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夜蛾

甘藍夜蛾

甘藍夜蛾甘藍夜蛾廣泛分布於各地,是一種雜食性害蟲,除大田作物、果樹、野生植物外,對蔬菜也是一種主要害蟲,它可為害甘藍、白菜、蘿蔔、菠菜、胡蘿蔔等多種蔬菜。在昆蟲分類中屬於鱗翅目的夜蛾科。另外一個很普遍的名字稱為甘藍夜盜蟲。甘藍夜蛾各個蟲期對溫濕度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平均溫度18-25℃,相對濕度70%-80%時,適宜該蟲的生長發育。甘藍夜蛾的天敵對其發生程度也具有一定影響,主要天敵有廣赤眼蜂、擬澳赤眼蜂、甘藍夜蛾擬瘦姬蜂、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還有馬蜂、步甲、蜘蛛等,這些天敵數量大時可以影響甘藍夜蛾的發生程度。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甘藍夜蛾的卵甘藍夜蛾的卵

中文名:甘藍夜蛾

別名:甘藍夜盜蟲、菜夜蛾

學名: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

寄主:甘藍夜蛾食性極雜,已知寄主達45科100餘種,蔬菜主要有甘藍、花椰菜、白菜、蘿蔔、油菜、茄果類、豆類、瓜類、馬鈴薯等。

危害特點:初孵幼蟲群聚葉背,啃食葉肉,殘留上表皮。

生態習性

甘藍夜蛾幼蟲甘藍夜蛾幼蟲

它主要是以幼蟲危害作物的葉片,初孵化時的幼蟲圍在一起於葉片背面進行為害,白天不動,夜晚活動啃食葉片,而殘留下表皮,到大齡的(4齡以後),白天潛伏在葉片下,菜心、地表或根周圍的土壤中,夜間出來活動,形成暴食。嚴重時,往往能把葉肉吃光,僅剩葉脈和葉柄,吃完一處再成群結隊遷移為害,包心菜類常常有幼蟲鑽入葉球並留了不少糞便,污染葉球,還易引起腐爛。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0—25毫米,翅展30—50毫米。體、翅灰褐色,複眼黑紫色,前足脛節末端有巨爪。前翅中央位於前緣附近內側有一環狀紋,灰黑色,腎狀紋灰白色。外橫線、內橫線和亞基線黑色,沿外緣有黑點7個,下方有白點2個,前緣近端部有等距離的白點3個。亞外緣線色白而細,外方稍帶淡黑。緣毛黃色。後翅灰白色,外緣一半黑褐色。

半球形,底徑0.6—0.7毫米,上有放射狀的三序縱棱,棱間有一對下陷的橫道,隔成一行方格。初產時黃白色,後來中央和四周上部出現褐斑紋,孵化前變紫黑色。

幼蟲

甘藍夜蛾甘藍夜蛾

體色隨齡期不同而異,初孵化時,體色稍黑,全體有粗毛,體長約2毫米。

2齡體長約8—9毫米,全體綠色。1—2齡幼蟲僅有二對腹足(不包括臀足)。3齡體長約12—13毫米,全體呈綠黑色,具明顯的黑色氣門線。3齡後具腹足四對。4齡體長20毫米左右,體色灰黑色,各體節線紋明顯。老熟幼蟲體長約40毫米,頭部黃褐色,胸、腹部背面黑褐色,散布灰黃色細點,腹面淡灰褐色,前胸背板黃褐色,近似梯形,背線和亞背線為白色點狀細線,各節背面中央兩側沿亞背線內側有黑色條紋,似倒“八”字形。氣門線黑色,氣門下線為一條白色寬頻。臀板黃褐色橢圓形,腹足趾鉤單行單序中帶。

長20毫米左右,赤褐色,蛹背面由腹部第一節起到體末止,中央具有深褐色縱行暗紋1條。腹部第五至第七節近前緣處刻點較密而粗,每刻點的前半部凹陷較深,後半部較淺。臀刺較長,深褐色,末端著生2根長刺,刺從基部到中部逐漸變細,到末端膨大呈球狀,似大頭釘。

發生規律

甘藍夜蛾幼蟲及危害甘藍夜蛾幼蟲及危害

甘藍夜蛾具有間歇性和局部猖獗為害的特點,其發生程度與氣候、食物及栽培條件等因素關係密切。甘藍夜蛾各個蟲期對溫濕度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平均溫度18-25℃,相對濕度70%-80%時,適宜該蟲的生長發育。如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濕度低於68%或高於85%,生長發育均會受到抑制,所以甘藍夜蛾常在溫濕度適宜的春秋季發生嚴重。因其多食性,為害蔬菜種類多,食料條件對幼蟲的影響不大,而成蟲因需補充營養才能交配產卵,所以蜜源植物的多少則影響成蟲的壽命和產卵量;成蟲喜歡在高大茂密的作物上產卵,所以水肥條件好,長勢旺盛的菜地受害重。

甘藍夜蛾的天敵對其發生程度也具有一定影響,主要天敵有廣赤眼蜂、擬澳赤眼蜂、甘藍夜蛾擬瘦姬蜂、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還有馬蜂、步甲、蜘蛛等,這些天敵數量大時可以影響甘藍夜蛾的發生程度。

甘藍夜蛾甘藍夜蛾

1. 年發生代數 在北方一年3-4代,以蛹在土表下10厘米左右處越冬,當氣溫回升到15-16℃時。越冬蛹羽化出土。在遼寧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山東是5月上旬至6月上旬。

2.為害特點 在山東一年有兩次為害盛期,第一次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次是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一次重點為害期,正值春甘藍、留種菠菜和甜菜盛長期,主要是第一代幼蟲作怪。第二次重點為害期,正值秋甘藍、白菜的盛長期,是第三代幼蟲作怪。

3.趨性 成蟲對糖醋味有趨性,對光沒有明顯趨性。

4.產卵特點 成蟲產卵期需吸食露水和蜜露以補充營養。卵為塊狀、每塊100-200粒之間,一頭雌蛾一生可產1000-2000粒卵,多產在生長茂密的植株葉背,小植株上全株葉片都可著卵,大植株上多產在上、中部葉片上,卵期一般為4-6天,卵的發育適溫是23-26℃。

甘藍夜蛾對蔬菜的危害甘藍夜蛾對蔬菜的危害

5.蟲態期 幼蟲共6齡,孵化後有先吃卵殼的習性,群集葉背進行取食,2-3齡開始分散為害,4齡後晝伏夜出進行為害,整個幼蟲期約30-35天,蛹期一般10天左右,越夏蛹蛹期50-60天,越冬蛹蛹期6個月左右,蛹的發育溫度15-30℃之間。

6.發生與環境 甘藍夜蛾的發生往往出現年代中的間歇性暴發,在冬季和早春溫度和濕度適宜時,羽化期早而較整齊,易於出現暴發性災年。具體講,當日平均溫度在18-25℃、相對濕度70-80%時最有利於它的發育。高溫乾旱或高溫高濕對它的發育不利。所以夏季是個明顯的發生低潮。與其他害蟲不同的重要一點是成蟲需要補充營養。成蟲期,羽化處附近若有充足的蜜、露,或羽化後正趕上有大量的開花植物,都可能引起大發生。

防治方法

《蔬菜害蟲生物防治》《蔬菜害蟲生物防治》

1.做好預測預報 根據以上提供的時間和數據,應做好預測預報,特別是春季預報。

2.農業防治 包括秋季發生地塊的後處理,即認真耕翻土地,消滅部分越冬蛹,及時清除雜草和老葉,創造通風透光良好環境,以減少卵量。

3.糖醋液誘殺 利用成蟲喜糖酷的習性。抓住良機進行誘殺。鑒於雌成蟲產卵量大的習性,誘殺成蟲的意義特別重要,在方法上可採用精:醋:水=6:3:1的比例,再加入少量甜而微毒的敵百蟲原藥。認真誘殺成蟲。

4.生物防治 赤眼蜂、松毛蟲、寄生蠅、草蛉等都是有效的天敵,應充分利用。

5.藥劑防治 可選用4000倍液的殺滅菊酯或2000倍液的二氯苯酸菊酯或1000倍液的辛硫磷,根據預測預報提供的材料,及時進行防治。

節肢動物門(十八)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