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輪迴面料

生態輪迴面料

生態輪迴面(ECO CIRCLE),是日本2002年研製出的一種面料產品,是將回收的聚酯類衣物(制服製品)經過粉碎、化學反應、聚合等步驟製成再生的滌綸纖維面料產品。美國老牌戶外用品巴塔哥尼亞就使用這種材料。2009年10月底,一個名為管理聯盟證明機構的組織將產品的回收標準分為銅、銀及金標準三級。

簡介

發生態輪迴面料服裝

生態輪迴面料是一種可持續面料,由回收的可樂瓶、舊衣物的纖維、天然麻、無毒染料等製作而成。價格比市面上的其他產品貴一些,但是環保愛好者一般都會欣然接受。

這種利用廢品、纖維再造製衣的技術在歐美國家已存在多年。H&M、Top Shop等品牌都已經開始在門店的顯著位置擺放回收產品製成的衣物,人們也越來越接受低碳裝的概念。

在中國,這起初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中國的舊衣回收、加工的低端產業鏈上,很多小服裝回收廠把舊衣切碎,製成拖把或者農民用的棉被等,然後把它們銷往更偏遠的地區。舊衣很難再回到城市人的身上。李寧首次把這個概念帶入了中國,

起源

發原料回收

回收材料引起的服裝時尚要追溯到2007 年11月15 日。當天美國舊金山費爾默大街的二手服裝店Goodwill門口擠滿了人,都在等待著名設計師尼克·格雷厄姆發布的新服裝。這些新服裝都是由舊衣服製作的。一開始,尼克只是想成立一條有機棉生產線,但是當他路過Goodwill 門口,看到這么多舊衣服的命運最終只能是變成垃圾,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尼克為Goodwill 打造了一個新的品牌William Good。Goodwill 店裡無人問津三個月的衣服被送往格雷厄姆的廠房,被粉碎、設計成新的服裝而受到親睞。這種穿舊衣的風潮也席捲了英倫

此後一些當地品牌,諸如Traidremade、Worn Again、JunkyStyling 都開始將回收的舊衣、廢飲料瓶、來自中國台灣的纖維原料等打上“碳足跡”的標籤,製成新衣服。

特點

生態輪迴面料是一種新型環保面料的名稱,用它剪裁的服裝看起來跟普通衣服沒有什麼不同,然而這種新型環保面料有一個新名稱:ECO CIRCLE(生態輪迴)。

生態輪迴面料可以像普通織物一樣被裁剪成時尚服裝,當這種衣服髒了舊了時,穿著者可以把它送回指定回收地點,再次粉碎,製成衣物,如此無限循環往復,一件衣服在輪迴中實現永生。

國內套用

日本帝人纖維株式會社向李寧品牌提供這種可循環的服裝材料,李寧網球訓練系列即將上市。李寧將這些舊服裝回收上來(目前這個系統只接收本產品的舊衣),送進工廠,化學分解後,這些服裝將變成新的面料。這類衣服會在標籤上標出“衣年輪”標記,標記越多,代表它再生的次數越多。這一過程將使生態圈系統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降低大約80%。

標準制定

在全球穿“舊”的風潮下,首個紡織服裝全球回收標準(GRS) 於2009年10月底出台,一個名為管理聯盟證明機構的組織將產品的回收標準分為銅、銀及金標準三級。金標準要求產品包含95%——100%的回收材料,銀標準產品包含70%——95% 的回收材料,而銅標準則包含不低於30%的回收材料。經過這一標準認證的衣服將掛上金、銀、銅標誌,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回收問題

的生態輪迴面料服飾

英國

舊衣回收的環保意義和技術讓人津津樂道,但推廣舊衣回收再生的活動困難重重。大多數人很難喜歡上穿舊衣,回收成本高昂也是一個問題。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個英國人每年在衣服上的支出約為600 英鎊,丟棄衣服價值卻高達400 英鎊。每年有63% 的廢舊衣服被丟棄,進入垃圾填埋和焚燒場,能被回收上來的只占16%。

日本

即便在垃圾分類最成熟的國家,衣服也屬於最難回收的一類。因為其往往由混合面料構成。尤其是化纖紡的衣服,由於含有多種原料及各種顏色,一般人很難辨別,再加工的難度很大,還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對衣服進行百分之百的回收處理。在日本,回收1 千克舊衣成本為20—30日元,跟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成本相當。

中國

《新知客》聯合珍古道爾環保組織發布的《 “衣年輪”低碳著裝調研報告》顯示,中國35% 的被訪者選擇丟棄舊衣物。中國每年都會產生大量服裝垃圾,當前中國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焚燒,這不僅消耗了煤炭、電力等能源,焚燒過程本身就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燒後的灰燼等。李寧副總裁方世偉也承認,ECO CIRCLE 產品的回收無疑會加大配送渠道等運營成本,他希望越來越大的市場能帶來整體成本的降低。在《新知客》的調查中,約37% 的人首選棉麻為主的衣服,化纖僅占2%。大部分民眾不願因為環保而犧牲舒適,這也是回收再生的化纖類製品目前大部分僅套用於運動外套的原因,舒適性也將成為廠商面臨的挑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