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鉿礦物

含鈹礦物有綠柱石、矽鈹礦、輕矽鈹礦;含錫礦物有錫石;銣主要賦存在白雲母和微斜長石中;含鉿礦物有富鉿鋯石;含銫礦物有銫榴石,含鈾礦物有晶質鈾礦等。

含鉿礦物有富鉿鋯石;含銫礦物有銫榴石,含鈾礦物

基本簡介

我省鉛鋅礦分布廣,品位較低,鉛鋅礦共(伴)生有金、銀、銅、硫、鎵等多種有益組分,單一礦床少。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探明中型礦床鉛3處,鋅8處,礦點70處。

我省鉛鋅礦的主要類型為火山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塊狀硫化物型),此外尚有海相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層控型)、陸相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

火山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塊狀硫化物型)鉛鋅礦是我省最重要的礦床類型,中—晚元古代龍北溪組—東岩組是最重要的含礦層位,建陽水吉、尤溪丁家山、峰岩鉛鋅礦床均產於此層位。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於特定的火山沉積(變質)建造,成因與火山沉積作用有關,受後期熱液改造後,礦石品位變高,並形成產於斷裂構造中的脈狀礦體。尤溪峰岩鉛鋅銀礦共求得(333)+(334)資源量:鉛金屬量47.47萬噸,平均品位1.92%;鋅100.99萬噸,平均品位4.09%;共生銀1284.49噸,平均品位67.39g/t;伴生銀175.12噸,平均品位31.22g/t。

永定大排海相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礦床,礦層為下石炭統林地組至下二疊統棲霞組,主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礦床的形成與侵入岩有一定的關係,岩漿攜帶來少量的深源物質起疊加作用。礦區中緩斷裂及層間斷裂對後期礦化富集起了重要作用,成礦元素主要為鉛鋅,品位不高,常伴有銀、鎘。

莆田銀坑中型礦床,屬陸相火山沉積—熱液改造型。礦床產於陸相火山沉積盆地中,礦體產於火山碎屑沉積岩中,為似層狀。礦石的物質成分簡單,主要的金屬礦物為方鉛礦和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微量。礦石品位偏貧。(礦區地質圖)

5.鎢鉬

福建鎢、錫成礦地質特徵基本相似,常彼此共生,或與鐵、銅、鉛鋅、鈮鉭伴生或共生。初步統計有礦產地363多處(大型1處,中型3處,小型20多處)。其中鎢類256處,錫107處。礦床類型有花崗岩熱液類型、火山熱液型和層控類型。

鎢礦主要是斑岩型和石英脈型,鉬礦主要是斑岩型和熱液型,錫礦主要為斑岩型和熱液型。(礦區地質圖)

清流行洛坑斑岩型鎢礦床:礦床主要產於行洛坑燕山早期斑狀花岩體內,呈細網脈浸染狀,屬含鉬黑(白)鎢礦大型礦床。探明B+C+D+E級WO330萬噸,伴生mo3萬噸,鎢礦達特大型規模,是我國第二大鎢礦床。具有儲量大,埋藏淺,開採條件好,礦石含多種有用金屬組分,品位低而可選性好等特點。石英大脈型鎢礦體產於岩體的內外接觸帶,共有70多條含鎢石英脈,主要有19條。行洛坑岩體為一複式岩體,圍岩為上震旦統上部淺變質岩。外接觸帶圍岩受熱液變質而形成各類角岩化帶,岩體熱液蝕變以面型鹼質作用為主,早期為鉀長石化,晚期出現鈉長石化,分布在岩體頂部。南岩體尚分布面型絹雲母—伊利石一蒙脫石一高嶺石化,線型熱液蝕變(鉀長石化、雲英岩化、矽化等),常與面型蝕變相重疊,反映成岩後殘液交代一充填作用過程。

閩侯廣平鎢鉬礦床:屬火山沉積—熱液型礦床。礦體產在南園組第二段火山岩頂部凝灰質泥岩層下部,晶屑凝灰熔岩之間,主要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受層位和岩性控制,與地層互層平等整合產出。原生礦石磁鐵礦石英脈矽卡岩,浸染狀構造,局部條帶狀構造

6.鉬

全省鉬礦產地近200處,其中大型1處,中型5處,相當一部分鉬礦與鐵、鎢、銅等伴生或共生,分布較廣,浦城—三都澳北西向構造帶較集中。

鉬礦類型主要有斑岩型、熱液型、矽卡岩型、隱爆角礫岩型等。(礦區地質圖)

福安赤路鉬礦床:位於浦城—三都澳NW向斷裂帶中,為斑岩型鉬礦。礦區出露地層為上侏羅統南園組流紋英安質火山岩。侵入岩為燕山晚期似斑狀花崗岩。礦體產於花崗岩內外接觸帶中,受北東、北西和北北西三組裂隙控制,礦體總共有149個,其中外接觸帶表內礦34個,內接觸帶表內礦33個。

主要礦物輝鉬礦、黃鐵礦、次黑鎢礦、白鎢礦、磁鐵礦、輝鉍礦等。Mo全區平均0.069%、Cu0.3~0.5%、W0.03~0.06%、Bi0.03%。

武夷山市坪地到上西坑鉬礦:為熱液型鉬礦床。可分為坪地、東坑、上西坑三個鉬礦礦段。

發現鉬礦(化)體14個,含鉬絹英岩脈40餘條,賦存在坪地岩體內外接觸帶中,礦(化)體主要有兩種產狀,一是賦存在岩體中的脈狀緩傾角鉬礦體(常沿等高線延伸),二是賦存在南北向斷裂構造帶中或黃鐵絹英岩脈及黃鐵矽化岩脈中的脈狀“陡傾角”鉬礦(化)體。礦石類型有二種:構造角礫岩型和石英細脈型。

蝕變以黃鐵絹英岩化為主,黃鐵礦化、矽化組合次之。礦體與圍岩(黑雲斜長變粒岩)界線清楚,兩者為斷層接觸。

二個礦體鉬金屬資源量14133.11噸。

7.金

探明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8處,礦點100多處。紫金山大型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金礦保有儲量的68.6%。我省金礦主要分布於上杭、尤溪、泰寧、政和、建陽、建甌、德化、永泰等縣市。我省金礦的主要類型為火山—次火山熱液(次生富集)型、韌性剪下帶型、破碎帶蝕變岩型三種,其中火山—次火山熱液(次生富集)型,即上杭紫金山銅金礦。韌性剪下帶型、蝕變岩型規模多為中—小型。

尤溪肖坂金礦:為韌性剪下帶型金礦。礦體賦存於呈“天窗”狀基底變質岩中。金礦與韌性剪下帶具有明顯的依存關係,韌性剪下帶的強、弱分帶明顯程度與金礦的形成有一定關係。強度分帶越清楚,對金礦形成越有利。礦體與大嶺組中的變質火山岩、韌性剪下帶“三位一體”。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礦厚而穩定,與剪下帶同步褶皺,品位礦體平均7~8×10-6。礦床規模中—小型。(礦區地質圖)

圍岩蝕變普遍、強烈,主要蝕變類型有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矽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岩化,顯示中—低溫熱液蝕變礦物組合特點。

為火山熱液型金礦。礦體呈脈狀、扁豆狀產於晚侏羅世火山岩或火山岩與基底變質岩接觸帶附近的構造破碎帶中。礦床蝕變類型有矽化、絹雲母化、冰長石化、碳酸鹽化等。

8.銀

我省銀礦工作程度不高,已知的銀礦多與鉛鋅礦伴共生,僅武平悅洋、福清下溪底等礦床以銀為主,伴生其它金屬,武平悅洋達大型規模。迄今全省有銀礦床點15處。

銀礦類型主要為火山熱液型,又可細分為產於岩體接觸帶的似層狀熱液型銀礦,如武平悅洋銀礦;多數為產於火山岩中的呈脈狀火山熱液型銀礦,如下溪底銀礦。其他多為鉛鋅礦的伴生礦。(悅洋礦區地質圖)

武平悅洋銀多金屬礦床:屬火山熱液型礦床,位於上杭斷陷盆地北緣。

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樓子壩群變質岩和石帽山群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礦區斷裂發育。按其走向可分為北西向、北東東向及北東向三組,其中以北西向斷裂構造最為發育。

礦區岩石普遍強烈蝕變,主要蝕變有矽化、水雲母化、絹雲母化、黃鐵礦化。

悅洋銀多金屬礦體埋藏較深,均未出露地表,礦體受紫金山花崗岩金獅寨“舌狀體”及其內外接觸帶控制,產狀平緩,與含礦矽化帶產狀一致,礦體呈不規則透鏡狀、似層狀、脈狀,厚度不穩定。容礦岩石類型可分為矽化破碎角礫岩型硫化礦石和碎裂蝕變花崗岩型硫化礦石兩種工業類型。

9.鈮鉭

在全國占有一定位置,有大型礦床2處,小型1處及礦(化)點23處。

鈮鉭礦最有工業遠景的礦床類型為花崗偉晶岩型,蝕變花崗型找礦前景也較好。花崗偉晶岩型鈮鉭礦床分布在閩西北隆起帶,主要集中分布在松溪—南平加里東期變質岩帶上,少數分布在崇安—寧化變質岩帶。(南平西坑礦區地質圖)

南平西坑鈮鉭礦床:為花崗偉晶岩型礦床。偉晶岩脈分布於加里東期二雲母花崗岩小岩體附近的上元古界片岩、變粒岩中,有環繞岩體分布之趨勢。岩脈主要呈透鏡狀、似層狀,次為為脈狀、串珠狀、多層結構或作雁行排列,沿片理貫入,密集群體出現,剖面上為側列式,單體一般長數米一100米,最長300多米,延深30—150米,厚數米一十餘米,最厚30餘米,脈最長1500米,最厚58米。

已知礦物60餘種,鈮鉭礦以鈮鉭鐵礦、鉭鈮鐵礦為主,個別含較多細晶石、鋰電氣石、透鋰長石;含鈹礦物有綠柱石、矽鈹礦、輕矽鈹礦;含錫礦物有錫石;銣主要賦存在白雲母和微斜長石中;含鉿礦物有富鉿鋯石;含銫礦物有銫榴石,含鈾礦物有晶質鈾礦等。

10.離子吸附型稀土礦

我省岩漿岩發育,處於亞熱帶,地球化學背景有利於形成稀土礦床,已知稀土礦產地170處,礦床類型有風化殼、砂礦、沉積變質一熱液交代,花崗偉晶岩及熱液五個類型,以前二個類型工業遠景較好。風化殼型稀土礦床。可劃分礦物相礦床及離子相礦床兩類。

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是我國發現的獨特礦床類型,礦床的形成主要與富含稀土的花崗岩及火山岩風化殼有關,稀土元素呈離子狀態吸附於粘土礦物表面;有的以重稀土為主,有的則為中稀土或混合稀土,這主要取決於原岩的稀土配分,目前省內已發現130處離子相礦床(點)。

礦床的主要特徵:

(1)礦床的分布和形態受原岩所制約,一般呈面型分布。

(2)礦床厚度主要決定於地貌的條件,一般山脊、山頂厚,山坡薄,山谷基岩裸露。

(3)剖面自上而下可分為殘坡積層、全風化層、半風化層和基岩。其中全風化層系主要的工業礦層。

(4)風化殼中,原岩的Na2O、CaO、FeO等成分大量流失,稀土含量和Fe2O3、AI2O3等成分有所增高,稀土的平均含量可高達原岩數倍。

(5)原岩放射性元素含量均較低,富集產品也不超過危害標準。

相關詞條

鹵化鉿半結地腳螺栓哈爾曼銅錳鋁合金電阻絲
半字半圓頭錘架桿半加減電路
過氧化鉿半光制墊圈陀螺部件組半減法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