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塔·哈莉

瑪塔·哈莉

瑪塔·哈里(Mata Hari,1876年8月7日-1917年10月15日),是荷蘭人瑪格麗莎·赫特雷達·澤萊(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的藝名,是20世紀初知名交際花,一戰期間與歐洲多國軍政要人、社會名流都有關聯,最終在巴黎以德國間諜罪名被法軍槍斃。

基本信息

生活

瑪塔·哈莉瑪塔·哈莉

瑪塔·哈麗是所有利用美貌、引誘和性從男人身上獲取秘密的女間諜中最為著名的一位。醉臥在她懷抱中的那些男人,他們可以經受住任何嚴刑拷打,但卻受不了一個嫵媚女子魅力的折磨。

1876年8月7日,哈麗出生在荷蘭的一個城鎮裡,取名為瑪格麗薩。她的童年時代與一般孩子並無二致,曾經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和大多數青少年一樣,她在渴望做更新奇更刺激的事情時,常因難能如願而發出同樣的嘆息。因為這種欲望,18歲那年,她竟然跑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一所大學裡和一位教師同居。

然而,瑪格麗薩很快便厭倦了學校里的學習,一年後,和一名帶她到爪哇島去的軍人結了婚。 在那裡, 她第一次聽見別人隨口喊她“瑪塔·哈麗”——意思是“時光之眼”——該名字預示著她將出賣軍事機密,並將為此喪命。

婚後的7年裡, 瑪格麗薩過著一種上層社會殖民婦女的生活。但是,她相信自己貌美如花,在男人面前有一種擋不住的誘惑力。在爪哇島,她開始和別人調情,用以證明她誘人的魅力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後來,她丈夫發現了她行為的不端,但卻容忍了她的不衷。幾年後,他帶她回到了荷蘭。不久,兩人便分道揚鑣了。

1902年,瑪格麗薩在貧困潦倒之時,便決定去做舞女,這也是她早在少女時代就夢寐以求的事情。她是一個進行性挑逗的行家裡手,而且,其精湛的舞藝對男人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然而巴黎才是歌舞酒吧的王國,因此,她便於1905年來到了法國首都,在那裡繼續她的舞女生涯。

在巴黎,她沿用了這個在爪哇島第一次被稱呼的名字——瑪塔·哈麗。她在巴黎的歷史模糊不清。但是,在過去的一年裡,法國官方的報紙曾經報導過她有許多情人,其中大多是些軍官。這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而全世界都變成了戰場時,她的這种放盪行為便遭到了世人的譴責。1914年以後,她在巴黎逗留了兩年。當時,從英吉利海峽口岸到瑞士邊界的廣闊的戰線上,德奧的部隊遭到圍困,與英法聯軍處於僵持狀態。

工作 

(圖)瑪塔·哈莉瑪塔·哈莉

瑪塔·哈莉生活奢華,即便有再多的錢財也無法支撐太久。一戰報發後,為了增加收入,瑪塔·哈莉轉而從事間諜活動。

她利用美色引誘法國的軍政要人,從他們那裡騙取軍事機密,並主動把情報傳遞給德國的情治單位。德國人向她報出了相當於兩百萬美元的交易報酬。

傳奇就這樣誕生了。她楚楚動人,讓整個巴黎為之動容。1916年,她的工作都非常出色。她擁有一批身居要職的法國情人,並且不停地更換。作為一名德國密探,她的任務就是利用美色,從法國官員那裡套取軍事情報。但是她和各國官員的頻頻聯繫引起了別人的懷疑。她很快就被抓住了。

訊息一出,許多人覺得,瑪塔-哈莉只是喜歡和男人調情、喜歡冒險,根本不會是真正的間諜;但也有人猜測,瑪塔-哈莉試圖充當雙重間諜。總之,1917年截獲的秘密情報終於讓法國人相信瑪塔-哈莉就是間諜。瑪塔-哈莉因叛國罪受到了審判。她否認自己有罪,在法庭上她辯解道:“我是妓女,沒錯;但我不是叛徒,永遠不是。”為了掩示自己的無能,法國軍方將瑪塔-哈莉定為超級間諜。那是一場世紀審判,相當於辛普森案件的審判。

審判

1916年,哈麗回到了荷蘭中央政府所在地海牙,並在那裡開始了間諜活動。她和一個德國外交官上床,外交官向她索要踞扎在兩個關鍵地段的法軍的有關情報。其中一個地段在法國北部索姆河一線,英法聯軍將在這裡發動攻勢。 這年的7至10月,英法聯軍果然在這一戰線發動了攻勢,迫使德國軍隊後撤,但雙方都損失慘重。另一處是法國的凡爾登市,該城已用鋼筋水泥工事加固和環繞。作為交換,該外交官給了她大筆的金錢。

法國人事後宣稱,哈麗是從法國軍隊里她的情人們那裡得到法軍人員部署秘密的。人們認為,在1917年,當哈麗已去巴黎向一個德國軍官傳遞某些有關法國作戰計畫的情報之後,在法國官方,她被人出賣了,成為法國的一名戰犯。在一個使法國付出慘重代價的戰爭中,她受到了審判,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於1917年10月11日由行刑隊執行槍決。

行刑

1917年,瑪塔-哈莉被處決。直到臨刑前,她依然楚楚動人。她拒絕遮住眼睛,也不讓行刑者把她綁在木樁上。就在被槍決前,她還向12人的行刑隊送去了飛吻。她的貪婪和天真是她喪命的最終原因。她從弱智的法國將軍那裡得到的情報讓數十萬士兵們白白送了性命,而她最終也難逃一死。

歷史評價

(圖)瑪塔·哈莉瑪塔·哈莉

那么,她傳遞的這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無疑,人們認為有關凡爾登和索姆河攻勢的訊息,破壞了英法盟國的這個作戰計畫。但是,歐洲各國的首都都充滿了間諜,在戰事發生之前的數月里,對於了解這一情況的德國人來說,索姆河攻勢當然就不是什麼秘密了。那么,究竟是誰出賣了哈麗呢?

1917年以來,歷史家們一直為整個事件冥思苦想,特別是法國政府拒絕他人對已於1917年密封的,有關瑪塔·哈麗的報告材料的公開而詳細的研究。但在1985年,美國新聞記者拉塞爾·沃倫·豪聲稱,他掌握有艷情女諜瑪塔·哈麗在沙托的文森尼斯的活動情況的有關資料,哈麗正是在文森尼斯這個地方被處決的。

他聲稱,這些材料可以證明,哈麗並不是德國間諜,而是一個自由情報員,其唯一的間諜活動是在馬德里為法國人服務。豪說,哈麗在那裡勾引了一名德國使館武官,她出賣自己的肉體和他度過了銷魂的三天三夜,但她所得到的都是些過時的或者不準確的,沒多大價值的情報。

豪還聲稱,哈麗從德國情報機關收受了“等價交換”來的金錢,但她所提供給他們的,都是些很容易採集到的報紙上的報導和過時了小道訊息。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充滿了排外情緒,並且,其軍隊遭受到致命打擊,損失慘重,可謂駭人聽聞。豪為哈麗的遭遇深感不平,他議論說,該責備的應該是那些無能的將軍們,但以敵方同謀婦女面目出現的一隻替罪羊,則是一個好得多的藉口。在審判期間,她被指控以犧牲幾十萬英法盟軍的生命為代價出賣軍事機密。而對於德國人來說,他們認為哈麗作為雙重間諜欺騙了他們,其根據是,德國人發了一封密電,他們知道法國人破譯了它,而對哈麗間諜的指控則與這份密電有關。

無論哪種傳說都是正確的——哈麗是德國間諜,或者是法國間諜,或者是雙重間諜。哈麗違背了間諜活動的基本原則:她太粗心和天真了,居然認為她習慣跟男人上床的行為不會驚動告密者,以致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世界各國著名間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