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排尿困難

產後因暫時性排尿功能障礙,患者膀胱內的尿全部或部分不能排出。 正常產婦在產後4~6h內可自動排尿,如產後8h仍不能自主排尿(無尿除外),則應診斷尿瀦留。 3.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天1~3次,促進膀胱平滑肌功能的恢復。

概述

產後因暫時性排尿功能障礙,患者膀胱內的尿全部或部分不能排出。是產褥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產婦常因此感到異常的痛苦,重者易並發泌尿系感染、膀胱破裂等,中醫稱為“轉胞”或“產後小便不利”。常發生於產後1~3d內,以及剖宮產術後拔除導尿管後1~3d內,初產婦多見,尤其是剖宮產及行會陰切開術者。

病因與發病機制

妊娠晚期由於膀胱受子宮的牽拉及胎頭的壓迫,使膀胱壁平滑肌張力減退,彈性暫時性下降,易發生排尿困難。大多數產婦分娩後膀胱排尿功能均能逐漸自我恢復,部分產婦由於分娩過程中膀胱、尿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產後尿瀦留
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宮縮乏力、枕橫位或枕後位、臀位、產程處理不當等導致產程延長,胎先露壓迫膀胱時間過久,膀胱黏膜充血、水腫。並且由於過度伸展的子宮下段將膀胱牽拉過高,使膀胱底部亦充血、水腫,甚至出血,尿道也充血、水腫,尿道口閉塞。部分產婦在產前(第一或第二產程中)尿瀦留過多而未及時處理,進一步牽拉膀胱使其過度緊張、感受性降低,甚至發生神經麻痹,使膀胱排尿反射功能消失。上述異常變化導致產婦排尿功能下降甚至暫時性喪失,患者不能排尿。另有一部分產婦因精神緊張、怕人、不習慣或對自己排尿缺乏信心而暫時不能排尿。還有一部分產婦由於分娩過程中曾套用各種麻醉藥而影響排尿。

診斷要點

正常產婦在產後4~6h內可自動排尿,如產後8h仍不能自主排尿(無尿除外),則應診斷尿瀦留。能排解一部分尿者稱為部分尿瀦留。患者感覺膀胱脹、下腹不適,極其難受,重者痛苦異常。由於充盈的膀胱影響子宮收縮,部分患者陰道出血較多,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

治療概述

處理重在預防,在分娩前和產時應避免膀胱過度充盈、過度膨脹,積極處理,避免產程過長,減少胎頭對膀胱的壓迫,有頭盆不稱者及早發現並及時行剖宮產。行會陰切開者在縫合時鬆緊度要適宜,不要過緊,減少傷口的疼痛。行剖宮產者應適時多次使用鎮痛藥。產後2h即應鼓勵和幫助產婦起床排尿。可讓患者在產後1h左右即進500~800ml水,使膀胱在短時內充盈,產生強烈的刺激和排尿反射,引起尿意,2~3h後即可自動排尿,如此每3~4h排尿1次,24h內膀胱功能即可恢復,不會發生尿瀦留。
在飲食上,蘿蔔煨鯽魚湯有促進排尿的效果,蘿蔔利尿,鯽魚促進乳汁的分泌,產後可常規食用。有尿瀦留者,首先不考慮導尿,應儘量設法使患者自己排尿,並先後採用物理、藥物的方法。
1.熱敷 
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下腹及尿道口,並同時進行按摩,每天3次,每次15~30min。
2.引尿 
在衛生間放開水管,嘩嘩流水聲或其他人的小便聲均可刺激患者產生尿意,引起患者自動排尿。
3.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天1~3次,促進膀胱平滑肌功能的恢復。
4.針灸及推拿
(1)推拿利尿穴:利尿穴位於臍與恥骨聯合之間,在該點推壓並間斷向恥骨聯合方向下推,按逆時針方向,先輕後重,每日3~4次,每次10~15min。
(2)新針:氣海透曲骨,三陰交透懸鐘。
(3)針穴或穴位封閉:主穴選三陰交、陰陵泉,配穴為關元、氣海。
(4)耳針:膀胱穴
5.中藥治療 
原則為溫陽補腎,方用桂附八味湯加減:熟附子12g,桂心1.5g,山萸肉12g,淮山藥18g,熟地12g,茯苓18g,澤漆12g,丹皮5g。氣虛者加黨參30g,黃芪15g。
民間方用:蠶蛻20~30g,加水500~600ml煎服,每日1~3次,效果良好。
6.導尿 
如上述方法仍無效者,則應導尿,首次導尿1000~1500ml,留置尿管,每隔3~4h定時開放一次,24~72h後,一般可自動排尿,同時應預防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