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其三》

《清平調·其三》

盛唐詩人李白為唐玄宗和楊貴妃所作,原作三首,此為第三首。

詩詞原文

《清平調·其三》《清平調·其三》
《清平調·其三》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乾。

詩文解釋

高貴的牡丹,傾國的美人,兩相映照,使得各自愈加流光溢彩,更贏得了君王的歡心,他面帶笑容時時瞻看。而今這春風無限惆悵,它深深感到它已到了可告消解的時候了。你看,君王正倚靠在沉香亭北邊的欄桿上出神地望著名花和美人呢!
【詞語解釋】
名花:指牡丹花
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

寫作特點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乾、花在欄外,多么優雅,多么風流!
全詩語言艷麗,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無怪乎深為玄欣賞,貴妃喜愛。
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麵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乾,多么優雅風流。

詩文賞析

賞花亦在賞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襯,因此才得君王帶笑看。詩人寫花又在寫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有關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 ,是李白在長安期間創作的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一。據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曾經在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騎著心愛的照夜白馬,楊太真,即楊貴妃則乘了一乘小轎,一同前來賞花,同時帶著當時宮中最著名的樂師,即大名鼎鼎的李龜年。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玉環興趣盎然地在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弟子拿出樂器,準備奏樂起舞為皇上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到:“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老聽這些陳詞舊曲呢?”於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筆如飛,一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當即便令梨園弟子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倒上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邊飲酒邊賞歌,不覺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見愈發興起,忍不住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每到一首曲終之際,都要延長樂曲,重複演奏,盡興方止。楊貴妃飲罷美酒,聽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謝意。這段出自《楊太真外傳》的傳奇故事,也許有不少誇張、虛構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雖然歷史上描寫皇帝身邊女子的詩歌數不勝數,但是要論起既能夠得到當事人的喜愛,又受到後人一致好評的卻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這三首《清平調》莫屬了。
李白對於他這次突然被召入宮,所要寫的特定題材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的準確把握,即緊緊抓住了唐玄宗當時的特殊的心理,從“賞名花,對愛妃”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從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詩不論在立意謀篇上,還是在修辭手法上,都顯得遊刃有餘,又得心應手。不過,要在創作時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首先,這要得益於李白與生俱來的那種“視同儔為草芥,戲萬乘(sheng 音剩)若僚友的”氣質。清人趙翼說得好:“揮灑萬乘之前,無異長安市上醉眠時,此何如氣也”( 《原詩》 )。李白本來是帶了一腔的抱負奉召來到西京長安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他本來以為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實現他“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偉大政治理想,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過把他當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種點綴而已,所以對於這種強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內心感到非常氣憤。

作者介紹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有《李太白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