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母

瓷母

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學者們至今還沒給它取一個準確又響亮的名字,一些權威圖錄上稱其為各色釉大瓶,還不如約定俗成的瓷母好聽。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至1756年去世,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當時瓷器施釉技法匯總,瓷器技法之母,可稱瓷母。瓷母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飾)、青花、松石釉、、窯變釉、鬥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仿官釉、綠釉、珊瑚紅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包括 “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畫面。

基本信息

色彩

瓷母瓷母

乾隆一朝官窯瓷器普遍精美,

一是因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為唐英的管理。瓷母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飾)、青花、松石釉、、窯變釉、鬥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仿官釉、綠釉、珊瑚紅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包括 “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畫面。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於一體,其燒造工藝繁複至極,至今無法複製。

別稱

“瓷母”,應該稱為“各色釉”,其在工藝上並不是最複雜的,它甚至比不上“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和琺瑯彩瓷器;另外,這件瓷器與北京故宮那件“瓷母”的底款不同,因此不能稱其為是一對;再說,這件瓷器身上多處有小修,表面磨損和劃痕嚴重,尤其還少一隻“耳朵”,

在窯變的地方有一條很大的“沖”(裂痕);又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波士頓小拍賣行拍賣,其品牌號召力和客戶資源也有限;同時,今年以來,受國內經濟環境影響,投資者的資金鍊都十分緊張,也會造成買家底氣不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