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堂

王賢堂是山東章丘人。系山東硬筆書法協會硬筆書法師、(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基本簡介

硬筆書法

王賢堂 王賢堂

硬筆書法是用硬筆書寫漢字的藝術。然對‘硬筆’概念的界定不出以下二類:一類是鉛筆、鋼筆、原子筆、水筆等由西方工業文明所造就的半自動化書寫工具;另一類是較難確證起源的竹筆、羽毛筆等傳統性工具。由這二類工具通過各類媒介而在紙等媒體上留下的痕跡,並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可稱之為“硬筆書法”。書法在當今日趨發展的形式下,線條的藝術性越來越被書界所重視。當代著名書法家沈鵬曾說:“在書法表現的要素中,我看重線條。線條是由條形到神韻的最重要的手段、橋樑,更確切說是基因。”各大書體、各書家字型,各書法作品品位高低的差異,也與其線條特性及水平高低的不同重要相關。書法作品的創造,首先是線條美的獨特的發現和創造。可見,線條是書法的基因,是書法風格和品位高低的標誌,是書法創作的首要。

線條這一說法(或曰概念)是否適用於硬筆書法?人們常常認為,鋼筆線條一細二硬三露四單一,故應放棄或淡化對其線條的追求,而應重視對其結字、章法、神韻等的探索。這種看法是“鋼筆字”的一個誤區。毛筆尚且講多大筆寫多大字,鋼筆也應說多粗筆寫多大字,常用鋼筆粗細的單一,與寫出的字相比,主要矛盾是筆細,或曰字大,就其硬筆書法意義而言,應有一套粗細不同、彈性各異的筆,再加之對紙和墊板的精心選擇,事實可以證明,鋼筆線條能夠由單一走向豐富。硬筆書法的成熟就在於其線條的完善,它不僅具備書法線條的一般屬性,而且也應獨具硬質彈性的特性,由此構成了獨立的硬筆書法線條。

硬筆書法的線條如此重要,然而線條在實際中又顯得薄弱,因此我想就本文對其在性質、類型、線條美學價值方面作系統的探討,藉以拋磚引玉。

硬筆書法線條的性質

“硬筆書法線條的性質總體定位在‘骨形筋露微肉’六字上。具體有九個性質,曰‘九感’:一曰“形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而得其形,其走勢於骨,肇於自然,而微肉裹其外,其形或直,若針、若錐、若枯槁等;或曲、若蛇形、或蘭葉、若扁舟等。二曰‘力感’。‘善筆力者多骨’,‘多力微筋者聖’。骨生於力,鋼筆用力由用力方向及大小而定,並非力大便有‘力感’,而是善力者方有‘力感’,善力者筆穩筆健且融自然,有力透紙背之感。”(1)三曰“律感”。即節奏之感。由用力大小、書寫速度、線條粗細等諸方面變化的節奏而構成,律感便是諸方面“陰陽”變化的韻律,是心感手感的律動合一。四曰“意感”。它乃線條所借自然諸物之意象,是其抽象的“原始美”,它既單純、基本、典型,又豐富,“沈鵬曾說過‘單純包括萬物,豐富趨向一體’。五曰‘質感’,即為‘內勁之美’,是線條的‘真質美’。或挫或巧或醜或媚或俗或雅或今或古等,此感靠字內外功夫去涵養。六曰‘靜感與動感’。靜者穩定但單一也,在乎於線條單純、粗狂;動者飛揚也,在乎於線條豐富、變化及線條間的意連。楷書線條以靜為主以動為輔。(2)七曰“個性感”,即“風格感”,是硬筆書法家個人風格、書寫習慣、基本功底、審美情趣等線上條中的反映。“個性感”具有典型性、唯一性、借鑑性和可借鑑性,是書家成熟的表現。八曰“含蓄感”。“線條的單純不是平鋪直過,用硬筆作書最忌平直而過,當暗藏波瀾;線條之含蓄表現為美學思想的“中和”和用筆複合用力漸動和微動(甚至不易察覺)之統一。”(3)九曰“遷移感”,即有移植、改造、提煉、簡約毛筆書法線條的“表象感”,雖然是硬筆書法線條,卻有毛筆味。

現代硬筆書法既植根於傳統毛筆書法之中,又寄否定於毛筆書法之外,全賴出新於硬筆書法特色之上。硬筆書法線條尤為如此。

硬筆書法線條的類型

如果說線條性質是它的“內涵”,那么線條類型則是它的外延。硬筆書法線條的種類也隨著其發生、發展、繁榮而逐步豐富起來,真是千姿百態。“但按線條衍生的源頭對其邏輯劃分,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流暢的線條、流暢澀重合一的線條及刻寫之間的線條。”(4)

(一)、偏重發鋼筆特性的“流暢的線條”。這種線條產生緣於鋼筆書寫流利便捷的實用性。提倡這種線條的有八十年代的龐中華、顧仲安等。龐中華在平動基礎上又注意了用力輕重變化,其線條光滑且有粗細之變,由起收筆簡約、實用而美感;顧仲安楷書線條注意了對起收筆的適當強化,然中間用力較均勻,其線條端莊而單一。後來人們開始注意了線條全程書寫,既抓兩頭又重視中間變化,形成了這類線條的規範,這類線條實用美觀,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和實用派硬筆書家所喜愛。

(二)、借鑑毛筆書法線條——“流暢澀重合一”的線條。早期涉足硬筆書法的書家,大都是毛筆書法家,如鄧散木,他十分強調仿效毛筆線條的特徵,但這僅僅是起步,卻是可喜的。“到八十年代的硬筆書法熱,硬筆書界開始注意了毛筆線條用硬筆技法的詮釋,這樣便出現了‘流暢澀重合一’的線條。它的出現是硬筆書法發展的必然,是書法傳統鋼筆化的時代的結晶。澀重的線條採用的是逆鋒運筆或勻或非勻用力的筆法,而流暢澀重合一的線條往往採用‘小巧靈活的調鋒’,使順峰變為逆鋒或反之而實現。”(5)顯然,這種線條具有傳統性與藝術性,頗有“帖味”,為書界所青睞。

(三)、借鑑篆刻單刀法的“刻寫之間”的線條。“以刀代筆”的甲骨文、單刀法的篆刻、篆刻的邊款、浩瀚的碑林,對以硬質材料為筆的鋼筆書法影響很大。“謝非墨由此提出‘將硬筆書法本質界定在寫與刻之間’‘並咬定青山不放鬆’。這種線條不僅留有墨跡,而且還有深深的劃痕,作品背面粗糙不平。其筆法筆先沖入紙面,行筆間用力下壓‘其穎如錐’,深入進紙,或停或回收筆。其線條具有‘簡潔、剛健、稜角分明’的韻味;”(6)這種線條頗有“金石氣”,有時還有濃烈的“碑味”,為書界所喜愛。

硬筆書法的線條美

硬筆書法藝術是線條的藝術。線是書法中最基本的元素,線在我國造型藝術中,又是最簡潔、最概括、最單純而又最深刻的,是人類生命的象徵。“日本近代畫家村上華岳說過‘線是貫穿整個宇宙的最根本的東西’”。(7)線條是書法家表情達意、精神、氣質、學養得以流露的媒介。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首先映入欣賞著眼目的也是線條,也是欣賞者溝通書家的橋樑,通過線條欣賞者可以獲得精神上的美的享受,心靈上得以慰藉、淨化和震撼。線條是硬筆書法藝術的主旋律,是靈魂,作為純藝術的尋繹,書法家可以緊緊抓住線條反覆“錘鍊”反覆“謳歌”。如果說,毛筆的線條能充分自由的在點、線之間快速變幻身形的話,硬筆的線條唯有可憐的拖著自己清瘦的身段翩翩起舞。如此的先天不足使硬筆在表現形態上只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點、線方面。

然而在近年來硬筆書法熱潮的興起,在硬壇這塊廣闊的土地上卻佳作紛呈,風格迥異,或秀美,或老辣,或雄強,或生挫……這些都充分證明了硬筆的線條自有其存在的意義和特殊的美學價值。那么,硬筆書法線條的美學價值具體體現在哪裡呢?“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有論毛筆書法的名句‘書法貴瘦硬方通神’,正好為硬筆書法的線條題寫了具有前瞻性的絕妙評語。(8)與毛筆書法相比,硬筆書法的基本形態特徵是“瘦”,工具的本質使其特點體現為“硬”這硬非生硬,而是使觀者有綿里藏針般的感受。用風格化的名詞來提煉它的理想??剛健。剛者,堅強也,如千仞鐵塔,穩定壓倒一切,充滿力度美;健者,挺勁也,是彈性的張力與紙面接觸時耕下的軌跡。它決不是拖泥帶水,又非蜻蜓點水。其實,比其毛筆書法來,硬筆要達到筆筆中鋒的程度要快得多。“晉衛夫人的《筆陣圖》中提到:‘善筆力者多骨,骨微肉者謂之筋書’”。(9)“米芾在《自述學書帖》中論述的更為深刻:‘要得筆,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又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故作異;重輕不同,出於天真,自然異。……。又,得筆則雖細如鬢髮,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櫞,亦褊。此雖心得,亦可學’”。(10)因此,剛為骨,健為肉,硬筆書法線條的本體基調大致可定。

基調一定下,線條在作品中的表現就可以加以衡量了。一幅硬筆書法作品的鑑賞跟其它藝術品一樣,首先關注的當屬整體美。而組成整體的正、負空間的分割,黑白色塊對比的節律,都是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圓、正側、疏密等諸因素有機調和的結果。抽象地看,是點線在一定時空中按某種一定的節奏所構成的造型。經過對整體的掃描之後,基本的點線品質則是我們要進一步加以賞析的重心。傳統的毛筆書法對點線的追求歷來是擺在一個很高的層次,甚至在評價一位書法家作品時,往往先看點線功力如何,崇尚無一筆無來歷。對硬筆書法來說,工具特性的局限使毛筆書法式的標準稱為不太實際的參照系統,但如果作品的點線任其自編自演,一點也不參照前人的寶貴經驗,恐怕作品的耐看程度要大打折扣了。畢竟,歷史證明:缺乏對線條的理性錘鍊將無法產生真正完美的作品,其風格或許能流行一時,但決不會墨澤千秋。二王、顏真卿、米芾、王鐸等歷代書法大師的傑作可以為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