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派詩人

玄學派詩人

玄學派詩人(The Metaphysical Poets)指英國17世紀以約翰·多恩為首的一派詩人,還包括赫伯特、馬韋爾、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蘭、特勒賀恩、沃恩、考利、凱利、拉夫萊斯等。其中有些詩人在風格和內容上也屬於"騎士派",如克利夫蘭、凱利、拉夫萊斯。

簡介

玄學派詩人The Metaphysical Poet,他們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文學團體,只有在詩歌風格上有共同點。首先用"玄學派"這名詞的是17世紀英國詩人、批評家德萊頓,他指出約翰·多恩(John Donne)這一派詩人太學究氣,他們用哲學辯論和說理的方式寫抒情詩,用詞怪僻晦澀,韻律不流暢。18世紀英國批評家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進一步分析了這一派的特點,指出"玄學派詩人都是學者",他們的"才趣"在詩歌中的表現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結合在一起,從外表絕不相似的事物中發現隱藏著的相似點","把最不倫不類的思想概念勉強地束縛在一起"
(即所謂"奇想")。
18世紀古典主義詩人重視規範,19世紀浪漫派詩人強調自然,都不重視玄學派詩歌。20世紀初英國學者格里爾遜先後編選了《多恩詩集》(1912)和《十七世紀玄學派抒情詩和詩歌》(1921),引起了強烈反響。美裔英國詩人、批評家艾略特(T.S.Eliot)廣為傳布,並指出玄學派詩人是"把思想和情感統一起來",是"統一的感受性"的典範。30年代"新批評派"作了更進一步的研究,英美文學評論界對玄學派的興趣迄今未衰。他們之間有意見分歧,但基本態度是肯定的。
玄學派詩歌主要有愛情詩、宗教詩、輓歌、詩簡、諷刺詩、冥想詩等。愛情詩用說理辯論的方式,從科學、哲學、神學中攝取意象,反映出對流行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彼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詩的不滿。宗教詩和其他詩歌則多寫信仰上的苦悶、疑慮、探索與和解。玄學派詩歌反映了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日趨反動和舊教重新抬頭的情況下人文主義傳統中肯定生活、歌頌愛情、個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機。玄學派詩歌的情緒很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普遍存在的懷疑氣氛,符合對維多利亞和愛德華兩朝的溫情和庸俗道德觀念的不滿情緒,也符合作家追求新的生活體驗和表現方式的要求,因而風行。

寫作特點

玄學派詩人具有強烈的叛逆精神,試圖從伊莉莎白時期傳統的愛情詩歌中分離出去。詩人的措辭採用簡潔的白描法,大大區別於伊莉莎白時期或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詩歌風格,並反映了普通語言和強弱自然的節奏。詩中的意象都是從現實的生活中提取。詩歌的形式經常都是以作者同愛人,同上帝,甚或同自己進行爭論的方法存在的。由於品味的不同,鄧恩及其後繼者們的作品在18世紀與19世紀初期備受冷落,然而到了19世紀晚期及20世紀初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於鄧恩及其他
玄學派詩人的作品。這種對鄧恩的重新承認是由於人們認識到了他們創藝術的嚴肅性,並對他們的叛逆精神,他們的現實主義以及他們與現代人思想品味的相似非常感興趣,同時還由於鄧恩派詩人們的確創作了絕妙的作品。T.S.艾略特,約翰·蘭塞姆與埃倫·泰特都是深受玄學派影響的現代詩人典例。

代表人物

約翰.多恩便是“玄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給人一種固有的戲劇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樣的經歷與觀念,以及漫無邊際的情感與心境。他的詩歌形式是動態的,語言別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韻律生動活潑,與其他單純靜謐,樂感十足而平淡無奇的伊莉莎白時代愛情詩相比大相逕庭。多恩詩作最顯著的特點是那強烈的現實主義氣息,也就是說詩中的反映不是詩意的世界而是現實的世界。除了多恩,玄學派詩人的代表還有赫伯特,沃恩,克拉肖,馬韋爾及考利。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時期中國東晉南朝時詩歌的一個流派,郭璞首創,其後有許洵等人玄言詩妙絕時人,為當時的主流詩歌體裁,內容乏味枯燥,但為中國詩歌史上重要的一段時期。在南朝宋後因陶潛謝靈運等人的山水田園詩派所代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