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發展

環境與發展

由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瑞士的克里斯多福·司徒博撰寫的《環境與發展》主要描述了當今具有現實意義的可持續性概念(等於造就未來的能力),也"呼喚著"尺度。這個概念的意思是:只有對於一個把未來後代的福祉視作義務的人,才能看管好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以至永葆人類再生的潛力。但它反過來說也適用:只有從更深層的原因出發,能夠愛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才能夠同時為後人、後代考慮。所以,這涉及對人的維度和自然之維度上的尺度的探尋。只有理解這兩個維度,才使我們描繪為生態學的這個辭彙的完全意義成為可能。

基本信息

目錄

中譯本導讀:一種返本開新的環境倫理學

中文版前言

序言

德文版前言

縮寫標記1.導論

1.1以驚異開始

1.2問題:如何在一個失度的時代尋找尺度

1.3三個實例

1.3.1實例1:適度的航空交通

1.3.2實例2:生物多樣性的保存

1.3.3實例3:全球氣候協定

1.4方法學

1.4.1認識尺度的四個源泉

1.4.1.1啟示

1.4.1.2理性

1.4.1.3經驗

1.4.1.4共同體

1.4.2歷史中的聖靈

1.4.3自然科學對環境倫理學的作用

1.4.4學科交叉性作為通往整體的步驟

1.4.5方法多元主義中的約束力

1.4.6以6步法通達主題

1.5概念

1.5.1自然一環境一共同世界一受造界

1.5.2生態學一生態倫理學一受造界倫理學

1.5.3尺度——保持適度

1.5.4德性一倫理一普世倫理

2.自然中“自然的”尺度

2.1整體主義:從整體出發

2.1.1大衛·玻姆

2.1.2詹姆斯·依·洛夫洛克

2.1.3克勞斯·米歇爾·邁爾一阿比希

2.1.4互補性

2.1.5結論

2.2進化:動力學的尺度I

2.2.1必然和自由

2.2.2開放的系統

2.2.3無可知目標的進化

2.2.4不可逆性

2.2.5進化倫理學

2.2.6結論

2.3生態系統:尺度的網路化

2.3.1生物控制論

2.3.2自組織

2.3.3平衡

2.3.4生物多樣性

2.3.5人的身體

2.3.6結論

2.4量和質:尺度大於量度

2.4.1極限值

2.4.2環境標準

2.4.3能量和熵

2.4.4人口增長

2.4.5幾點推論

2.5綜合的結論

3.倫理學史中的適度德性

3.1希臘哲學

3.1.1前蘇格拉底哲學家

3.1.2亞里士多德

3.2《舊約》和《新約》

3.2.1神的律法作為尺度

3.2.2耶穌身上充滿熱情的愛

3.2.3智慧傳統中的德性

3.2.4《使徒書信》中和保羅身上的適度品行

3.3經院哲學和宗教改革

3.3.1托馬斯·封·阿奎那

3.3.2宗教改革家們

3.3.2.1馬丁·路德

3.3.2.2胡爾德利希·茨溫利

3.3.2.3約翰內斯·加爾文

3.417-18世紀

3.4.1從清教主義到自然神學

3.4.2亞當·斯密

3.4.3伊曼努爾·康德

3.519-20世紀

3.5.1弗里德里希·施菜爾馬赫

3.5.2弗里德里希·尼采

3.5.3卡爾·巴特

3.5.4萊昂哈特·拉加茨

4.當代倫理學中保持適度的倫理

4.1創世神學

4.1.1于爾根·莫爾特曼:上帝作為三位一體

4.1.2克里斯蒂安·林克:世界作為受造界

4.1.3陶各特·柯赫:肯定生命

4.1.4約翰·B.柯布:過程神學

4.2俗界倫理學

4.2.1君特·阿爾特納:廣義的生物倫理學

4.2.2漢斯·魯:論證倫理學

4.2.3沃爾夫岡-胡伯爾:自製

4.2.4迪特瑪爾·米特:新的德性

4.2.5奧爾、伊爾剛、施利特:人類中心論

4.3經濟倫理學

4.3.1阿爾圖爾·里希:相關性

4.3.2約里克·施皮格爾:人的尺度

4.4女性主義的生態倫理學和生態的解放神學

4.4.1卡塔麗娜·哈爾克斯:婦女和自然

4.4.2多蘿緹·澤勒:愛與勞動

4.4.3萊昂那多·波夫:窮人作為尺度

4.5萬物有靈論:馬修·福克斯

4.6普世基督教

4.6.1普世基督教教會委員會GFS(正義、和平、生態保護)

4.6.2宗教改革世界聯盟:大自然的權利

4.6.3東正教的環境倫理學:靈的生態學

4.7世界宗教的普世倫理:尺度代替貪慾

4.8哲學的環境倫理學

4.8.1迪特·比恩巴赫:功利的最大化

4.8.2漢斯·約納斯:責任

4.8.3保羅·泰勒:敬重所有的生命

4.8.4霍爾姆斯·羅爾斯頓:自然自身的價值

4.8.5格奧爾格·皮希特:尺度之為世界秩序

4.9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的經濟

4.9.1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企業家咨議會

4.9.2戴利和科布的福利指數

4.10中間總結:一種適度的普世倫理展望

5.基督教環境倫理學的適度倫理綱要

5.1太初造物主的過度

5.2上帝的提議:歡迎你來到世上作客

5.3如何尋找尺度?

前12條客人守則綱要

5.3.1與造物主上帝的關係

5.3.2與宇宙基督的關係

5.3.3與聖靈的關係

5.3.4與眾人的關係

5.3.5與環境的關係:它們的尊嚴和權利

5.3.6在上帝之國中和好的世界

5.3.7遊戲

5.3.8讚美和節慶

5.3.9憂慮和顫慄

5.3.10神話和童話

5.3.1l生態的價格形態

5.3.12相關性和互補性

5.4存在哪些尺度?後12條客人守則綱要

5.4.1持續發展

5.4.2生態公正

5.4.3通過自製而自由

5.4.4為了人與環境的和平

5.4.5造物主和受造物的美

5.4.6多樣化的生物多樣性

5.4.7苦難和死亡

5.4.8新的時間一尺度

5.4.9本地的和全球的生活空間

5.4.10世界人口尺度

5.4.11整體中的個體

5.4.12權力和責任

6.展望:禁止的樂趣與倫理學的限度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