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粳41號

畢粳41號

畢粳 41號(原代號 97-4)是1992年經連續四年的系統選擇育成的粳稻新品種,於 1996年穩定。 1997-1998年參加粳稻品比試驗, 2000-2001年參加並通過貴州省粳稻區試, 2002年通過貴州省粳稻生產試驗。 2003年 7月經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通過。

基本信息

產量表現

畢粳41號畢粳41號
1997年參加本所粳稻品比試驗(代號97-4),小區折合畝產520.0kg,比對照畢粳37號增產6.85%,1998年粳稻品比試驗,小區折合畝產470.8kg,比對照畢粳37號增產20.19%。2000年參加貴州省粳稻區試,綜合平均畝產446.2kg,比對照畢粳37號增產13.3%,2001年繼續參加貴州省粳稻區試,綜合平均畝產394.86kg,比對照畢粳37號增產3.2%,兩年10點次綜合平均單產420.5kg/667m2,比對照畢粳37號增產8.34%。2002年參加貴州省粳稻生產試驗,綜合平均畝產334.3kg,比對照畢粳37號增產11.58%。

特徵特性

畢粳41號屬中熟中粳,苗期葉色深綠,秧苗長勢強,中後期葉片直立,劍葉較長,葉鞘深綠色,株型緊湊,主莖葉片16-18片。全生育期170天左右,株高95.0-105.0cm,單株成穗7-10個,穗長16-18cm,平均穗總粒數110-140粒,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6-28g。籽粒半園型,粒長4.9mm,長寬比1.6,稃尖白色無芒。田間表現抗稻瘟病、紋枯病,耐寒性強,外觀品質優,落粒易。

主要優缺點

優點:株葉型好,穗大粒多,耐寒性強,田間表現高抗稻瘟病和紋枯病,外觀品質好。
缺點:分櫱力相對較弱。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合理密植。貴州西部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中部4月上、中旬播種,栽插密度2.0-2.5萬/畝。
2.科學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並重,重施底肥,早施櫱肥。適宜施氮總量為純氮10.4-11.0Kg/畝,以施氮總量的70-80%做底肥,在第一次翻犁後耙入田中,其餘20-30%在返青後視苗情補施。

3.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收割。適應範圍:畢粳41號適應貴州省海拔1350-1600m粳稻區種植。

水稻品種(一)

水稻,禾本科,屬鬚根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不定根發達,穗為圓錐花序,自花授粉。稻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日本、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泰國和緬甸。其他重要生產國有越南、巴西、韓國、菲律賓和美國。上個世紀晚期世界稻米年產量平均為4000億公斤左右,種植面積約1.45億公頃。世界上所產稻米的95%為人類所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