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裾而諫

牽裾即拉住衣襟,又作“引據”。“牽裾而諫”是說侍中辛佐治剛正不阿,向魏文帝曹丕直言進諫的故事。文帝無辭可答,起身入內以避之,他跟在後面拉住衣襟據理力爭。後常以“牽裾”或“牽裾而諫”比喻直言苦諫。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云:“牽裾驚魏帝,投閣為別歆。

釋源:

《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帝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飢,群司以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與朝臣俱求見,帝知其欲諫,作色以見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計安出?’帝曰‘卿謂我徙之非邪?’毗日:‘誠以為非也。’帝曰‘吾不與卿共議也。’毗曰:‘陛下不以臣為不肖,置之左右,廁之謀議之官,安得不與臣議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慮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內。毗隨而引其據,帝遂奮衣不還,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 ’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無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說解:

牽裾即拉住衣襟,又作“引據”。“牽裾而諫”是說侍中辛佐治剛正不阿,向魏文帝曹丕直言進諫的故事。文帝無辭可答,起身入內以避之,他跟在後面拉住衣襟據理力爭。後常以“牽裾”或“牽裾而諫”比喻直言苦諫。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云:“牽裾驚魏帝,投閣為別歆。”
摘自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