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晉才[中國工程院院士]

梁晉才[中國工程院院士]
梁晉才[中國工程院院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晉才(1927.12.17-)。航天自動控制專家,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局技術顧問、型號總設計師。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原籍廣東南海縣,出生於北京。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分配至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任教。1957年又留學原蘇聯莫斯科包曼工學院,攻讀自動控制,1961年獲副博士學位。曾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22所技術副所長、上海航天局22所八部副所長、所長、型號副總設計師。現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局技術顧問、型號總設計師。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梁晉才 梁晉才

梁晉才祖籍廣東,1927年12月於北京出生,當時中國正值軍閥混戰。梁晉才家庭並不富裕,一家老老小小共11口人,再加上父親一度失業,生活艱難。梁晉才的母親信佛,非常虔誠。她認為人的梁晉才一生要做好事,為子孫後代修德。母親常以此來教育子女,梁晉才始終將安分守己、不損人利己作為自己遵循的人生信條。

1940年,梁晉才在天津一所教會學校上中學,僅讀了一年,日本兵進駐租界,學校被日本人接管。每天上學要經過日本兵的關卡,每人都拿著良民證等候檢查,稍有不順,就遭到日本兵的毆打和欺凌。

1946年他進入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年12月北京發生了著名的“沈崇事件”,每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都被這一事件激怒了。梁晉才也加入到了遊行隊伍的行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梁晉才被分配到北京鐵道學院教書。1956年1月發表的周恩來總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在知識分子當中引起極大的反響。作為年輕的知識分子,梁晉才決心將自己的一切交給黨。1956年9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7年,作為北京鐵道學院青年教師的梁晉才被選送到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攻讀自動控制專業副博士學位。剛到莫斯科,他們就受到了正好到蘇聯訪問的毛主席的接見。“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聆聽著毛主席的講話,梁晉才不禁熱血沸騰。他決心奮發圖強,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用知識報效祖國。

工作經歷

梁晉才參與的第一個型號是仿製某型號地空飛彈,對自動駕駛儀進行反設計及掌握

梁晉才 梁晉才

生產技術。蘇聯專家的突然撤走,給當時的科研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但梁晉才他們沒有被嚇倒,積極應對,並逐漸掌握了研製規律,對原有型號進行了改進並加以提高。梁晉才感到沿用原蘇聯的陀螺太笨重了,於是他組織並主持一個攻關小組,以其他國家的一個半液浮陀螺為參考原型進行仿製。這種陀螺在當時還是初次研製,他組織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邊擬草圖,邊進行生產。大家不分黑夜白晝地乾,終於在3個月內突破各種技術難點,研製出了第一個半液浮陀螺。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對有關型號研製生產布局進行了重大調整。這時,已任上海航天局22所副所長的梁晉才與北京幾個所的人員一起搬遷到上海,開闢了一個新的研製戰場。其間,梁晉才接手負責一個新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技術抓總工作。這一型號經過大家多年的奮力拚搏,最後獲得成功。

1984年的國慶節,總設計師梁晉才卻率領一支隊伍踏上了西去的列車。他們向著大西北那一片荒涼的戈壁灘進發。某新型號任務畫上句號後,梁晉才被任命為中國自主研製的某飛彈武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協助總設計師工作。研製這種型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鑑,一切都要靠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提高和完善。在該型號進展的關鍵時期,梁晉才又被任命為攻關組組長。

1983年梁晉才被正式任命為型號總設計師。接手該型號後,針對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梁晉才帶領大家進行了以“排故、攻關、整質”為內容的整頓工作,使設計質量和生產質量都有了顯著提高。

1989年,根據需要,上級要求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經費對該型號武器系統再做較大改進,提高總體性能。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改進,幾乎是新研製一個型號。時間相當緊,經費又少。為了祖國國防的需要,梁晉才冒著很大的風險,毅然帶領大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親自主持總體方案的論證,對繼承性、先進性及可行性作了全面綜合考慮,決定採用數項新的布局和控制技術,以提高飛彈的技術含量,使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增強。

這是一次跨越兩個常規階段的研製,梁晉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是一個勇敢的嘗試。他清醒地認識到,研製程式的跳躍只是表現在形式上,但研製規律是不能違背的。因此他們制定了周密、細緻的計畫流程,對關鍵技術和關鍵項目共同研究,慎重決策。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仿真手段,對各個階段進行半實物仿真,每次仿真數據梁晉才都要仔細分析,認真判讀。經過他與同事們的共同拼搏,該型號在各次鑑定性飛行試驗中均獲得圓滿成功,受到用戶的高度讚揚。

1999年10月1日,北京舉行盛大的國慶50周年閱兵儀式。這天,梁晉才作為某型號飛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被特邀登上天安門觀禮台。望著由他和同事們歷經多年研製成功的飛彈武器裝備系統組成的方隊,緩緩駛過天安門城樓時,梁晉才難抑激動。

學術著作

《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總體設計和試驗》

梁晉才 梁晉才

《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總體設計和試驗》共13章。從防空作戰的任務、目標特性及戰場環境出發,分別論述了防空飛彈戰術、技術指標的確定,總體設計的任務及有關問題.書中還涉及到總體設計和試驗中技術管理方面的經驗,提出了防空飛彈今後的發展趨向。

《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總體設計和試驗》可供從事防空飛彈研究、設計、試製、試驗、管理和使用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參考,也可作為有關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和教師的教學參考書。

主要貢獻

致力於防空飛彈自動駕駛儀和武器系統迴路的研究,進行了大量卓

梁晉才 梁晉才

有成效的工作,作出重要貢獻。主持研製成功地空飛彈用的半液浮陀螺,為自動駕駛儀小型化奠定了基礎。1979年起,主持中國第一個半主動尋的某中低空飛彈武器系列(海用和陸用)的研製,任總設計師,解決了導引頭、引信、雷達等一系列重大技術關鍵、型號研製取得突破,使1986年陸上和海上的定型試驗圓滿成功。又主持研製成功該武器系統的(乙)型,提高了艦隊作戰能力,填補了中國中低空艦空和野戰防空飛彈的二大空白。在89、95、96及98年中國海軍和炮兵四次重大軍事演習中取得發發命中的佳績。1989年又主持該武器系統(丙)型飛彈的研製、主持設計新的氣動布局,並採用靜不穩定控制,提高了飛彈機動性,擴大了作戰空域,取消自動駕駛儀的自由陀螺,縮短了反應時間,該型號飛彈達到了國外同類武器的先進水平。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部級一等獎2項、全國科技大會獎1項。

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進入技術百科
丁衡高 於本水 馬偉明 尹澤勇 王永志 王玉明 王興治 王浚 王哲榮 樂嘉陵
馮培德 盧秉恆 石屏 艾興 龍樂豪 關傑 關橋 劉人懷 劉大響 劉友梅
劉興洲 劉怡昕 孫敬良 朱英浩 朱能鴻 朵英賢 阮雪榆 何友聲 吳有生 宋文驄
張立同 張金麟 張貴田 張彥仲 張炳炎 張福澤 李釗 李明 李鴻志 李培根
李椿萱 李鶴林 杜善義 楊士莪 楊鳳田 汪順亭 汪槱生 沈志雲 沈聞孫 蘇哲子
閔桂榮 陸元九 陳一堅 陳士櫓 陳予恕 陳福田 陳懋章 周濟 周勤之 孟執中
林尚揚 林宗虎 範本堯 柳百成 胡正寰 趙煦 鍾志華 鍾掘 鍾群鵬 饒芳權
唐任遠 徐玉如 徐志磊 徐濱士 徐德民 塗銘旌 郭孔輝 郭重慶 錢清泉 顧國彪
顧誦芬 高伯龍 高金吉 曾廣商 溫俊峰 謝友柏 屠善澄 屠基達 崔國良 戚發軔
梁晉才 黃文虎 黃旭華 黃先祥 黃崇祺 黃瑞松 路甬祥 管德 臧克茂 譚建榮
潘健生 潘鏡芙 董春鵬 段正澄 金東寒 劉永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