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冢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云:“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沉香亭之木芍藥

“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詔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擁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遽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故李白《清平樂》第三首云:“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乾。”

端正樓之相思樹

端正樓在華清宮,乃楊貴妃梳洗之所。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下云:“華清宮有端正樓,即貴妃梳洗之所,有蓮花湯,即貴妃澡沐之室。”唯“端正樓之相思樹”,恐出於溫庭筠《題端正樹》一詩,詩云:“路旁佳樹碧雲愁,曾侍金輿幸驛樓。草木榮枯似人事,綠陰寂寞漢陵秋。”據清曾益等《溫飛卿詩集箋注》的題解:“案,《關中記》:在博望苑西,為唐明皇幸蜀所經處。《太真外傳》:華清宮有端正樓,即貴妃梳洗之所。又,‘上發馬嵬,至扶風道,道旁有花;寺畔見石楠樹團圓,愛玩之,因呼為端正樹,蓋有所思也。’《太平廣記》引《抒情詩》:長安西端正樹,去馬嵬一舍之程。唐德宗幸奉天,睹其蔽芾,錫以美名。有文士題詩逆旅:‘昔日偏霑雨露榮,德皇西幸賜嘉名。馬嵬此去無多地,合向楊妃冢上生。’”

王昭君冢上之草

昭君陵遠望呈青黛色,唐朝詩人杜甫到此遊覽時,曾留下過“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的詩句。據說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歷代相傳稱為“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人物軼事

佇立墓頂,極目遠眺,陰山逶迤崢嶸,平疇阡陌縱橫,墓草青青,古木參天。昭君墓周圍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時時都有變化。民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峰,午如鍾,西如縱”,更增添了昭君墓這一塞外孤墳的神秘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