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懶

疏懶

疏懶,漢語辭彙。 拼音;shū lǎn 釋義:一指懶散;二指鬆懈。

基本信息

拼音

shū lǎn

基本解釋

懶散而不習慣受約束。

出處:魯迅——阿長與《山海經》(《朝花夕拾》)。

詞性

形容詞詞性。

例句

1、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

2、聞先生也總是頭髮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3、我很願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尋找,他是很疏懶的.——阿長與《山海經》魯迅

引證詳解

亦作“ 疏嬾 ”。亦作“疎懶”。亦作“疎嬾”。

1、懶散
①《北齊書·李繪傳》:“下官膚體疏嬾,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事佞人。”
②宋范仲淹《與朱氏書》:“此間疎懶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歡醉。”
③明劉基《松葉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無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
④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⑤魯迅《彷徨·孤獨者》:“我知道他疏懶,本不以杳無訊息為奇,但有時也頗怨他不給一點訊息。”

2. 鬆懈;懈怠
①《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後來 少卿 已沒, 道元 襲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體煩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漸漸疎懶。”
②《紅樓夢》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漸次疏懶了工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