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比亞錐蟲

甘比亞錐蟲,屬於人體涎源性錐蟲,分布於西非和中非靠近河邊的環境中,而羅得西亞錐蟲分布於東非的大草原上。兩種錐蟲在形態、生活史、致病及臨床表現有共同特徵。

介紹

甘比亞錐蟲(TrypanosomagambienseDutton,1902)與羅得西亞錐蟲(T.rhodesienseStephens&Fantham,1910)同屬於人體涎源性錐蟲,是非洲錐蟲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或稱睡眠病(sleepingsickness)的病原體。甘比亞錐蟲分布於西非和中非靠近河邊的環境中,而羅得西亞錐蟲分布於東非的大草原上。兩種錐蟲在形態、生活史、致病及臨床表現有共同特徵。

形態與生活史

兩種錐蟲在人體內寄生,皆為錐鞭毛體(trypomastigote),具多形性(pleomorphism)的特點,可分為細長型、中間型和粗短型(圖11-4)。在用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的血塗片中,蟲體胞質呈淡藍色,核居中,呈紅色或紅紫色。動基體為深紅色,點狀。波動膜為淡藍色。細胞質內有深藍色的異染質(volutin)顆粒。細長型長20~40μm,游離鞭毛可長達6μm,動基體位於蟲體後部近末端。粗短型長15~25μm,寬3.5μm,游離鞭毛短於1μm,或者鞭毛不游離,動基體位於蟲體近後端。動基體為臘腸型,含DNA,一端常生出細而長的線粒體。鞭毛起自基體,伸出蟲體後,與蟲體表膜相連。當鞭毛運動時,表膜伸展,即成波動膜。
這兩種錐蟲的錐鞭毛體,在病程的早期存在血液、淋巴液內,晚期可侵入腦脊液。在三型錐鞭毛體中,僅粗短型對舌蠅具有感染性。雄或雌舌蠅吸入含錐鞭毛體的血液,在中腸內,粗短型進行繁殖,並轉變為細長的錐鞭毛體,以二分裂法增殖。約在感染10天后,錐鞭毛體從中腸經前胃到達下咽,然後進入唾腺。在唾腺內,錐鞭毛體附著於細胞上,並轉變為上鞭毛體(epimastigotes)。要過增殖最後轉變為循環後期錐鞭毛體(metacyclictrypomastigotes),其外形短粗,大小約15×2.5μm,無鞭毛,對人具感染性。當這種舌蠅刺吸入血時,循環後期錐鞭毛體隨涎液進入皮下組織,轉變為細長型,繁殖後進入血液。

致病

兩種錐蟲侵入人體以後的基本過程包括:錐蟲在局部增殖所引起的局部初發反應期,錐蟲在體內散播的血淋巴期以及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腦膜腦炎期。
初發反應期 錐蟲在侵入的局部增殖,引起由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少數嗜酸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組成的細胞浸潤,局部紅腫,稱錐蟲下疳(trypanosomalchancre)。錐蟲下疳約在感染後第6天出現,初為結節,以後腫脹,形成硬結,有痛感,約3周后消退。
血淋巴期 錐蟲進入血液和組織間淋巴液後,出現廣泛淋巴結腫大,淋巴結中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增生。感染後約5~12天,血中出現錐蟲。由於保護性抗體的出現及蟲體抗原變異,血中錐蟲數目出現交替上升與下降現象,間隔時間約為2~10天,蟲血症高峰持續2~3天,伴有發熱、頭痛、關節痛、肢體痛等症狀。發熱持續數天,可自行下降進入無熱期,隔幾天后再次上升。淋巴結普遍腫大,尤以頸後部、頜下、腹股溝淋巴結為顯著。頸部後三角部淋巴結腫大(Winterbottom氏征)是甘比亞錐蟲病的特徵。還可出現深部感覺過敏(Kerandel氏征),脾充血、腫大。可發生心肌炎、心外膜炎及心包積液。
腦膜腦炎期 錐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可在發病後幾個月或數年才出現。錐蟲入侵後發生瀰漫性軟腦膜炎,腦皮質充血和水腫,神經元變性,膠質細胞增生。主要表現為個性改變、無欲狀態,以後出現異常反射,深部感覺過敏、共濟失調、震顫、痙攣、嗜睡,最後昏睡。
兩種錐蟲病的病程有所不同,甘比亞錐蟲病呈慢性過程,病程數月至數年。羅得西亞錐蟲病呈急性過程,病程為3~9個月。有些病人在中樞神經系統未受侵犯以前,即死亡。

診斷

塗片檢查 取患者血液塗片染色鏡檢。當血中蟲數多時,錐鞭毛體以細長型為主,血中蟲數因宿主免疫反應而下降時,則以粗短型居多。淋巴液腦脊液骨髓穿刺液淋巴結穿刺物也可塗片檢查。
血清學診斷方法 常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螢光抗體試驗、間接血凝試驗。
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將PCRDNA探針技術套用於錐蟲病診斷,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
此外,動物接種也是一種有用的檢查方法。

流行和防治

甘比亞錐蟲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病人及感染者。牛、豬、山羊、綿羊、犬等動物可能是儲存宿主。主要傳播媒介為須舌蠅(Glossinapalpalis)、G.tachinoides和G.fuscipes。這類舌蠅在沿河邊或森林的稠密植物地帶孳生。
羅得西亞錐蟲病的傳染源為動物及人。主要傳播媒介為刺舌蠅(G.morsitans)、淡足舌蠅(G.pallidipes)種團及G.swynnertoni。這類舌蠅孳生在東非熱帶草原和湖岸的矮林地帶及植叢地帶,嗜吸動物血,在動物中傳播錐蟲,人因進入這種地區而感染。
防治錐蟲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發現、治療病人和消滅舌蠅。治療藥物蘇拉明(suramine)對兩種錐蟲早期均有效。如錐蟲已侵犯中樞神經系統,須用有機砷劑。改變孳生環境,如清除灌木林,噴灑殺蟲劑能有效消滅舌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