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蹕

犯蹕

犯蹕 指衝撞了皇帝出行車隊的犯罪名稱。

基本信息

讀音

fan bi

解釋

指的是(1)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

(2)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

犯蹕指衝撞了車駕或違反緊行令。

屬:交付 縣人:長安人

固:乃,就

方其時:當事情發生時

奏當:奏,上報。當,判決

平:指執法.量刑的標準.

“犯蹕”,乾犯了警蹕。

“罰金”,應給予罰金的處治。

“犯蹕罰金”,就是衝撞了皇帝出行車隊應該處罰一定的金錢。

例句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行出 中渭橋 ,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一人犯蹕,當罰金。”《晉書·文帝紀》:“太子舍人 成濟 抽戈犯蹕,刺之,刃出於背,天子崩於車中。”

漢譯

《史記·張釋之傳》載,有人無意中驚了漢文帝的馬,文帝怒而下令殺之,廷尉張釋之引令文說:“此人犯蹕,當罰金。”當時的漢令規定為:“蹕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張釋之的判決是公道的,文帝只得按張釋之的意見辦。又據《史記·文帝紀》集解:文穎曰:“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