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為北宋建隆四年(963年)法眼宗高僧、國師德韶建,清代重修。七層八面磚塔,樓閣式結構,角柱六角形,底層面砌須彌座,各門鑲有10個佛像的千佛磚,頂層雕刻佛教故事,塔尖葫蘆形覆缽,塔內珍藏鐵函與貝葉經。瑞隆感應塔與望娘雙塔並稱黃岩三塔,塔四周松柏參天,“平林塔影”屬於古十二景特色景觀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黃巖縣現存最早的塔。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瑞隆感應塔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瑞隆感應塔位於台州市黃巖區城關鎮九峰山下。建於五代吳越建隆四年(963年),七層八面仿樓閣式磚塔,高35.2米。周圍老松虬曲,古柏參天。塔東南為九峰書院舊址。石砌須彌座,束腰上刻佛像和瑞獸。各層平面逐層收分,塔檐及平座用磚砌菱角牙子疊澀出跳,檐下斗栱為補間鋪作一朵承挑檐枋。每二層以上各面設龕或壼門,龕內壁嵌制千佛磚。用方形柱,轉角為六角形倚柱。制度規整。塔剎呈葫蘆形,塔內置鐵函,藏貝頁經。為後期改制。

九峰公園內的瑞隆感應塔,為五代末至北宋初高僧德韶所建。德韶(公元891至972年,龍泉人)俗家姓陳,佛教法眼宗第二祖,吳越國王錢弘俶賜號“大禪師”,尊為國師。德韶住台州多年,晚年在黃岩建九峰寺和瑞隆感應塔、靈石寺塔。先有寺,後有塔,是一些佛寺興盛的規律。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法眼宗高僧、國師德韶來到了九峰瑞隆院。德韶十五歲出家,受戒於開元寺,後唐時成了遊方和尚。他先到天台,尋智者大師的遺蹤,再到白沙,由台州至黃岩九峰,當時瑞隆院已經頹敗,“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德韶感慨不已,在寺中住了下來,灑掃禪院,弘揚佛法,並建造了瑞隆感應塔。佛陀認為,天人合一,天地之間,自有感應。“影剎西方在,虛空翠色分”,參天的松柏之中,寶塔兀然,直指九天,“平林塔影”,便成了黃岩古時的“十二景”之一。

北宋開寶五年(972),於天台山華頂寺圓寂,事跡載入《續高僧傳》。公園景觀過去有“九龍掄珠”之說,意指瑞隆感應塔居中,周有九峰拱揖競秀。公園裡還有“桃潭夜月”、“平林塔影”、“砂堤煙雨”、“馬尾飛瀑”等八景。瑞隆感應塔於1998年重修,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瑞隆感應塔宋大觀三年(1109)和清同治八年(1869)曾大修。為八面七級轉木結構仿樓閣式磚塔。石砌須彌座刻有佛像、麟、獅。瑞隆感應塔一九八二年二月黃巖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七年八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藝術風格

瑞隆感應塔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位於九峰公園的九峰山谷,原為北宋初瑞隆感應院(九峰寺)和清代九峰書院舊址。1959年建園,現有千餘畝。建築由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構成,樓台亭榭、溪泉石徑保持天然秀色,布置得宜,古樸典雅花團錦簇,四季爭艷,古樹名木,綠蔭雲蓋。1983年後,大規模修復風景名勝8處,建成兒童公園,修築環山通道等。九峰公園為省內縣級公園之冠,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瑞隆感應塔的塔身高度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各層平面逐層收分。塔檐及平座用磚砌菱角牙子疊澀出跳,檐下斗拱為補間鋪作一朵承挑檐枋。第二層以上各面設龕或壺門,龕內供佛像,龕內壁嵌范制千佛磚。瑞隆感應塔是本省早期的佛塔建築,它反映了五代末期佛塔做法和建築風格。

瑞隆感應塔是中國古塔中磚塔的代表。磚結構仿木構塔的斗拱磚塔是各類塔中數量最多者,歷經風雨保留下來的磚塔數量也比其他材質的塔多得多,這一點是由磚本身的材料性質所決定的,磚由粘土燒制,其在結構上的耐久性和穩定性與石材接近,遠遠勝於夯土和木料,確又具有有易於施工的特點,並且可以相對輕易地修築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和進行各式各樣的雕刻加工,非常適合塔的建造,明清兩代隨著制磚工業的迅速發展,各類磚塔大量湧現,以至於難以見到由其他材料建築的高塔了。雖然磚的性質非常適合建築塔,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磚塔在結構上大多模仿木構,斗拱樑柱枋椽額一應俱全,這樣的結構美則美矣卻不能充分發揮磚材本身性質上的優勢,實際上已經成為築塔技術的一種限制。磚塔的砌築在塔內部多採用亂砌法,即塔磚在塔內隨意緊密堆積,並無一定之規,這是由於塔身直徑常常隨著塔高變化而發生變化,只有亂砌法才能保證塔身曲線的變化,但是為了保證美觀,塔身表面的磚塊則須規則堆積,一般採用長身砌或長身丁頭砌兩種技法。

建築特色

瑞隆感應塔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屬於磚塔。雖然磚的性質非常適合建築塔,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磚塔在結構上大多模仿木構,斗拱樑柱枋椽額一應俱全,這樣的結構美則美矣卻不能充分發揮磚材本身性質上的優勢,實際上已經成為築塔技術的一種限制。磚塔的砌築在塔內部多採用亂砌法,即塔磚在塔內隨意緊密堆積,並無一定之規,這是由於塔身直徑常常隨著塔高變化而發生變化,只有亂砌法才能保證塔身曲線的變化,但是為了保證美觀,塔身表面的磚塊則須規則堆積,一般採用長身砌或長身丁頭砌兩種技法。

除了塔磚本身的堆積方式,塔磚之間的粘合也是對磚塔穩定性產生很大影響的因素,唐代磚塔多以黃泥為漿粘性稍差,自宋遼以後在黃泥漿中加入一定的石灰和稻殼,增加了黃泥漿的粘合力,從明代開始,砌塔則全部使用石灰漿,使得塔的穩定性有了飛躍。以磚砌成的塔也有一些弊端,由於磚塔縫隙非常多,因而塔身上極容易生長植物,雜草、樹木的根系深入塔身會極大地破壞塔的結構,造成塔的坍塌;另外構成磚塔的建築材料體形很小,容易被人取下。

瑞隆感應塔能保持千年歷史至今沒被破壞,其建築上優勢以及遺留的文化內涵,需要後學者不斷研究,讓更多人了解到關於它的歷史。

文物保護

瑞隆感應塔瑞隆感應塔
瑞隆感應塔以磚砌成的塔,存在著一些弊端,由於磚塔縫隙非常多,因而塔身上極容易生長植物,雜草、樹木的根系深入塔身會極大地破壞塔的結構,造成塔的坍塌;另外構成磚塔的建築材料體形很小,容易被人取下,著名的杭州雷峰塔就是被人們這樣的竊磚活動擊倒的。

因此,台州相關部門制定了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政策,多方籌措吸引社會各界資金投入文物保護;加強文物行政執法工作和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風硬、業務精、管理強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大力做好文物搶救、保護工作。抓緊對瀕危文物古蹟的搶救維修,促進文物保護單位日常養護工作的制度化;進一步促進博物館文化建設,繼續發展和完善具有鮮明特色的專題博物館,促進博物館的社會化發展。

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各級人民政府審核公佈的歷代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不可移動文物。為了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和環境不被破壞,充分發揮文物保護單位的作用,按照《文物保護法》,有關單位應履行相應責任義務,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在確保文物保護單位絕對安全和不改變現狀風貌前提下,要充分發揮文物保護單位宣傳教育、旅遊觀光、科學研究等作用,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1、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任何建設工程,建設方案應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報相應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後,再辦理有關手續。
2、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建築的維修,其維修方案和施工單位,應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報相應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和資格審查

3、要根據公安部《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浙江省治安保衛工作條例》和《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設定防火、防盜報警裝置,建立各項安全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