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村

古樓村

古樓村委位於鎮龍的北面,距鄉政府10公理,共轄5個經聯社,253戶,人口1090人,耕地面積790,村村通公路,主要種植:林木、速豐林、竹筍、種植水稻、花生、竹筍等經濟來源,人均收入1450元。

基本信息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鎮龍鄉古樓村

古樓村委位於鎮龍的北面,距鄉政府10公理,共轄5個經聯社,253戶,人口1090人,耕地面積790,村村通公路,主要種植:林木、速豐林、竹筍、種植水稻、花生、竹筍等經濟來源,人均收入1450元。 

家畜家畜

 

古樓村有國小一座,其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萬安鎮古樓村

萬安鎮古樓村位於市府所在地屯溪和縣城海陽鎮之間的屯黃公路邊,交通便利。全村有7個村民組,241戶,796人口。全村耕地面積1040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條件好,是傳統的糧油產區。

一角一角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屯溪的菜市基本上是近郊的菜農占領市場,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黃山旅遊市場做大,市場對蔬菜的需求變化,以及周邊地區大棚菜的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黃山市市區擴建,中心城區的蔬菜基地的外遷,迎來了發展近郊型商品菜生產的大好機遇,許多外地菜農投資大棚菜生產,擴大種植面積,先後引進的日本夏陽白、日本、韓國春甘蘭、春花椰菜等品種,畝效益均達4000元以上。除了在擴大規模、引進新品種上做好文章,他還積極擴大複種,改一棚一稻栽培模式為一棚多茬菜高效模式。近年來,已探索成功了一棚雙季菜(秋冬椒――夏黃瓜),一棚三茬菜(冬春椒-夏大白菜-秋黃瓜),一棚四茬菜(冬春萵筍-春大白菜-夏黃瓜-秋椒)等新茬口模式,既充分利用資源又減少投入,還增加了收入。古樓村發展蔬菜面積百餘畝,其中大棚菜面積50多畝。2005年的一棚四茬菜模式,每茬菜收益畝均3000元以上,大棚畝年收入過萬元。[1]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龍田鄉古樓村

 

地理位置

古樓村交通便利位於G205高速沿線,距黃山風景區110餘公里,距黃山市政府55公里,距休寧縣城70餘公里。

自然環境

古樓村屬山區地型,境內山巒起伏,一年四季溫和濕潤,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林業資源極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95%。

資源狀況  

全村總面積11002畝,林地15632畝,毛竹2800畝,木材蓄積量達32萬立方米,現有茶園3166畝,其中有機茶620畝。

社會經濟簡況

1、人口:全村共轄5個村民組490人

2、經濟發展現狀:全村的茶葉種植和加工已具有初步規模,傳統種植仍具有一定的比重。[2]

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太平鄉古樓村

村情概況

古樓村委會是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太平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太平西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水富縣城50公里。東面鄰太平村,南面鄰復興村,西鄰鹽井村,北面鄰綏江縣,轄6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75戶、3045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045人,勞動力1906人。全村國土面積15.1平方公里,海拔673米,年平均氣溫15.4℃,年降水量1126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877畝,人均耕地0.95畝,林地8803.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80.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4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77畝(其中:田780.83畝、地2096.17畝),人均耕地0.9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803.5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80畝,其中養殖面積130畝;無草地;荒山荒地3663.8畝,其他面積763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30戶通自來水,有216戶飲公路
用井水,有18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68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9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6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8戶。該村到鄉道路為未硬化的碎石路面,進村道路為泥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全村共擁有機車4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7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6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公廁所1個,沼氣池農戶12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23戶。全村有1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7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0.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0.3萬元,占總收入的27.6%;畜牧業收入221.6萬元,占總收入的38.1%;漁業收入1.54萬元,占總收入的0.27%;林業收入17.5萬元,占總收入的3.01%;第二、三產業收入71.7萬元,占總收入的12.3%。農民人均純收入1164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4.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7人,在省內務工110人,到省外務工14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75戶,共鄉村人口3045人,其中男性1526人、女性1519人。其中農業人口3045人,勞動力19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有少數民族2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57人,參合率97.1%;享受低保16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798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447人,距離水富縣第四中學5-8公里。目前整個片區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7人,其中國小生289人、中學生15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5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救濟糧款物的發放、村級財務、各類名單的公示等。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擁有固定資產50萬元,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9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2元,一事一議籌勞93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鄉管村用,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交通閉塞,基礎設施滯後,民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未形成支柱產業,增加收入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以豬、雞養殖為主的養殖業3000頭和竹子、核桃為主的種植業2000畝,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片區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600元。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二)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