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義

杜善義

杜善義,飛行器結構力學和複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遼寧省大連市人。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院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長。兼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技委委員,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計畫專家顧問組成員,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專家諮詢組成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專家諮詢組成員,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長,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畫指導專家組組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履歷

1980-1982年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淄博學院名譽院長等職務。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院士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成果概述

在戰略飛彈複合材料及結構設計研究中,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他研製的非線性有限元軟體,獲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戰略武器和太空飛行器用典型複合材料及其結構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評定等方面所發展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系統分析了工藝條件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其成果獲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斷裂力學和細觀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基礎類一等獎。他在我國率先開展了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研究,其成果獲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杜善義院士在航天教育及人才培養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創立了產學互動、各盡所長、按需辦學的新模式,獲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並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他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檢索39篇,EI檢索48篇,出版著作10部。

主要經歷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併到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

1980年7月-1982年9月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作訪問學者,從事斷裂力學和複合材料的研究。

1982-1987哈爾濱工業大學教研室主任

1987-1993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院長

1993-1998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

1990-2003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研究所所長

1999-2003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2001-2004 國家“863”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術任職

中國科協委員

國際複合材料委員會執委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力學學科評審組成員

主要兼職

國際雜誌《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ACHANICA SINICA》,《ACTA MACHANICA SOLID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的編委

《複合材料學報》主編

《固體力學學報》和《宇航材料與工藝》副主編

《宇航學報》編委

學術簡介

研究成果

杜善義 杜善義

長期致力於斷裂力學、飛行器結構力學和複合材料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解決了熱防護材料與結構設計中的若干關鍵技術,發展了太空飛行器典型複合材料與結構的性能表征與評價等方面的理論體系與研究方法。將細觀力學理論推廣到複合材料

領域,發展了隨機夾雜理論,並對複合材料及結構進行了多尺度力學分析;率先研製了基於智慧型材料與結構技術的結構健康監測、振動主動監控和主動變形控制系統以及複合材料工藝過程的監控系統。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航天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發表論文200餘篇,撰寫了《複合材料細觀力學》、《智慧型材料系統和結構》等著作10部,已培養了71名博士。

解決了戰略武器複合材料及結構設施中的若干關鍵技術;發展了戰略武器和太空飛行器用典型複合材料及結構的性能表征和安全評定等方面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將細觀力學理論推廣到複合材料領域,發展了隨機夾雜理論;解決某戰術武器超高強鋼薄壁殼體的低應力脆數據問題;在國內率先研製了智慧型複合材料用於振動和複合材料工藝過程的監控系統。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學科

工程力學 材料學

突出貢獻

對熱防護材料與力學進行了較系統研究,與合作者一起針對超高溫等特種服役環境下材料的模擬表征與最佳化設計進行研究,建立了細觀熱防護理論,給出了特種◆材料超高溫力學性能與物理性能以及失效的科學表征方法,為工程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

研製了適合纏繞複合材料殼體等典型結構損傷和失效的分析軟體,並利用低壓信息預報爆破壓力。

強調用“材料、設計、分析、評價”一體化的思想解決複合材料結構的安全評價問題。

建立了複合材料層合板結構性能衰退的機率統計模型。

解決了超高強鋼薄壁殼體的低應力脆斷問題。

將細觀力學理論推廣到複合材料領域,用來預報複合材料的性能和複合材料設計,並對複合材料及結構進行了多尺度力學分析。

對壓電、鐵電與功能梯度材料等功能材料或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的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率先研製了基於智慧型材料與結構技術的結構健康監測、振動主動監控和◆主動變形控制系統以及複合材料工藝過程的監控系統。

學術著作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60餘篇,撰寫了《複合材料細觀力學》、《智慧型材料系統及結構》等著作10部。

個人榮譽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六項

獲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

航天獎一項

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