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舉

熊文舉(1595—1668年),字公遠,號雪堂,南昌新建人,明末清初貳臣。出身世代官宦書香家庭。崇禎四年(1631年)取進士,被授為合肥縣令。在任時好士愛民,以廉潔著稱。公務之餘暇,熊文舉喜好與諸生談論賦詩論文,所以當地文風大振。當時正值明末起義軍活動高潮,農民軍三次攻打合肥,他親率軍民守城,城竟未破,敘功擢吏部主事。當黃道周、李汝燦、傅朝佑等人因諫言得罪時,他即上疏力救之,一時稱為直臣。

基本信息

後遷稽勛司郎中。順治元年(1644年)明亡之後降清,被授為任通右政,曾兩任吏部左右侍郎。他曾經上疏清廷減除江南省、浙江、福建、廣東的稅賦;前福王分子不應委任為官員;並且尋訪隱逸之士;早降清廷者應該計功受賞等。 清初,漢官不授尚書,他官位已居極品。因病致休,起補吏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卒於官,賜葬。他一生勤於學,尤耽著述,工詩、文、詞。清初馳名文壇,極享盛譽。

著作有《荀香剩》、《守城記》、《墨盾草》、《使秦雜吟》、《恥廬集》、《雪堂全集》四十卷。

明代名人(二)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