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知墓

王審知墓

王審知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蓮花峰下。王審知(862~925年),五代時閩國創立者,政績顯著,譽為開閩王。後唐同光三年卒。王審知墓占地面積2599平方米,陵園內原有殿堂、碑亭、牌坊,以及蓮花、永興兩院(寺),閩亡,均廢。明宣德四年又遭屯軍盜掘。明萬曆三十年重修,墓頂立“唐閩忠懿王墓”石刻墓碑,陵墓是一座3層石台,四周條石砌造,台與台之間鋪設5級石階。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王審知墓王審知墓
後唐同光三年卒,王審知原葬鳳池山,長興三年遷葬蓮花峰南麓的斗頂山,面對五虎,閩江橫亘。墓坐北朝南,外圍用條石圍成長方形狀,占地面積2599平方米。

明宣德五年(1430年),墓被30名屯軍盜掘,出土王審知像、玉帶,玻璃碗等器物。萬曆三十年(1602年)裔孫王亮重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物部門對王審知墓多次修繕。

196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4月省、市考古工作者聯合對其墓室進行科學清理,出土有侈口白瓷碗、青瓷唾壺、青瓷蓮瓣杯、白瓷匣缽(缺蓋)、玻璃碎片,以及王審知墓誌一合、王審知之妻任內明墓誌一方。

建築結構

台正面

王審知墓王審知墓
有兩座並排的石墩,正面呈長方形,後端逐漸縮為半圓形。兩墩前的平台用青磚鋪成。墓前正中有一墓道,寬2米,兩旁侍立4尊文武石像,6隻石獸,整個陵墓結構獨特。
坐北向南

平面呈鐘形,磚石結構,三層墓埕。面寬27米,深31米。最高層墓埕中並列兩個封土堆(寶頂),石砌勒腳,上疊以磚,內實雜土,平頂,高2.8米,長11.1米,前寬4.9米,尾部收斂為弧形,兩寶頂間隔2.03米。

妻任內明

墓室建在各自寶頂下方,石構,券頂,進深7.26米,寬2.52米,高2.96米,用方整條石疊砌封門。東為王審知,西為其妻任內明墓室。

兩墓室前均有斜坡墓道,長8.8米,寬2.52米,坡度5度。沿兩墓道兩側與墓室之間各有一條寬、深均0.2米的石砌排水溝,自北而南通向墓坪邊沿。

前方正中

墓埕前方正中有一條長63米、寬3.7米的石鋪墓道,兩旁有文武石翁仲各二。文臣高冠秉笏,身高2.23米、寬0.67米;武將著盔、披甲按劍,高1.61米、寬0.72米。石獸有虎、羊、獅各二。

石虎俯伏,高0.35米、長1.37米、寬0.58米;石羊俯蹲,高0.48米、寬0.45米;石獅,高0.70米、寬0.38米。封土後有弧形擋土牆,基座用條石疊砌,上砌磚以防坡土滑落。山坡上方豎有一塊高2.87米、寬0.94米、厚0.2米的墓碑。

碑額琢有雙龍戲珠浮雕,碑面正中楷書“唐閩忠懿王墓”。

右鐫“萬曆三十年歲次壬寅季春吉日”,左刻“福建都運使司副使、前兵科給事中裔孫亮重立”,字徑分別為0.35米和0.12米。王審知夫婦原葬於鳳池山。長興三年(932年),九月十九日將其遷葬蓮花峰下。建蓮花、永興二寺,招八名僧人守冢,給田15頃為香燈費用。

墓地主人

王審知王審知
王審知(862~925年),字信通,一字詳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威武軍節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功下福州城,殺死范暉,接著,福建建州、汀州也先後歸降王潮,王潮遂占有福建五州之地。唐昭宗任命王潮為福建各州團練使,鏇升為福州觀察使,王審知為副使。

乾寧四年(897年)朝廷任他為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天祐四年(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升任王審知為中書令,封閩王。

閩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忠懿王。其子王延鈞稱帝後,追謚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