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伾

王伾

王伾(pī)(?-806年),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代大臣,二王八司馬之一。 唐德宗末年,與待詔翰林王叔文侍讀東宮,曾論及時政,頗得太子李誦之信任。唐順宗即位,遷左散騎常侍,累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守散騎常侍、翰林學士,封上柱國、富陽縣開國男。王叔文入主翰林院,改革朝政,他往來於宮中,經宦官李忠言溝通內外訊息。唐憲宗繼位,改革失敗後,貶為開州司馬,次年病卒。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伾,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德宗(李适)末年,待詔翰林,與王叔文侍讀東宮,曾論及時政,頗得太子(順宗李誦)之信任。唐順宗即位後,遷左散騎常侍。王叔文入主翰林,改革朝政,他往來於宮中,經宦官李忠言溝通內外訊息。後改革失敗,貶為開州(今四川省開縣,位川東萬縣市北)司馬病卒。

主要功績

王叔文、王伾的永貞革新,雖只有半年時間便宣告失敗,但卻是一次震動全國的進步運動,所實行的措施,打擊了當時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利國利民,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鬥爭。他的革新精神與鬥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軼事典故

唐順宗去世、憲宗上台,革新失敗,“二王八司馬”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 湖南永州市)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二王八司馬

中國唐代順宗時主張打擊宦官勢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集團。
二王是指王伾王叔文
八司馬是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他們在改革失敗後,全部被貶為州司馬,故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