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金礦

牟平金礦始建於1984年2月,位於煙臺市,是一處中型黃金礦山。

牟平金礦

煙臺市牟平金礦始建於一九八二年四月,是一處採選能力 300 噸 / 日 的中型黃金礦山,礦區風景秀麗,氣候四季宜人,交通便利。礦山現擁有固定資產 9309 萬元,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 104 人,其中,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 46 人。
企業下轄鄧格莊、發雲夼等金礦區。其中:
一、鄧格莊金礦區為黃鐵礦石英脈型,擁有兩座生產豎井,生產能力 300 噸 / 日,最深開採深度為 600 米,礦區現保有地質儲量 50 萬噸,金屬量 2450 公斤。根據物化探成果對礦體延深預測,深部仍存在礦體且儲量可觀。
二、發雲夼金礦區為一近年在沉積礫岩中發現的新型金礦床。礦區位於華北克拉通棲霞復背斜東南部和中生代膠萊盆地東北邊緣地帶,郭城 —即墨東向地壘構造與牟平—乳山北北東向斷裂構造帶的複合部位,東南部是舉世矚目的華北—揚子陸塊之間的超高壓變質帶。發雲夼金礦區是牟平—乳山金礦集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優異的金礦成礦遠景,在其南部發現有蓬家夼大型金礦床。發雲夼礦床位於朱吳—店集北東向左行剪下斷裂南東盤,賦礦層位於下白堊紀統林寺山組雜色礫岩,基底為下元古界荊山群變質岩系和晚元古代玲瓏超單元花崗岩類。一九九七年我礦取得發雲夼金礦區探礦權後,投入資金近 2000 萬元。委託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堪查院施工鑽孔和坑道進行地質詳查。同時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山東省物化探堪查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合作在區內進行地球物理化學分析,查明礦區內基岩岩性分布、脈岩及斷裂帶的分布和延伸情況及對礦區成礦規律和礦體賦存情況進行科學預測。初步查明了礦區地層、入侵岩、構造等基本成礦條件和金礦床的地質特徵。白堊紀統林寺山組雜色礫岩中礦體具有熱液礦床的特點。礦體嚴格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礦體產出於由南北兩條近東西向大破碎帶所圍限的南北寬近 300 米,長 1000 米的一條成礦帶內,多條礦體平行等距分布於成礦帶內。礦體主要為囊狀、脈狀和不規則狀,分布不均,總體產狀為走向北東 25~45 ,傾向南東,傾角 50~70 。 經坑探探明礦體厚度在 1~15 米,平均厚度 8.36 米,礦石品位 0.8~32.4 克 / 噸,最高達 200 克 / 噸以上,平均品位 6.76 克 / 噸。已探明不整合面之上金礦量 180 萬噸,金金屬量 12150 公斤。 另根據物探資料在現有探明礦體東西兩側發現激電異常 9 處,推斷為不同深度隱伏狀礦體產出位置。同時根據資料分析,初步推斷髮雲夼金礦與南部蓬家夼金礦同屬一個礦帶,被朱吳—店集斷裂左行錯開約 8 千米,金礦體在白堊紀礫岩堆積以前早以在基底變質岩和花崗岩中形成,其礦體母源應當類似於蓬家夼矽化大理岩中的主礦體,推斷在白堊紀不整合面之下存在大型的金盲礦體。在礦區東北部三個淺鑽孔已成功揭露不整合面之下的蓬家夼式矽化大理岩式金礦體,南部設計 600 米深鑽孔正在施工。預計可形成特大型金礦床。

相關條目

張大方

謝冬青

閔應驊

楊金民

郭衛鋒

申煜湘

魯春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