稱假關節形成術,適用於骨性強直病例。

關節外強直手術的基本方法是:切斷和切除頜間攣縮的瘢痕;鑿開頜間粘連的骨質,恢復開口度。

混合性強直的治療原則是關節內、外強直手術的綜合套用。

疾病預後

無論何種類型的顳下頜關節強直,術後的復發問題一直是為眾所關注,還尚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根據國內外資料來看,術後復發率幅度很大,約在10%~55%之間;真性與假性關節強直的復發率大致相仿;混合性強直的遠期療效更差一些。

導致復發的因素很多,目前觀點也不完全一致。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⒈年齡因素;

⒉病因;

⒊切骨的多少;

⒋插補物的作用;

⒌骨膜對復發的作用;

⒍術後開口練習;

⒎關節強直程度和手術操作

併發症

顳下頜關節強直的患者由於下頜骨運動功能完全喪失,進食困難,僅能借磨牙後間隙及牙間隙擠吸碎軟食物,影響咀嚼功能、口腔清潔及機體發育,使下頜部發育畸形,咬合錯亂,髁狀突活動度消失等,都是顳下頜關節強直的併發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