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莓

牛奶莓

牛奶莓,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紅腺懸鉤子Rubus sumatranus Miq.[R.sorbifolius Maxim.]的根。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開胃,利水之功效。常用於產後寒熱腹痛,食欲不振,水腫,中耳炎。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腎、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開胃,利水。

主治

用於產後寒熱腹痛,食欲不振,水腫,中耳炎。

相關配伍

1、治婦女產後寒熱,腹痛,胃口不好:(牛奶莓)匍匐枝的細根和塊根120-150g,切碎炒燥,加蘄艾4-5片。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產後腹痛:牛奶莓、益母草、乾薑各10g,水煎服。

3、治食欲不振:牛奶莓、刺梨、雞屎藤各10g,水煎服。

4、治水腫:牛奶莓15g,四季紅、土茯苓各10g,水煎服。(2-4方出自《中國天然藥物彩色圖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匍匐枝的細根及塊根,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紅腺懸鉤子直立或攀援灌木,高40-60cm。枝、葉軸、葉柄、花序軸和花梗均有紅色剛毛狀牛奶莓腺毛和鉤刺。奇數羽狀複葉,長5-12cm;小葉5-7,稀3;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紙質,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2.5-5cm,寬1.5-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偏斜,邊緣具齒,兩面疏生柔毛,沿中脈較密,下面沿中脈有小鉤刺;托葉條形。花3朵或數朵成傘房狀花序,稀單生;花白色,直徑1-2cm;萼裂片外面有腺毛和短柔毛,內面密生短柔毛,結果時反折;花瓣橢圓形,具爪。聚合果長圓形,長1-1.5,橘紅色。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800m的山地、山谷疏密林內、林緣、灌叢內、竹林下及草叢中。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1、《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婦女產後寒熱腹痛,胃口不好,”

2、《新華本草綱要》:“根: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能。用於婦女產後寒熱、腹痛、食欲不振、急性耳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