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鼻棲鴨

疣鼻棲鴨

疣鼻棲鴨,學名Cairina moschata,俗稱麝香鴨、紅面鴨、番鴨,原產中、南美洲。台灣菜中的薑母鴨用的就是這種鴨。與騾一樣,疣鼻棲鴨與家鴨的雜交種並不具有生殖能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疣鼻棲鴨

拉丁名:Cairina moschata

物種介紹

疣鼻棲鴨疣鼻棲鴨

疣鼻棲鴨體重1.8—5千克。體態健壯肥大,體軀略扁,前尖後窄,呈長橢圓形。頭大而粗短,喙較短而窄,鮮紅或暗紅色。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圍有紅色或赤黑色的皮瘤,在頭部兩側展延較寬而厚。自眼至喙的周圍無羽毛。眼鮮紅色。胸部寬而平,翅膀大而長、強壯有力。腿短粗壯,為紅色、桔紅色或黑色。趾爪硬而尖銳,蹼大而肥厚。體羽有純黑、純白、黑白色或白色雜有藍青色等多種。

疣鼻棲鴨原產於中美洲、南美洲。棲息於熱帶地區。喜歡溫暖的水域,在水中撲翅浮遊戲水,但不善於在水中作長時間游泳。集群生活,性情溫順,行動笨拙,步態平穩。休息時把頭伸到翼下,呈“金雞獨立”狀。雄鳥常發出“哩哩”的低啞叫聲,雌鳥則發出“哪哪”的輕叫聲。孵化期為35天。

習性

喜歡溫暖的水域,在水中撲翅浮遊戲水,但不善於在水中作長時間游泳。集群生活,性情溫順,行動笨拙,步態平穩。休息時把頭伸到翼下,呈“金雞獨立”狀。雄鳥常發出“哩哩”的低啞叫聲,雌鳥則發出“哪哪”的輕叫聲。孵化期為35天。

食用價值

疣鼻棲鴨是優良的瘦肉型肉用鴨,番鴨肉味美鮮嫩,無油膩感,有特殊香味,是冬令進補食品。如今國際上番鴨的生產已被重視,飼養數量不斷增加,其中法國飼養量最大。法國格里莫公司育成4個專門化的高產品系(R31\B41\R51和B61)。現在,中國疣鼻棲鴨飼養發展很快,福建、海南、廣東、廣西、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等省區的飼養數量較多,湖北、上海、四川等省也已開始引種繁殖、飼養,逐步替代其他野鴨的一些品種。

養殖方法

疣鼻棲鴨疣鼻棲鴨

疣鼻棲鴨具有抗病力強、耐粗放飼養、皮下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肉味鮮美,生長快,體重大,耐粗食,易肥育,胴體脂肪含量少,生長肥肝性能好等特點。在一般條件下飼養1.0周齡,雄鳥體重達3000—3500克,雌鳥達1800—2200克。胴體脂肪含量為15%—18%,較北京鴨低10個百分點。瘦肉率高,胸腿肌占胴體的27%—30%,而且肉味鮮美,富野味。
疣鼻棲鴨能有效地利用含粗纖維多的飼料。在同等條件下番鴨的飼料效益高於北京鴨。在一般情況下,番鴨料肉比為2.7—3.0:1。種鴨在自由採食條件下,在產卵高峰期每天採食量都不超過180—200克。育成期具有較強的補償能力,可以節省培育期的精飼料。
疣鼻棲鴨生產肥肝飼料消耗比和其他鴨種低,同時填飼操作簡便。每隻鴨生產肥肝重達325—444克,而且質地細嫩肥美,細膩可口,合格率高。同時還可多得30%左右味美價高的鴨肉和優質的羽絨。
疣鼻棲鴨可以水養、陸養、圈養、牧養,故不需要很多設備。雛鴨階段備有籠子或籮筐等作保溫設備,育雛採用人工給溫或自溫。育雛期後,實行草地放牧或就地露宿。農村專業戶多採用放牧結合舍飼補料的方式飼養。種鴨雄雌性比按1:6—8,進行大群飼養,自然交配可達較高受精率。由於疣鼻棲鴨性情溫馴,喜安靜、合群,不善於鳴叫,沒有噪音,較適合大規模集約化飼養管理,是其他水禽不能比擬的。
疣鼻棲鴨對環境氣候的適應性強,能耐高溫,在高溫季節仍有較好的生產水平。在粗放飼養條件下,育雛率和成活率可高達95%。98%,病少成活率高。
疣鼻棲鴨的鴨舍場地應選擇地勢高燥、便於排水的砂質空曠地及遠離居民和工廠的地方。鴨舍建築應坐北朝南,冬暖夏涼,通風良好。一般飼養場內都應設有圈舍、運動場、鴨灘等設施。
疣鼻棲鴨飼養期可分3個階段,即0—3周齡、4—6周齡和7周齡至屠宰。飼養雛鳥的鴨舍需要嚴格清掃和消毒。舍內所用的器具如飲水器、餵料盤、餵料捅、水槽等要衝刷乾淨。棚舍溫度達到28—30℃左右,並要保溫。雛鳥生長很快,消化能力較弱,要求營養價值較高的全價料,可用商品肉鴨(小鴨)全價料。出殼16小時後先用0.1%高錳酸鉀水給雛番鴨飲用1-2天,然後直接用清水作飲水。雛鳥無論是地面飼養、網上飼養,都套用乾稻草墊好,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溫,墊草要勤更換,2-3周齡後可去掉墊草。鴨舍光線要足,夜間人工光照,到4周完全採用自然光照。
疣鼻棲鴨能自己調節採食量,日糧能值影響不大,不會因蛋白質水平下降而影響採食量。因此,可以以低蛋白質消耗換取較為理念的飼料報酬和胴體品質。一般採用限料飼養,即雄鳥從9周齡和雌鳥從7周齡開始,按自由採食量的90%—95%餵給飼料,以推遲生長高峰。充分利用肌肉生長旺盛的8—12周齡階段和它們較強的生長補償能力,讓胸肌得到充分生長,又不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據測定,採用限料飼養,其胸肌可增加3倍,而不增加料肉比和胴體脂肪,並能改善胴體品質,提高生產效益。
飼養密度1周齡的雛鳥每平方米飼養40—45隻,2周齡30—35隻,3周齡23—30隻,4周齡為20—22隻,5周齡為18—20隻。從6周齡起,雄鳥為5—6隻,雌鳥為10—12隻。此外,應重視按質分群,並考慮大小、強弱,以便使同群生長發育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