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無言屈指也

瑞鶴仙·無言屈指也 是我國南宋詩人趙長卿 所作的詞,獨木橋體是作品形式

概況

【作品名稱】瑞鶴仙·無言屈指也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趙長卿

【作品體裁】

【作品形式】獨木橋體

原文

瑞鶴仙

歸寧都,因成,寄暖香諸院。

無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長為旅也。悽惶受盡也。把良辰美景,總成虛也。自嗟嘆也。這情懷、如何訴也。謾愁明怕暗,單棲獨宿,怎生禁也。

閒也。有時昨鏡,漸覺形容,日銷減也。光陰換也。空辜負、少年也。念仙源深處,暖香小院,贏得群花怨也。是虧他,見了多教罵幾句也。

作者

趙長卿,自號仙源居士,宋宗室,居南豐(今屬江西)。生平未詳,曾赴漕試。饒宗頤《詞籍考》卷三:“案《宋史。職官志》,宗寺修纂牒譜有《仙源積慶圖》、《仙源類譜》,此號蓋宋三祖下宗室派系。但玉牒派下無長字,亦無卿字,疑長卿乃其字也。集中附記張孝祥畫灰成小詞為近事,則《鼓笛慢》所題甲申,殆為隆興二年(1164)。”《全宋詞》謂“長卿疑名師有,俟考”。有《仙源居士樂府》九卷。

賞析

小序里說的寧都(今屬江西),為長卿客居之地。

暖香諸院,包括“暖紅”、暖春等,皆為妓院,在南豐,與寧都相距一百多公里。據其《蝶戀花》序謂:“寧都半歲歸家,欲別去而意終不決”;結句云:“宦情肯把恩情換?”似乎他在寧都當小官,時有棄官歸去之意。試讀《水調歌頭。元日客寧都》一詞:“離愁晚如織,托酒與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有恨空垂淚,無語但悲歌。”下片說:“速整雕鞍歸去,著意淺斟低唱,細看小婆娑。”由此可知他是實在無法忍受異鄉的孤寂。偶得歸家就不想離開;但終於再去赴任,去了又後悔。《瑞鶴仙》這首詞,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詞的上片,寫羈旅之感。一開始便勾勒出一個離群獨處、暗嘆年華消逝的多情者形象。“算”字承“屈指”來,獨在異鄉為異客,年年忙碌,不知究竟為了什麼。年年居外,心情如何,以一言抒之:“悽惶受盡也”。淒涼苦悶,何可盡言?把良辰美景都虛度了,只有獨自嘆息,又能向誰傾訴呢?這一小段與柳永《雨霖鈴》“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異曲同工。“愁明怕暗”,含有“日夜不寧”的意思“”單棲獨宿“是旅中景況,這種孤枕難眠,教人怎么承受得了?

下片寫懷念舊好之情。換頭以一短句引入。公務佘暇,時光也很難熬,有時臨鏡端詳,自覺容顏衰減。感嘆光陰之易遷,自己又任官於外,故發辜負少年之嘆。“念仙源深處”以下數句,進一步追懷往事,寫自己當年相聚時曾博得眾人的歡心,而到此時分別許久,定遭到她們的埋怨。正像杜牧詩所說“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詞人深感內疚,承認是虧待了她們。此後再見,甘願數落,多罵幾句!這同於《祝英台近。武陵寄暖紅諸院》的“惡情緒。因念錦幄香奩,別來負情愫。憐落深閨,知解怨人否”,而語更徑直。這樣作結,既輕鬆,亦懇切,讓對方獲得更多的安慰。

在當時的社會,所謂酒色之娛,原不足為奇。但對於那些身處青樓之人,有寄予同情和賤視玩弄之別。

趙長卿應屬於前者。在他的詞集裡,可以看到“如何即是出樊籠”詞句,這齣自為“笙妓夢雲忽有剪髮齊眉修道之語”而寫的《臨江仙》。同調另一首詞小序又說:“嘗買一妾文卿,教之寫東坡字,唱東坡詞。原約三年,文卿不忍舍,其母堅索之去,嫁給一個農夫,其後仍保持唱和往還。”他曾經處理這件事時,能尊重文卿之母意見,並未仗勢勉強。看來趙長卿亦可謂“狹邪之大雅”(黃庭堅《小山詞》語)。

從詞的表現藝術看,全詞採用娓娓而談的方式,平易中有深婉之情致。在詞的體式上採用獨木橋形式,韻腳全用“也”字。這樣可以舒緩語氣,增曾諧婉,抒發情感,之時又產生一唱三嘆的效果。可以。

趙長卿的詞“多得淡遠蕭疏之致”(《四庫總目提要》語)。他常用平易通俗的語言來寫豐富內心的感情世界。直接觸及心靈的每一角落,抒發內心的喜怒哀樂。述情之語平實懇切,乍看起來似意隨言盡,反覆咀嚼則別有風味,能於平淡中見深切,於蕭疏中見縝密。《瑞鶴仙》一詞,可以視為這種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