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

尺蠖

尺蠖(chǐ huò),Geometridae,屬於無脊椎動物,昆蟲綱,鱗翅目,尺蛾科昆蟲的統稱。尺蠖幼蟲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完全變態。成蟲翅大,體細長有短毛,觸角絲狀或羽狀,稱為“尺蛾”。 尺蠖屬於無脊椎動物,昆蟲綱,鱗翅目,尺蛾科昆蟲幼蟲的統稱。尺蠖幼蟲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完全變態。成蟲翅大,體細長有短毛,觸角絲狀或羽狀,稱為“尺蛾”。 全世界約有12000種,我國約有43種。幼蟲危害果樹,茶樹、桑樹、棉花和林木等。如茶尺蠖的幼蟲食害葉片,嚴重時造成光禿現象。靜止時,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蟲體向前斜伸,頗像一個枯枝,受驚時即吐絲下垂;又如棗尺蠖的幼蟲,不僅食害棗樹,酸棗的葉片,並食嫩芽、花蕾。雌成蟲無翅,雄成蟲全體灰褐色,前翅有褐色波紋2條。我國南北各地最常見的桑尺蠖,其幼蟲常作為“擬態”的典型代表。

基本信息

簡介

尺蠖幼蟲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完全變態。成蟲翅大,體細長有短毛,觸角絲狀或羽狀,稱為“尺蛾”。

主要分類

尺蠖尺蠖

世界約有12000種,中國約有43種。幼蟲為害果樹,樹、桑樹棉花林木等。如茶尺蠖的幼蟲食害葉片,嚴重時造成光禿現象。靜止時,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蟲體向前斜伸,頗像一個枯枝,受驚時即吐絲下垂;又如棗尺蠖的幼蟲,不僅食害棗樹,酸棗的葉片,並食嫩芽、花蕾。雌成蟲無翅,雄成蟲全體灰褐色,前翅有褐色波紋2條。中國南北各地最常見的桑尺蠖,其幼蟲常作為“擬態”的典型代表。

為害茶樹芽葉的一類害蟲。主要有茶尺蠖、油桐尺蠖、木橑尺蠖雲尺蠖等,均屬鱗翅目尺蠖蛾科。

茶尺蠖

以蘇、浙、皖一帶夏、秋茶危害最重,幼蟲無蠶食嫩葉,嚴重時整株被害光禿,片葉不留。除茶樹外,還危害大豆、辣蓼、楓楊等。
形態:成蟲體長9-12mm,翅展20-30mm。灰白色翅面疏被茶褐或黑褐色鱗片。前翅內橫線、外橫線、外緣線和亞外緣線呈黑褐色波狀紋,後翅也有兩條波紋,前後翅外緣分別有7個和5個小黑點。秋季成蟲體色較深,線紋明顯,體形較大。卵橢圓形,長約0.8mm。剛蛻皮2齡幼蟲體和4-6mm,黑褐色,腹部第一節背面有兩個不明顯的黑點,前二節背面有兩個較明顯的深褐斑紋。蛹長橢圓形,長10-14mm,赭褐色;觸角與翅芽達腹部第四節後緣;第五腹節前緣兩側各有眼狀斑一個,臀棘近三角形,其末端常有一分叉的短刺。

油桐尺蠖

又名大尺蠖,各主要產茶省均有分布,幼蟲蠶食葉片,除茶樹外,還危害油桐等樹木。
形態:成蟲銀灰色,體長20-25mm,翅展50-70mm,翅面多有黑色小點,前翅有黃褐色波紋3條,後翅兩條。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黃色絨毛。初孵幼蟲灰黑色,2齡以後轉黃綠或淡綠,4齡後體色隨棲息環境而變化,淡綠、深綠或深褐色等。成長幼蟲體長70mm左右,體表粗糙,氣門紫紅色。蛹圓錐形,體長19-27mm,棕色褐色,頭部有角狀突起一對,腹末有刺一枚,突起兩個。

木橑尺蠖
尺蠖尺蠖

台灣、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產茶省均有發生。幼蟲蠶食茶樹葉片,為害嚴重時片葉不存,除為害茶樹外,還為害果樹、林木等。
形態:成蟲體長18-26mm,翅展45-72mm,翅白色,散布灰色或棕褐色斑紋,外橫線呈一串斷續的棕褐色或灰色圓斑。前翅基部有一深褐色大圓斑。雌蛾體末有黃色絨毛。卵草綠色,橢圓形,長0.77mm;幼蟲成長時體長70-78mm,體綠色、茶褐色、灰色不一,頭部有倒“V”形黑紋,頭頂及前胸背板兩側有褐色突起,全表多灰色斑點。蛹長24-32mm,棕褐或棕黑色,有刻點,臀棘分叉。

雲尺蠖

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幼蟲蠶食葉片,除茶樹外,還危害油茶、油桐等,是西南茶區常見的一種茶樹害蟲。
形態:成蟲為大型蛾子,體長18-32mm,翅展約70mm,體翅白色,腹部多黑色環紋,前翅基部有兩黑點,內橫線與外橫線呈兩條波紋,中央近前方有一近長方形灰黑色環紋,前緣中央有一黑斑,外橫線外側及內橫線內側均具黃色寬頻。卵橢圓,長約1mm,淡綠色,卵塊覆有黃毛。幼蟲老熟時體長45-65mm,頭部棕褐色,兩側向上呈角狀突出,顏面中央有一近三角形黑斑。蛹長21-25mm,胸背前方橫列4枚小突,臀棘基部膨大,端部針狀。

生活習性

尺蠖尺蠖

尺蠖的類底一般一年發生3代,個別年份發生4代,以蛹在土中或樹皮縫隙間越冬。4月中旬成蟲開始出現並產。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三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蟲多於傍晚羽化,羽後當天即可交尾,夜間產卵,卵產於國槐的嫩梢或葉片、葉柄和小枝等處,以樹冠南面較多,每處1至2粒,少數也可多達成百上千粒。同蟲所產之卵80%在同一天孵出,孵出時間多在晚上19至21時,孵出率在90%以上,成蟲趨光性弱,白天隱伏於樹叢中,受驚時作短距離飛行。幼蟲期共5齡,經15-25天老熟,幼蟲孵化後即開始取食,1至2齡時只取食葉肉,留下葉脈。3至4齡後食成缺刻狀。5齡後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蟲期的90%以上,3齡前幼蟲白天靜伏於葉柄或小枝上,很少取食,受到振動後即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多在白天吐絲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進入鬆土內化蛹。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5厘米深度,化場所大多位於樹冠垂直投影範圍內,以樹的東南面較多,一般數十頭至數千頭集中在一起。
常見種類: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Bremer et Grey))是國槐的主要害蟲。

天敵:有棗尺蠖腫跗姬蜂寄生蠅

生長特點

尺蠖尺蠖

卵歷期在浙江杭州第一代13.5天、第二代7.7天、第三代11.9天。溫度是影響卵期長短的主要因子,卵的發育起點溫度(C)=10.1±0.2℃,有效積溫(K)=139.8±8.0℃。

初孵幼蟲十分活潑,爬行敏捷,葉絲習性強,可隨風飄蕩,靠風力將初孵幼蟲從茶園附近林木上吹送到茶園中。尺蠖幼蟲在茶園中的分布,以靠近林木的茶園受害較重,且沒有明顯的發蟲中心,而卵產在茶樹上的,則有明顯的發蟲中心。

幼蟲老熟後,延茶樹枝幹爬至地面,入土化蛹。化蛹前先在土中作一土室,然後化蛹其中。入土深度以土質而異,砂性、疏鬆的土壤入土較深,一般入土深度在3~6厘米。蛹在茶園中的分布以距茶樹30厘米範圍內較多。蛹期以越冬蛹最長,在18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平均24.5天,第一代平均為33.7天。在蛹期若遇高溫、乾旱,則可使用的存活率下降。

在氣候因子中,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到暴雨,對其有蟲擴散不利,可造成大量幼蟲自然死亡。在高溫(30℃以上)、低溫(相對濕度70%以下)條件下,其羽化率明顯下降,健康成蟲比例降低。在浙江、安徽茶區,尺蠖第一代蛹期恰遇7、8月份的高溫季節,造成大量用不能羽化而死亡,這是長江中下游茶區,尺蠖在一般年份第一代的危害種與第二代、第三代的主要原因。

為害特點

尺蠖主要為害國槐龍瓜槐、食料不足時也取食刺槐。主要取食國槐的葉片,食量大、暴發性強。如不仔細觀察或防治不及時,會在1-2天內將整株樹的葉片吃光。然後抽絲下垂借風力轉到其它樹上為害,對樹木的生產和環境美化影響很大,也對過往行人造成極大的威脅。

防治方法

尺蠖尺蠖

(1)采葉時,注意捕殺幼蟲。

(2)在越冬前把稻或麥草束捆在枝條上,誘集幼蟲鑽入草把內越冬,於冬季集中殺滅。

(3)在春芽萌發前半個月,桑樹冬芽開始轉青但尚未脫苞及伐條時或夏伐以後,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3000倍液。

(4)秋蠶停食後噴灑2.5%功夫菊酯或20%氰戊菊酯或2.5%敵殺死乳油等菊酯類殺蟲劑4000一5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

(5)生物防治:人工釋放桑尺蠖脊腹繭蜂,寄生率70%一80%左右。

尺蠖效應

尺蠖尺蠖

“尺蠖”效應:你看那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有利於權勢者而坑了百姓的方向。正像俗語所說:一個蘿蔔兩頭切,左右都是他得。

尺蠖效應”:尺蠖這種“弓腰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而“尺蠖效應”就是說,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那就是爽了利益共同體而坑了普通老百姓的方向。

“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過去巨觀調控房地產業的政策,收也好、放也好,收收放放中,產生的結果卻是“尺蠖效應”:尺蠖這種“弓腰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而“尺蠖效應”就是說,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那就是爽了利益共同體而坑了普通老百姓的方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