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明代官員]

王英(1376-1449),字時彥,號泉坡。明金谿縣興賢坊人。明代詩人、書法家。

基本信息

生平

永樂二年(1404)進士,選庶吉士,與曾綮等28人同入文淵閣讀書。明成祖得知他處事慎密,令其與王直掌機密文字,參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讀。

永樂二十年(1422)三月,成祖出兵北征,王英隨駕前往。八月,軍還,路過李陵城(今內蒙古正藍旗南黑城)時,成宗召王英前往碑前看碑,碑為蒙文,隨從中只有王英識得,王英即將碑文所載奏予成祖。成祖甚喜,誇他是隨行人員中最有學問的。成祖又詢問北伐軍中之事,王英一一奏答。二十二年八月,仁宗即位,命王英偕尚書蹇義等商議國事,授其為右春坊大學士。

宣宗崇尚教化,屬意文章,經常與諸學士論文賦詩,以禮相待,尤贊王英之才。命其參與修《太宗仁宗實錄》,書成,遷少詹事,賜麒麟帶。王英母喪時,宣宗特遣中官護送歸葬。

正統元年(1436),任侍經筵,任《宣宗實錄》總裁,升禮部侍郎。八年(1443),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鎮。時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許。十二年,其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下獄,他上疏待罪,帝寬宥不問。次年,調南京禮部尚書,過著閒逸生活。居二年卒,年七十五。後賜祭葬,謚“文安”,改謚“文宗”。

王英端凝持重,歷仕四朝,政治上作為不大,但他才華出眾,在翰林40餘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製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銘志碑文者不絕。書法造詣高深,其書法勁麗,飛動圓轉,有懷素之風。皇帝特賜金釧束手,以免應接不暇,只有皇帝需要書寫時,才開金釧。他稟性耿直,好規人過,宰輔楊榮、楊士奇、楊溥均與他不合,因而王英也未得重用。其子王裕累官至四川按察使。

著作

詩文創作有成就,文風典雅,密切謹嚴,尤以七言律為佳。著有《泉坡集》,流傳甚少,詩作收入《石倉歷代詩選》、《江西詩征》、《明詩初集》、《明詩綜》等詩集中。

明代名人(二)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