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位於香港葵涌葵聯路葵盛西邨第5座5F,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開始於1847年德國巴冕差會﹙Barmen Mission﹚差派宣教士來華傳教。由1847到1950年的宣教範圍包括粵、港兩地﹐1951年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在香港政府註冊成為法團。

基本信息

歷史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
禮賢會源起於德國萊茵(禮賢)省的烏柏圖的巴冕城(Wuppertal–Barmen)。1828年巴冕差會﹙BarmenMission﹚正式成立﹙後改名禮賢差會RhenishMission﹚,於1829年遣派宣教士前往西非、南非、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傳揚福音。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的創立,乃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道的郭士立牧師(Rev.Dr.KarlFriedrichA.Guetzlaff)修函德國巴冕會(禮賢會),遣派牧師來華傳道。1846年巴冕差會派柯士德牧師(Rev.HeinrichKoester)及葉納清牧師(Rev.FerdinandGenahr)於1847年3月19日乘船抵達香港,便隨郭牧師學習華語。然後便進入珠江一帶以傳道、教育和福利﹙贈醫施藥﹚宣揚基督福音。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開始於1847年德國巴冕差會﹙BarmenMission﹚差派宣教士來華傳教。由1847到1950年的宣教範圍包括粵、港兩地﹐自1951年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在香港政府註冊成為法團﹐禮賢會在香港的聖工便與中國大陸的聖工分道揚鑣。

禮賢會在香港的歷史﹐可分為七個時期﹕
1.1847年至1898年﹐香港只是德國宣教師學習中文的基地。
2.1898年至1914年﹐宣教師開始香港的福音聖工。
3.1914年至1929年﹐開設堂會到香港區會的成立。
4.1929年至1952年﹐香港區會的自理歷程。
5.1953年至1985年﹐香港區會的傳道、教育和福利聖工發展期。
6.1985年至1991年﹐香港區會因發展過速欠下銀行巨債到償清全部欠款。
7.1991年至2003年﹐香港區會再發展聖工及成立香港區差會實踐普世宣教的大使命。

早期的宣教士在香港的目的是學習中文﹐然後便北上廣東一帶宣揚福音。直到1898年禮賢差會購入般含道822號樓房,為遷居香港的內地信徒舉行主日崇拜﹐香港區的福音聖工才告展開。1914年禮賢會香港堂落成後便成為自養、自治和自傳的教會,而且於1923年按新修定的章程成為自理堂。1928年九龍會友在潔芳女校舉行主日崇拜﹐1929年成立九龍堂。同年召開首次香港區區議會,禮賢會香港區會﹙以下簡稱區會﹚便宣告成立。1930年更進一步成為自理區會。

1940年區會召開第一次區董會,翌年因為世界大戰區董會和區議會都暫停至1948年才復會。1950年區會與中華禮賢會總會關係中斷後,於1951年6月1日獲香港政府批准註冊成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法團﹙香港法律1060條﹚。同年知行主日崇拜定名禮賢會灣仔堂,並於1952年成為自理堂,區會也因香港、九龍和灣仔三間自理堂會而成為自理區會。

1952年禮賢總會來函贈般含道84-86號地段予區會。1954年區會通過封牧師之規則及職權,並於1958年獲德國母會承認,便確立區會按立牧師及傳道的使徒統緒。同年區董會在傳道及教育部外,加設福利部,區會便秉承德國母會的精神,在以傳道、教育和福利在香港宣揚基督福音。

傳道聖工隨著1956年大埔堂成立,1958年竹園布道所﹙1962改為元朗禮修村布道所﹐1964年遷元朗﹚、1961年紅磡堂、1962年荃灣堂、1965年元朗堂、1972年慈雲山堂和上水堂、1976年黃竹坑堂﹙1986年停﹚、1977年中心堂和青衣堂﹙1987年停﹚、1979年梨木樹堂和葵盛堂、1988年沙角堂和1982年鴨脷洲堂、1990年禮中堂和彩雲堂、1997年天水圍堂、1998年大埔金福堂發展至有十八間堂會,分布港、九、新界,會友約13,000人。

教育聖工早期配合堂會發展,故香港、九龍、灣仔、大埔、紅磡、荃灣等堂都附設幼稚園﹙其後區辦幼稚園包括﹕慈雲山禮賢會幼稚園、上水禮賢會幼稚園、和樂富禮賢會幼稚園﹚。直到1965年葵涌國小﹙1988年停﹚、1966年慈雲山禮賢學校﹙已停﹚,1971年開辦梨木樹禮賢會國小﹙1987年停﹚、1969年禮賢會中學借九龍堂禮賢國小上課﹐1973年搬入新校﹙即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1978年香港禮賢會中學﹙已停﹚﹐1988年慈雲山禮賢會恩慈學校和1999年粉嶺禮賢會中學﹐區會教育聖工便更全面。

福利聖工開始於1963年的老人之家﹙1970年結束﹚,1964年葵涌診療所﹙已停﹚,1965年葵涌託兒所﹙1991停﹚、1967年葵涌第二託兒所﹙1991停﹚,1970年禮賢會香港兒童會﹙已停﹚,1970年參加華康宿舍﹙已中止﹚,1973年葵芳宿舍﹙已中止﹚,1975年黃竹坑耆年中心﹙已停﹚,1977年葵盛耆年宿舍﹐1979年禾輋耆年中心﹐1979年麗景幼兒中心﹐1979年大元託兒所﹐1980年王少清耆年宿舍﹐1984年彩雲兒童中心﹙2002年改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1988年順天?禮賢會託兒所﹐1988年萬隸甫夫人耆年中心﹐1993年天水圍嬰兒園託兒中心﹐區會福利聖工集中於照顧幼兒和老年人。

物業方面始於德國母會贈產後﹐區會於1957年成立資產部﹙1958年改為物業部﹚﹐直到1973年禮賢樓建成﹙1985年轉讓﹚﹐1976年購入中僑大廈辦事處﹙1979年轉讓﹚﹐1978年購第二禮賢樓﹙1986年轉讓﹚﹐1978年購置禮賢中心﹙1985年轉讓﹚和香港仔禮賢會學校舍﹙1986年轉讓﹚﹐1980年購環球商場鋪位﹙1987年轉讓﹚﹐此外還有海外物業都於1985年紛紛轉讓。區會經過八十年代的巨變﹐於1991年購入順寧道辦事處﹐才開始站穩陣腳﹐專心履行基督大使面。

差傳聖工早於1975年台灣開基,1987年成為自理獨立教會。七十年代再有多間海外堂會包括1976年加拿大多倫多開基,1985年也自理獨立。1976年普濟診所﹐1976年禮賢會台北學生宿舍﹐進一步拓展台灣聖工。1977年多倫多堂﹐1979年舊金山開基﹙1983年停﹚﹐1981年倫敦堂﹐1981年加洲堂都是區會的差傳成果。八十年代因經濟困擾而停止的海外宣教﹐於1994年與太平堂舉行福音交流會而再次展開﹐同年開始短宣﹙沙巴及泰國﹚﹐1995年塘頭廈、大良堂。直到1996年成立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差會﹐並且差派第一位宣教士﹐2001年差第二位宣教士﹐參與普世宣教使命。

信仰

信綱

確信新舊約聖經,乃上帝啟示﹐實為宣傳福音之根據,亦為言行教訓之標準,並以使徒信經為信仰綱要。

宗旨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乃由信奉基督之信徒﹐本自治、自養、自傳之精神而成立﹐以聯合信徒實行基督生活﹐宣傳福音﹐使人明白真道﹐歸信基督為宗旨。

人員組織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葵盛堂
區會負責人、職員及部長

區牧:葉亮星牧師

主席:陳家強長老

副主席:馬傑智長老

書記:麥慧文長老

副書記:王倫瑞長老

司庫:李偉權長老

司數:李兆麟執事

傳道部部長:譚溢泉牧

副部長:區安國長老

教育部部長:鄧少軒長老

副部長:李楚安執事

社會服務部部長:麥家聲長老

副部長:譚偉德牧師

青年部部長:廖小茵牧師

副部長:陸偉盛執事

成人部部長:劉婉珍執事

副部長:林耀榮宣教師

聖樂部部長:袁添松執事

副部長:高麗霞執事

資訊及出版部部長:廖志勇執事

副部長:姚澤煌牧師

差會主席:陳希陸牧師

副主席:鄧允明執事

總幹事:鄒小龍先生

執行幹事:陳靜雲姑娘

執行幹事:畢穎琦姑娘

聯繫方式

地址:新界葵涌葵盛西邨第五座五樓
5/F.,Block5,KwaiShingWestEstate,NewTerritories.
電話:24272671
傳真:2419192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