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地域分工

生產地域分工

社會生產勞動分工的空間表現形式。由於地區條件的差異,在不同地區以同樣的勞動耗費發展同一種生產,其經濟效益不同。

生產地域分工

正文

社會生產勞動分工的空間表現形式。它是勞動地域分工(包括生產性勞動地域分工和非生產性勞動地域分工)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於地區條件的差異,在不同地區以同樣的勞動耗費發展同一種生產,其經濟效益不同。合理的生產地域分工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勞動的自然力,提高勞動生產率。K.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已論述了有關勞動地域分工的問題。研究生產地域分工是經濟地理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社會分工的基本形式是部門分工和地域分工。部門分工總是和一定地區相聯繫。地域分工往往是通過各地區部門結構的差異表現出來。
生產地域分工的顯著特點是與各地區發展生產的條件緊密相聯。自然地理條件的地區差異是生產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礎。原有的經濟基礎、技術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管理體制、物價、金融、稅收政策、勞動工資、人口狀況等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區差異,是引起生產地域分工的重要原因。總之,一個國家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地區條件的差異是研究其生產地域分工的基本依據。產品在銷售地區的價格大於生產地的價格加運營費用的和,這是實現生產地域分工的經濟前提。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是生產地域分工發展的物質保障。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生產地域分工表現為地區生產專業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地域分工表現為地區生產專業化與地區經濟綜合發展相結合,形成各具特點的地域生產綜合體
形成於19世紀的國際分工,目前已進入世界工業分工的階段,生產地域分工已超出國家的範圍,形成各種類型的國際生產地域分工。

配圖

生產地域分工生產地域分工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