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白絹根腐病

菌絲輻射狀生長,最後包裹住病根,其四周的土壤空隙中也被菌絲充溢呈白色。 苗木消毒除套用上述藥液外,也可在45℃的溫湯中,浸20~30分鐘,以殺死根部菌絲。 如果病死果樹較多,病土面積大,要施用石灰消毒,每公頃用量為750~1125千克。

症狀

多見侵害根頸及其下部30cm內的主根,很少為害側根和鬚根。發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長滿絹絲狀白色菌體。菌絲輻射狀生長,最後包裹住病根,其四周的土壤空隙中也被菌絲充溢呈白色。後期,菌絲彼此結合成菌素,繼縮結成菌核。菌核形成初期為白色松絨狀菌絲團,漸轉為淺黃色、茶黃至深褐色堅硬的核粒。發病輕時,獼猴桃植株地上部分無明顯症狀;嚴重時出現萎蔫,生長衰弱,結果少,果少味淡,2~3年內逐漸死亡。

病原

病菌以菌絲、菌索和菌核在寄主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再萌發生長出新菌絲進行侵染。沙質土和黏性土果園發病重。貴州等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氣溫升至20~23℃。旬降水量達120~160mm,菌核吸水萌發,很快形成輻射狀菌絲。菌絲在寄主根表和其四周土壤中迅速侵染擴展,引起發病。5月下至7月中旬,植株呈失水狀;8~9月高溫少雨,葉片大量脫落,枯死樹漸增多。一般情況下,受此病侵害的植株當年並不死亡,隨根部壞死程度的加重,3~4年盛果樹才漸枯死,在獼猴桃根腐病種類中,白絹根腐相對發病較輕。

防治方法

(1)選栽無病苗木及苗木消毒:苗木出圃時,要進行嚴格檢查,發現病苗必須淘汰。對有染病嫌疑的苗木或來自病區的苗木,可將根部放入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浸10~30分鐘,然後栽植。苗木消毒除套用上述藥液外,也可在45℃的溫湯中,浸20~30分鐘,以殺死根部菌絲。(2)加強栽培管理:要做好開溝排水,雨後及時排除積水。增施有機肥,果園適當種植小黑豆、毛葉苕子等綠肥作物,以改良土壤性質。適當多施鉀肥,防止爛根和促進新根生長。苗木定植時,接口要露出土面,不能埋在土表下,防止土壤中的白絹病從接口處侵入。新建果園,不要用刺槐作防護林。對於主要以菌核進行傳播的白絹病,要盡力防止菌核通過灌溉水傳播。(3)挖除病株及病土消毒:病情嚴重將要死亡的果樹或已經枯死的果樹,應儘早挖除。挖除的病殘根要全部收集燒毀。病穴土壤要灌溉40%甲醛100倍液或五氯酚鈉150倍液消毒。如果病死果樹較多,病土面積大,要施用石灰消毒,每公頃用量為750~1125千克。土壤施入石灰氮後,至少要經過15天以上,在其有效成分氰氨分解成為尿素後,才可以種植果樹。(4)利用抗病砧木及病樹橋接:湖北海棠較抗白絹病,用它作砧木培育抗病苗木。白絹病發病較重的蘋果樹,由於根頸部樹皮大部分腐爛,治療後樹勢恢復較慢,可以在早春於被害根頸的上部橋接新根,或於病樹的旁側定植抗病性強的砧木,進行靠接,促使樹勢恢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