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更張

甲午更張

甲午更張(朝鮮語:갑오경장),又稱甲午改革(갑오개혁),是指公元1894年(按乾支紀年為甲午年)朝鮮王朝進行的一系列近代化改革,廣義上也包括1894年7月到1896年2月期間日本控制下的朝鮮進行的所有改革措施(1895年間的改革又稱“乙未改革”)。其主導勢力是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開化派。甲午更張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等各個方面,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資產階級改革,使朝鮮初具近代國家的形式,推動了朝鮮社會的進步。但由於甲午更張是在日本人的影響和干涉下進行的,因而許多措施有利於強化日本對朝鮮的控制,整個改革也得不到朝鮮百姓的支持。最終發生俄館播遷事件,金弘集政權倒台,甲午更張以失敗收場。

基本信息

背景

主導甲午更張的金弘集主導甲午更張的金弘集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朝鮮爆發甲午農民戰爭。兩湖招討使洪啟薰兵敗,上疏請借外國援兵。1894年6月3日,朝鮮政府照會清朝,請求出兵。此事即甲午戰爭之開端。日軍在中日開戰前夕迅速攻占漢城(六月二十一日),控制國王,強迫其歸政於大院君。六月二十三日,新組成的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派朝鮮政府宣布廢除與清朝簽訂的一切條約,朝鮮將依賴日軍從朝鮮領土上驅逐清朝軍隊。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又強迫朝鮮簽訂與日本的同盟條約,共同反對清朝。但是此時朝鮮反日情緒甚於反清,甚至被日本人抬出來的大院君都在秘密地與清朝聯絡,試圖裡應外合驅逐日本侵略者。

內容

甲午更張中成立的新式軍隊甲午更張中成立的新式軍隊
甲午戰後,在日本協助下,朝鮮新政府設立“軍國機務處”,開始了內政改革,包括廢除吏、戶、禮、工、刑六曹,設立內務、外交、度支、軍務、法務、農商務、學務、工務八部;廢除八道,設立二十三府;宮府分離,政府以總理大臣執掌,宮廷事務由宮內大臣執掌;廢除科舉考試;還有使用朝鮮王朝開國紀年、對腐敗官員的紀律處置、放寬貿易活動限制、建立銀本位的新貨幣制、在財政部管轄下統一財政管理、度量衡標準化、一切賦稅用現金繳納、建立股份公司、依據法院改組法把司法權分離、統一警察力量等社會、財政、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共208條,史稱“甲午更張”。開國五百零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895年1月7日),高宗率領世子、百官參拜宗廟,舉行誓告典禮,宣布《洪範十四條》,其中第一條即宣告“割斷依附清國慮念,確建獨立自主基礎”,正式宣告朝鮮半島與中華帝國上千年的宗藩關係就此終結。

結果

金弘集內閣宣布實行公曆,改開國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1896年1月1日),並建元年號為“建陽”。同時還宣布了斷髮令,要求朝鮮人民剪髮易服。此舉引發了朝鮮全國範圍內的不滿情緒。俄國公使韋伯利用這一形勢,從停泊在仁川的兵艦上調兵100多人至漢城,經與親俄派協商後,1896年2月11日,不堪忍受日本人和親日派脅迫的高宗率領王世子出走俄國公使館(俄館播遷事件)。高宗在俄國公使館命令逮捕逆賊五大臣,總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館播遷當天即被殺,和農工商大臣鄭秉夏在押送入獄途中被巡檢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魚允中也在回鄉途中被殺,內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軍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鮮建立起以金柄植為總理大臣、李完用為外部大臣的親俄政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