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教師]

王攀[教師]
王攀[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攀,男,1971年生。教授、工學博士。本科畢業於武漢工學院電子系工業自動化專業,碩士、博士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系統工程專業。計算機學報等十餘家國內外刊物客座編輯或審稿人。2018年3月26日,王攀擔任導師的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研三學生陶崇園跳樓自殺,引發有關王攀的爭議。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2003年7月—2005年6月在武漢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0年任校批控制與決策研究所所長。
2009年底參與創立武漢理工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並任副主任。
曾任校十五重點科技發展領域“智慧型控制技術”領導小組副組長。十餘次擔任國際會議主席(副主席)、程式委員會主席、專題會議主席、程式委員會委員、分會主席。是IEEETransactiononIndustrialInformatics、Computers&OperationsResearch、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s、ExpertSystems、AdvancesinSystemsScienceandApplications、計算機學報等十餘家國內外刊物客座編輯或審稿人。

社會兼職

中國創造學會理事、IEEESMC學會EIS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第8.9工作組成員、湖北省青年科協理事、武漢模糊理論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智慧型最佳化與控制,決策分析,生物醫學智慧型化系統。

主要貢獻

主持項目

湖北省重點研究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項目1項、廣東省科技廳項目1項(與深圳大學李彤教授聯合主持)、廣西科技廳項目1項、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2項;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2項、武漢市軟科學項目1項、武漢市醫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3項;宜昌市政府項目1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與丹麥科技大學范衠教授聯合主持);華中科技大學首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基金1項;武漢理工大學科研基金項目2項;武漢理工大學教研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各1項;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教改基金重點項目1項;橫向項目多項。

參與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其中一項為核心成員);863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軍工項目各1項;湖北省科技廳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項目1項、湖北省社保廳項目1項;橫向項目多項。

科研作品

在國內外刊物IEEETra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ExpertSystems、Chaos,SolitonsandFractals、Int.J.DistributedSensorNetworks、SystemsResearchandBehavioralScience、J.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J.SystemScienceandInformation、JournalofDCDISseriesB(Addedvolume)、信息與控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仿真學報、中國管理科學、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中國軟科學、電機與控制學報、智慧型系統學報,連續性出版物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及重要國際會議IFAC’99、WCICA’2000、WCICA’2002、IEEEISIC’03、WCICA’04、ISNN’05、ICSCA’06、ICAI’06、ISITAE’07、ISCSNS’08、ICCSE’2009、IEEEICIT’10上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論文30餘篇次被國際重要檢索系統SCI、EI、ISTP收錄,近30篇次被INSPEC收錄;
第一完成者出版專著3本(分別由現代教育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教材1本(校教材中心)/譯著1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主持編輯國際會議論文集2次(由IEEE計算機學會出版),合作編輯國際會議論文集1本(由AtlantisPress出版)。

出版作品

1.王攀,唐超等,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自適應模糊控制新算法研究,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8,Vo1.20,No.11
2.王攀,曲濱,“七五”,“八五”時期武漢市醫學科技發展模糊綜合評價,中國管理科學,1999,Vo1.2,No.1
3.王攀,王傳禹,超氧化物歧化酶對某些口腔疾病的療效模糊評判.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Vo1.19,No.1
4.LiTong,FengShan,WangPan.Visualizationanddecisionsupportssystem.Proceedingsof14IFACCongress,Beijing,1999
5.王攀,唐超等,混合目標系統多人多目標決策方法研究,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9,Vo1.21,No.12
6.王攀,周雲,進化計算—自適應模糊控制新算法研究,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9,Vo1.21,No.10
7.王攀,周雲,馮珊,共軛梯度—自適應遺傳算法研究,信息與控制,2000,Vol.29,No.7
8.WangPan,FanZhun,FengShanetal.Anovelhybridself-adaptivegeneticalgorithmwithconjugategradientalgorithm.ProceedingsofWCICA’2000,PressofUniv.ofS&TofChina,2000(EI、ISTP收錄)
9.王攀,馮珊,周雲,基於進化計算-自適應模糊控制的非線性系統仿真研究,系統仿真學報,2000,Vol.12,No.2
10.王攀等,基於B/S模式的武漢市醫學科技IDSS評價子系統研製,計算機套用研究,2002,No.5
11.WangPan,LiYoufeng,FengShan.ConvergenceofDiagonalRecurrentNeuralNetworks,Learning(2004年獲武漢市第10屆自然科學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EI、ISTP收錄;發表於“Proc.ofWCICA’2002”)
12.王攀,馮珊,徐承志,一種適用於複雜系統的智慧型控制新算法及仿真研究(2004年獲武漢市第10屆自然科學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INSPEC收錄;載於2001年《信息與控制》第3期)
13.WangPan,WanJunkangetal.TwoKindsofNovelEvolutionaryFuzzyControllers.Proc.DCBAES’2004(ISTP收錄)
14.王攀,李幼鳳,馮珊,多調整因子模糊控制器的進化最佳化,電機與控制學報,2002,No.1
15.WangPan,FanZhun,LiYoufeng.SequentialBayesianLearningforModularNeuralNetworks.Proc.ofISNN2005(Chongqin),LNCS,Sringer-Verlag,2005(SCI、EI收錄)
16.WangPan,WuTaoetal.AMultimediaIntelligentMeta-synthesisSystemOrientingtoClinicandEducation.JournalofSystemScienceandInformation.2004,No.1
17.WangPan,FanZhun,XuChengzhi.CorrelationAnalysisandEvolutionaryControlofMulti-StagedInvertedPendulum.18-th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telligentControl-Proceedings,October,2003.p920-923,Houston,USA(EI、ISTP收錄)
18.WangPan,FanZhun,XuChengzhi.EvolutionaryLinearControlStrategiesofTripleInvertedPendulumsandSimulationStudies.ProceedingsoftheWCICA2004-FifthWorldCongressonIntelligentControlandAutomation,2004(EI、ISTP收錄)
19.QinJuanying,WeiWei,WangPan.Robustlearningofneuralnetworksensembleformodeling.ProceedingsoftheWCICA2004-FifthWorldCongressonIntelligentControlandAutomation,2004(EI、ISTP收錄)
20.WangPan,FanZhun,LiYoufeng.DynamicIntegrationofModularNeuralNetwork’sSub-networksSub-networks.JournalofDCDIS(SeriesB),2006,Addedvolume(Proc.ofICSCA’06),2280-2283(ISTP收錄)
21.ZhangR.,WangPan,FengS.TwokindofComplexSystems’Multi-objectiveDecisionMaking:methodsandparadigm.Proc.ofICAI’06,Beijing(ISTP收錄)
22.ZhangJianjian,WangPan.SomeIssuesonAdaptiveGeneticAlgorithm.Proc.DCBAES’2004(ISTP收錄)
23.WangPan,XuChengzhi,FengShan,XuAihua.Anovelevolutionary-fuzzycontrolalgorithmforcomplexsystems.Journalof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vol.13,no.3:52-60,2002
24.王攀等,多級倒立擺系統的進化線性控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3,Vol.25,No.3(2004年獲湖北省第10屆自然科學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
25.王攀,馮珊,魏崴,協同進化遺傳算法中的模組化機制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3,Vol.25,No.6(2004年獲湖北省第10屆自然科學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
26.王攀,萬君康等,一類基於分治原理的多種群協同進化算法,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4,No.11(EI收錄,2007年獲湖北省第11屆自然科學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27.王攀,李幼鳳,馮珊,模組化神經網路的Bayes子網集結新算法研究,智慧型系統學報,2006Vol.1,No.2
28.王攀,科技創新中的方法集成及其範例-軟計算方法集成,中國軟科學,2007年第1期.
29.FengS.,LiL.,WangP.etal.FuzzymodelingofthemedicaltreatmenteffectsofSuperoxidedismutase.ExpertSystems.2006,Vol.23,No.5(SCI、EI收錄)
30.蘇勇彥,王攀,范衠,一種基於新約束處理方法的遺傳算法,計算機工程與套用,2007Vol.43,No.14
31.FengShuai,WangPan.Amodularneuralnetworksimulationsystemforteaching/researchbasedon.NETframework.Proceedingsof1s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TechnologiesandApplicationsinEducation(ISITAE2007,Kunming),IEEEPress(EI、ISTP收錄)
32.王攀,馮帥,蔣艷著,軟計算方法集成的理論與套用研究,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
33.王攀等著,信息類科技創新人才的評價與培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2008年獲第六屆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一等獎)
34.王攀著,最佳化與控制中的軟計算方法研究,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35.WangPan,FengShuai,FanZhun.SomeIssuesoftheParadigmofMulti-learningMachine-ModularNeuralNetworks.Proc.ofISCSNS’08,YBSPublishingCo.(ISTP收錄);InternationalJournalofDistributedSensorNetworks.2009,Vol.5,No.1(SCI(08年影響因子:0.722)收錄)
36.王攀,李幼鳳,范衠,馮帥,模組化神經網路子網的動態集成方法學研究,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8,No.6(EI收錄)
37.王攀,馮帥,張瑞,混合目標系統問題求解中的方法集成與變權綜合,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8,No.9(EI收錄)
38.WangPan,ZhangJianjian,FengShan.Anewmeasureonadaptationcomplexity-fitnessfunctionclasses,theirintegrationandcasestudy.Proc.ofChineseControlandDecisionConference2008,CCDC2008,IEEE(EI、ISTP收錄)
39.王攀,馮帥,張堅堅譯,軟計算,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40.WuHe,LiD.Xu,TawnyaMeansandPanWang.IntegratingWeb2.0withtheCase-BasedReasoningCycle:ASystemsApproach.SystemsResearchandBehavioralScience.2009,Vol.6,No.6(SSCI(08年影響因子:0.689)收錄)
41.XiaoxinLiao,F.Xu,P.Wang,PeiYu.ChaoscontrolandsynchronizationforaspecialgeneralizedLorenzcanonicalsystem–TheSMsystem.Chaos,SolitonsandFractals39(2009)2491–2508(SCI(08年影響因子:2.98),EI收錄)
42.ZhunFan,SørensenTorben,JinchaoLiuandPanWang.ImprovedDifferentialEvolutionAlgorithmBasedonStochasticRankingforRobustLayoutSynthesisofMEMSComponents,2009年第4期(SCI(08年影響因子:5.468)、EI收錄)
43.WangPan,ZhuHaoshen.SomeIssuesontheWeightsAnalysisinMulti-objectiveDecisionMakingandMultipleLearningMachinesSystem.Proc.ofICCSE’2009,IEEE(EI收錄)
44.PanWang,Lida,Xuetal.AnovelBayesianlearningmethodforinformationaggregationinmodularneuralnetworks.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37(2010)1071-1074(SCI收錄,該刊08年影響因子:2.596),該文2009年線上發表。
45.廖飛雄,馬良,王攀,一種改進的禁忌搜尋算法求解背包問題,計算機套用與軟體,2009,Vol.26No.3
46.ZhuHaoshen,Wang,Pan,FanZhun.EvolutionarydesignoptimizationofMEMS:Abriefreview.Proceedingsofthe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ustrialTechnology,p1683-1687,2010(EI收錄)
47.YuLong,WangPan,ZhuHaoshen.ANovelDiversityPreservationStrategybasedonRankingIntegrationforsolvingsomespecificMulti-ObjectiveProblems.Proceedingsofthe9thDCABES,2010(EI收錄)
48.AsliCelikyilmaz,SheqinDong,Shin-jerYang,HengdaCheng,XianglongTang,TongLi,PanWang,PaulCao,XiaolongWang,XuanWang,ChunkaiZhang,ThomasWhalen.AdvancesinIntelligentSystemsResearch.Vol.8(Proceedingsofthe11thJointConferenceonInformationSciences).Paris/Amsterdam:AtlantisPress,2008
49.WangPan(主編),Proceedingsof2010WRItheSecondGlobalCongressonIntelligentSystems.IEEEComputerSociety,2010
50.PanWang,JianjianZhang,LiXu,HongWang,ShanFeng,HaoshenZhu.“Howtomeasureadaptationcomplexityinevolvablesystems–Anewsyntheticapproachofconstructingfitnessfunctions.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38(2011),No.8(SCI收錄,該刊2010年影響因子:1.924)
附:近幾年科、教研情況列表
1.面向演化算法套用的多智慧型體建模與仿真研究(項目編號:60174039,已完成,評價結論“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成員,演化算法負責人。
2.數字式智慧型逆變電源系統,湖北省科技廳組織鑑定,國內領先水平;湖北省2004年科技進步二等獎(第6排序)、武漢市2004年科技進步二等獎(第6排序)。
3.武漢市醫學科技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研製,武漢市醫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武漢市2003年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排序)。
4.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及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2002年度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共同負責人(第2排序),湖北省2005年教學成果二等獎(第2排序);武漢市“十五”優秀軟科學成果獎(2006年,第2排序)。
5.急腹症分散式智慧型集成系統研製,負責人,2002年度武漢市科技局項目,已完成。
6.基於魯棒多目標進化計算的微機電系統設計,與丹麥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合作項目,中方負責人,進行中。
7.Investigationanddevelopmentofatestbenchsystemforevolutionaryalgorithmsusedinautomateddesignofadvancedmechatronicsystems,與丹麥科技大學合作研究項目,中方負責人,進行中。
8.深圳120調度指揮系統醫療救治子系統,與深圳中興信息技術公司合作研究項目,負責人,進行中。
9.大信息類學科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方法與培養模式研究,2005年度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與深圳大學,丹麥科技大學合作研究,共同負責人(第1排序),2006年12月通過省級鑑定,2007年被確定為武漢市科技成果。
10.科學發展觀與泛珠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研究,2005年度廣東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與深圳大學合作研究項目,共同負責人(第2排序),已結題。
11.面向構建創新城市的績效評價理論,2007年度武漢市軟科學項目,負責人,進行中。
12.腫瘤早期診斷智慧型信息處理系統,國際多學科合作項目,子項負責人,進行中。
13.智慧型控制系統仿真創新性教學實踐,武漢理工大學教研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2005年12月通過專家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
14.基於國際合作的智慧型信息處理與控制課程創新性教學實踐,2003年度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改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2006年結題。
15.擴展演化算法能力的研究,國際合作與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中方負責人,2007年9月啟動,進行中。
16.專著《信息類科技創新人才的評價與培養》2008年獲第六屆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可推薦國家獎的社會力量科技獎)。
17.基於偏好的微機電系統多目標進化集成設計,國際合作項目,負責人之一,進行中。
18.混合多目標評價的理論方法及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負責人之一,進行中。
19.最佳化、決策與控制中的軟計算理論與套用研究,負責人,獲2009年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多目標決策與多學習機系統中中確定權重的幾個問題,自選項目,獨立研究人,進行中。
21.軟計算方法集成的系列研究,負責人,獲2011年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二、其他信息
1.與其他3位教授一道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條例的制定作出貢獻,2007年3月受到國務院法制辦書面表揚;
2.自籌資金並創立院級“自動化專業獎學金”(2000年)、校級“何文蛟教授獎學金”(2003-2006年),與其他老師聯合提議並促成創立校級“普天”獎學金(2004年起),以表彰大信息類學子在學習和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績;
3.2000年,提議並創立院級聯合研發中心暨人才培養基地兩個,與其他老師聯合創立校級國際合作研發中心、校-企合作研發中心暨人才培養基地各一個;
4.十餘次擔任國際會議(如:WCSE’2010、GCIS’2010、IEEEICIT’2010、IEEEISITAE’2009、CCDC’2008、IJCIS’2008、WCICA’2004、DCABES’2004等)主席(副主席)、程式委員會主席、專題會議主席、程式委員會委員、分會主席;
5.為10餘份國際國內(IEETII、Com.&OperationsResearch、ES、EIS、ASSA、JHI、計算機學報、電子學報、中國圖形圖象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等)刊物審稿及擔任多個國際會議(IJCNN、CEC、IEEEISIC、IEEEISITAE、IEEEROBIO、CIEF等)審稿人;
6.曾任或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同行評審專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評審人、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評審人、湖北省招投標評標專家、湖北省精品課程組成員、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特聘專家;
7.獨立或主持完成(著/編/譯)研究報告或技術報告7冊;
8.曾獲武漢理工大學首屆教工桌球比賽單打第6名(2002年),第二、三、四屆教工羽毛球比賽團體第5、6、2名(主力隊員,2008、2009、2010年),第二、四、七屆教工運動會足球射門團體冠軍、季軍、亞軍(主力隊員,2004、2006、2010年);
9.發起並參與創立足球隊和網球隊各一支並運作至今。2010年與兩位愛好者共同發起創立武漢理工大學毽球協會(籌)並任創始副會長(籌);
10.主要業餘興趣:運動(集中於球類項目)、古詩詞。

獲獎記錄

作為負責人或主要人員先後5次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和武漢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9,2000,2003,2004年,排序:1,2,3,6,6);4次獲國家科技部批准設立的社會力量科技獎(2008年一等獎1項、2009年三等獎2項、2011年二等獎1項。排序均為第1);1次獲湖北省教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第2排序);1次獲武漢市“十五”優秀軟科學成果獎(2006年,第2排序);1次獲湖北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單邊排序第1,總序第2);2次獲武漢理工大學教研成果二等獎(2004年,第2排序;2009年,第4排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被評為“特優”(69674041)和“優”(60174039)各一項;作為一般參與者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1995年,第10排序);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學術論文3次獲湖北省、武漢市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3次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6篇論文獲湖北省二、三等獎、武漢市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2000年、2003年所指導的本科生獲省市科技進步獎(政府獎),2009、2011年所指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獲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科技部批准設立的社會力量科技獎);2007年、2009年所指導的研究生作為主要成員完成/翻譯學術專著各一部;2001年、2004年、2007年指導學生獲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三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培養的學生多次獲國家級和省級競賽重要獎項;2005年獲實用新型專利1項(第7排序)。

人物事件

2018年3月26日,武漢理工大學在讀研究生陶崇園墜樓身亡。隨後其家人在網上控訴其導師王攀占用陶崇園
大量個人時間給他做私人家務:上門洗衣、買飯送戶,甚至要求陶崇園稱呼他為“爸爸”。
2018年3月31日,在一份署名為王攀的聲明中,他將要求陶崇園稱呼“爸爸”等的行為解釋為“我們之間的獨特語言系統”。王攀自稱這是借鑑了“我國古代的入室弟子模式和英國劍橋的本科生導師制”。兩人“長期採取晚上面對面30分鐘以上的交流制”。之所以最後會變成“做家務”,王攀稱這是為了方便陶崇園向家人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