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西晉將領、博陵公]

王浚[西晉將領、博陵公]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西晉時期將領,曹魏司空王昶侄孫,驃騎將軍王沈之子。官至司空、領烏丸校尉。 王浚出身太原王氏。其父王沈死後因無嫡子而承襲博陵公爵位,歷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軍將軍等職,後遷寧北將軍、青州刺史並因長駐北方疆土而與北方邊族交往頻繁。 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擊敗司馬穎後其軍事實力逐漸強大,先後升任驃騎大將軍、領幽州刺史等職,晉懷帝即位後升任司空領烏丸校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永嘉之亂爆發當時天下無主,王浚在大亂後生不臣之心,又與段部鮮卑交惡,最終為石勒所敗而被殺。時年62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庶子入嗣

王浚母親趙氏出身貧賤,只因常出入王沈家才生下王浚,因此連父親王沈都鄙視王浚這個私生子。直至泰始二年(266)王沈逝世,因王沈無子,親戚才立王浚為子嗣,繼承父親 博陵公爵位,拜駙馬都尉。太康三年(282)授員外散騎常侍。元康元年(291)轉員外常侍,遷越騎校尉、右軍將軍。後王浚轉任東中郎將,鎮守許昌。 賈南風於元康九年(299)廢太子司馬遹後,於次年將司馬遹幽禁在許昌的宮殿中,並下旨王浚協助她派的宦官孫慮毒殺司馬遹。

出鎮北境

王浚後遷寧北將軍、青州刺史,及後再調遷寧朔將軍、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當時正值八王之亂,朝廷內斗嚴重,四方盜賊冒起,王浚為了自保而以通婚向外族交好。趙王司馬倫於永康二年(301年)稱帝,令齊王司馬冏等三王起兵討伐,王浚此時支持司馬倫,沒收所有發到幽州的討伐檄書,令境內人士都不能前往支援齊王等,此舉惹來成都王司馬穎不滿並打算討伐,但因要專心戰事而無暇出兵。趙王倫兵敗被殺後,王浚進位安北將軍。

引胡亂華

永興元年(304年),河間王司馬顒和司馬穎聯手攻洛陽,最終擊敗並殺害當政的長沙王司馬乂,成功奪權,這令王浚很不滿。同時司馬穎又以右司馬和演為幽州刺史,並且密令和演刺殺王浚併吞並他的部眾。和演於是勾結烏丸單于審登,乘一次與王浚同游薊城南邊的清泉時刺殺王浚;但當天下雨令兵器全部沾濕,計畫失敗。事後審登認為計畫不成是因為上天幫助王浚,於是決定改站在王浚那一邊,並把和演的意圖告訴王浚。王浚於是與東嬴公司馬騰秘密起兵與審登圍攻和演,和演被逼投降,王浚於是殺死和演,自領幽州。和演死後,司馬穎徵召王浚,王浚卻在冀州停駐不動,更聯結司馬騰、段務勿塵和烏桓羯朱共討司馬穎,並擊敗司馬穎派來迎擊的王斌;後以主簿祁弘為前鋒,擊破石超,並且逼近鄴城。司馬穎倉皇回洛陽而王浚攻陷鄴城,不但任由士眾在城內搶掠,更縱容鮮卑士兵擄略婦女,甚至殺害協助婦女躲藏的人。

仗夷建威

王浚回到幽州後聲威和兵力都大增。永興二年(305年),王浚與范陽王司馬虓推司馬越為共主,要將被張方挾持到長安的晉惠帝帶回洛陽。及後王浚又給予兵馬支援因豫州刺史劉喬襲擊而逃到河北的司馬虓,後又命祁弘率領烏丸突騎作為司馬越的先驅,助司馬越進攻長安。司馬越成功帶晉惠帝還都洛陽後,王浚轉驃騎大將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領幽州刺史,並以燕國併入博陵公的封地。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繼位,王浚升任司空,加領烏丸校尉。

永嘉二年(308年),石勒侵襲常山郡,王浚領兵擊破。次年石勒再攻常山郡,王浚派鮮卑騎兵支援常山,最終在飛龍山大敗石勒,同年冀州刺史王斌被石勒殺害,王浚又領冀州。永嘉四年(310年),石勒攻襄城郡,王浚又派鮮卑段文鴦領騎兵營救,將石勒擊退。永嘉五年(311年)朝延下詔升王浚為大司馬,加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諸軍事,但使者尚未出發,洛陽就已被漢趙劉曜等人攻陷。晉懷帝被擄。王浚此時樹立軍令,主征伐,並派督護王昌、中山太守阮豹等率諸軍以及段疾陸眷、段文鴦和段末柸一同攻擊在襄國的石勒。石勒雖然屢被擊敗,但還是能設計生擒段末柸。段部鮮卑見此唯有求和,段疾陸眷更送了馬匹和金銀作為禮品,又與石勒結盟,及後石勒又安撫了段末柸,不但任官亦將他送回遼西,令段末柸大為感動,對王浚亦漸見離心。

同時,王浚又與劉琨爭奪冀州。當時劉琨族人劉希奉劉琨命在中山聚集兵眾,代郡、上谷郡和廣甯郡都投向劉琨。王浚認為劉琨是侵入他的領地,為了奪回更不惜撤回原本正在進討石勒的軍隊,轉以命他們對抗劉琨,又派燕相胡矩與段疾陸眷合力攻破並殺害劉希,又驅散原本聚集的部眾。劉琨見此亦無力與他爭奪,只有忍讓。

攻破劉希後,王浚打算再次討伐石勒,於是命女婿棗嵩督諸軍屯易水,並召合段疾陸眷一同進攻石勒。但段疾陸眷已多次違命,害怕應召會被誅殺;同時石勒亦以厚資賄賂,於是段疾陸眷等都不應召。王浚知道後大怒,利誘代王拓跋猗盧兒子,右賢王拓跋日律孫攻打段疾陸眷,但反被段氏所擊敗。

圖謀僭號

因晉懷帝被擄,而當時并州刺史劉琨被劉聰建立的漢趙威脅,士民多數都走到王浚勢力下,令王浚漸見強盛。王浚於是乘機承制假立太子,備置百官,列署征鎮,由自己自領尚書令,後又安插自己手下親信出任各個職位。 王浚又以父親王沈表字為處道,認為是應了“當塗高”的預言而有不臣之心,其他人勸諫不是被外調就是被誅殺;同時又繼續濫殺,如借別的事誅殺素來不滿的長史王悌,以及在北方名賢霍原前表示想稱帝後,見霍原不答就將他殺害。以上種種行為都令士人憤怒;而同時因王浚為政苛暴,將吏又貪污殘忍,對地方工事連連令人民苦不堪言,被逼逃到鮮卑,加上有旱災和蝗禍,又失去了段部鮮卑的支持,於是內外離心,士卒疲弱。

中計敗死

王浚承制時手下參佐大都在內任職,但司馬游統卻被外調,因而令他恨怨王浚,更與石勒勾結要謀害王浚。石勒於是向王浚詐降,承諾以王浚為主。石勒又對王浚言辭卑屈,又獻上珍寶及通訊不斷,令失去段部鮮卑和烏桓支持的王浚十分高興,不設防備。

建興二年(314年),石勒屯兵易水,督護孫緯懷疑石勒有詐,跑來告訴王浚,要求出兵反抗石勒。但王浚不聽,更讓石勒直接前來,群下勸諫更遭恐嚇,並命人準備好迎接石勒。但石勒進城後大肆搶掠,見王浚後更與王浚妻並坐,令王浚十分憤怒,但石勒則數落王浚不忠於晉室,又指王浚漠視百姓,既有大量儲糧仍不施濟給受天災影響的災民,於是命五百騎押王浚到襄國,又盡殺其手下精兵萬人。到襄國後石勒就殺王浚,而王浚死前仍然不屈,大罵石勒。石勒及後將王浚的頭顱送給漢趙君主劉聰。

歷史評價

《晉書》:“彭祖謁由捧雉,孕本貿絲,因家乏主,遂登顯秩。擁北州之士馬,偶東京之糜沸,自可感召諸侯,宣力王室。而乘間伺隙,潛圖不軌,放肆獯虜,遷播乘輿。遂使漳滏蕭然,黎元塗地。縱貪夫於藏戶,戮高士於燕垂,阻越石之內難,邀世龍之外府。惡稔毒痡,坐致焚燎,假手仇敵,方申凶獷,慶封之戮,慢罵何補哉!”

贊曰:“彭祖凶孽,自貽伊戚。”

親屬成員

宗親

太原晉陽王氏
高祖曾祖輩祖輩父輩平輩子侄輩孫輩曾孫輩玄孫輩來孫輩
失諱王柔,叔優,護匈奴中郎將王機王默?      
王沈王浚王胄     
王裔     
失諱失諱王道素王崇之   
王澤,季道,代郡太守 失諱王默 王佑王嶠王淡   
王昶王渾 王尚      
王濟 王卓     
王聿    
王澄     
王汶     
王深       
王湛王承王述王坦之 王愷   
王愉 王綏  
王納 
王緝王慧龍
王國寶  
王忱  
不祥 王緒  
不祥 王遐 王簡姬    
王恪 王欣之    
王歡之    
王臻    
不祥 東平府君        

(表格參考資料 )

•生母:趙氏

•妻子 1、文氏,字世暉。 2、衛琇 3、華芳 4、崔氏

•女兒 1、王韶,字韶英,嫁穎川棗台產。 2、王麗,字韶榮,嫁濟陰卞稚仁。 3、王則,字韶儀,嫁樂安孫公淵。

姻親

妻舅:崔毖,崔琰曾孫,東夷校尉。

女婿:棗嵩,棗據之子,官居散騎常侍。

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