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嘉鄉

珠嘉鄉

仁壽縣珠嘉鄉位於仁壽縣東北方六公里,位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珠嘉鄉輻員面積57平方公里數,轄設25個行政村,192個經濟社,總戶數7912戶,總人口31437人,其中男16347人,女15090人,耕地面積29827畝,主要農產品有小麥、水稻水果和蔬菜等。2007年在珠嘉鄉橋墩村三組發現摩崖造像,經縣文管所文物管理人員現場堪查,共發現4龕50餘尊造像,並初步判斷為唐代作品。

基本信息

概況

珠嘉鄉花園中學

仁壽縣珠嘉鄉位於仁壽縣東北方六公里,位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珠嘉鄉輻員面積57平方公里數,轄設25個行政村,192個經濟社,總戶數7912戶,總人口31437人,其中男16347人,女15090人,耕地面積29827畝,主要農產品有小麥、水稻水果和蔬菜等。2007年在珠嘉鄉橋墩村三組發現摩崖造像,經縣文管所文物管理人員現場堪查,共發現4龕50餘尊造像,並初步判斷為唐代作品。

下轄村

交通便利

珠嘉鄉距縣城6公里,距成都102公里,仁簡路貫通珠嘉鄉。

基礎設施

珠嘉鄉各村於2000年實現公路電話有線電視三通工程。珠嘉鄉已開通成為1800戶程控電話,1516戶安裝了閉路電視。珠嘉鄉共有街道6條。珠嘉鄉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600戶,家貿市場5個,中國小6所,在校生達3250人,有鄉衛生院1所,場鎮設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為保障人畜用水及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珠嘉鄉隸屬縣仁壽縣水利局採取“各個擊破”的措施:即在龍泉山脈、榮威山脈兩大山區實施聯戶供水、建集雨飲水工程,採取“豐儲枯用”的模式,建設水窖、水池、水井等集雨飲水工程,廣集天上水、開闢地表水、保持地下水,解決民眾長期乾旱缺水、無水喝的困難;在平壩區突出工程配套,做到“有井、有蓋、有提水設備、有高位水池、有洗衣設備”的“五有標準”,實施高標準的單戶供水工程,使農村人喝上自來水和安全水;在鄉鎮場鎮實施集中供水工程,在居民集中居住的鎮場上,由水利部門修建集中供水站,以解決居民的吃水困難。 原花園鄉場鎮由於和珠嘉鄉場鎮距離較近,兩鎮共用一條河水,有常住居民3000多人。珠嘉鄉用水緊張,果蔬種植和水產養殖發展不起來,甚至連生活用水的衛生標準都難達到。多年來,這裡居民家中都有一個自製的砂罐,裡面裝滿了碎石子,細沙子,碳渣等,專門用來過濾井水。2007年,縣水利局投資近百萬元修建了一個集中供水站,經過嚴格科學的消毒過濾程式,保證兩場鎮3000多居民吃到乾淨衛生的自來水。許多居民都高興地說,水廠“上崗”,砂罐就“下崗”。 該鄉的果蔬種植和水產養殖也得以快速發展起來。

文教衛生

珠嘉鄉珠嘉國小

教育設施:國中3所,國小3所,幼稚園9個;

衛生醫療設施:珠嘉鄉中心衛生院,珠嘉鄉計畫生育服務站,25年村級醫療服務站,可以做到一般疾病不出鄉就能進行;

文化娛樂設施:珠嘉鄉文化站,珠嘉鄉九斗村圖書閱覽室;

服務設施:高六子飯店 何三飯店

農業經濟

珠嘉鄉農業結構合理,形成了傳統項目與優勢項目的互補,其中優質水稻12665畝,優質水果3000畝,集約化養魚1000畝,糧食總產量達1810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38元。

“麥/玉/豆”旱地新三熟技術作為仁壽縣重點示範的節水技術,2008年有高產核心示範片1000畝,分布在珠嘉鄉黑虎村8個組,涉及農戶464戶。比傳統的麥玉苕模式畝平可增收170元以上,因秸稈覆蓋、免耕等配套可畝平節水30餘方。

水稻地膜覆蓋強化栽培核心示範片100畝,分布在珠嘉鄉黑虎村3個組,涉及農戶86戶。示範田最高產量732公斤,最低650.2公斤,平均產量696.1公斤,比常規對照田增產114.6公斤,增19.7%,多收入183.3元/畝。在2007年嚴重旱災情況下,水稻地膜覆蓋強化栽培技術有效抵禦旱災,每畝節省抗旱成本15元以上,示範片總增產11460公斤,總增純效益就達19830元。

在“田飽肚”(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搞好“地調經”,即改旱地和丘陵地區二台土以上的旱地搞好經濟結構調整。主要是用根系經濟林作物代替傳統的毛系農作物,有效的節約水資源,提高抗旱能力。主要以經濟林為主,大力推廣枇杷、梨、桃、青見等水果產業。在“地調經”過程中以“種種結合、種養結合”為主的立體農業,確保農民增收,增強農民結構調整的信心。

發展前景

珠嘉鄉水利資源豐富,利於果蔬種植與水產品的養殖。該村3000餘畝的水果種植區,包含桃子、枇杷、豐水梨等多個品種的特色水果,此外還有大面積玉米、小麥等種植,果蔬經濟為該村農民帶來可觀收入。該村豐富的水資源,為水產品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千餘畝的水產養殖區,每年可為該村提供百餘噸成魚,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見一斑。由於珠嘉鄉有豐富的水源和貨源,以及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該鄉成為了企業投資發展的好地方,企業的建立,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資金的投入,也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

鄉鎮發展

珠嘉鄉把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作為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關心困難民眾生活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在實施危房改造過程中,珠嘉鄉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方針,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幫助和鼓勵農村特困家庭抓好危房改造工作。

珠嘉鄉危房改造

珠嘉鄉對特困家庭危房改造的優惠扶持政策有八項:土地部門對危改戶提供用地規劃審批服務,免收一切費用;地稅部門對危改戶需繳納耕地占用稅的給予適當減免照顧;林業部門負責辦理建房用材手續,免收一切費用;城建部門免費為危改戶提供建房規劃服務;信用社為危改戶提供一定數額的貸款;鄉、村兩級對危改戶給予一定的資金或物資扶持,並全力搞好協調服務;每個鄉直單位聯繫包扶一個危房改造戶,幫扶1000元左右的資金或物資;所有行政幹部和村組幹部聯繫一個危房改造戶,為他們出謀劃策、協調關係,保證按期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優惠扶持政策的出台,激發了危改戶和農村幹部民眾的積極性,珠嘉鄉危改工作形成了黨委政府牽頭、鄉部門幫扶、村組幹部服務、社會各界參與的良好格局。珠嘉鄉農村特困民眾住房存在嚴重困難,珠嘉鄉共有農村特困危房168戶,在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扶持下。

鄉機關

珠嘉鄉共有機關幹部57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5人,中專學歷6人,35歲以下幹部20人。機關部門分為11個,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宣傳文化服務中心、財政所、計生辦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