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酸蝕病

職業性牙酸蝕病是較長時間接觸各種酸霧或酸酐所引起的牙體硬組 織脫鈣缺損。其臨床表現除前牙牙冠有不同程度缺損外,還有牙齒對冷、 熱、酸、甜等刺激敏感,嚴重者牙冠大部分缺損或僅留下殘根。是生產和使用酸的工人的一種較常見口腔職業病。

基本信息

易患人群

兒童牙齒酸蝕

兒童牙齒酸蝕美國兒科協會(AAP)營養委員會說:太多的果汁會造成牙齒酸蝕、腹瀉和胃疼,並且引起嬰兒營養不良,尤其是摻加在牛奶和常規食物中。該委員會在5月份的《兒科學》雜誌(Pediatrics 2001;107:1210-1213)上發表文章稱:“對於小於6個月的嬰兒,在飲食中額外的添加果汁是起不到任何營養作用的。

克赫然委員(William J. Cochran)說:果汁可能是造成美國兒童肥胖流行的一個原因之一。許多兒童每天飲用的果汁量超過36盎司。他說:“美國現在有20%的兒童超重,因為他們從飲料中得到過多的能量。”他指出:蘇打飲料尤其是引起該現象的主要原因。

兒童牙齒酸蝕委員會建議:對於7-18歲青少年,應該將每天的果汁攝入量限制在8-12盎司;1-6歲的兒童則限制在4-6盎司。克赫然說:果汁因為含有的糖粉比較多,所以對牙齒的酸蝕作用比牛奶和常規食物都要厲害。另外,未經過巴氏消毒的果汁更不應該給孩子喝,因為含有的有害細菌更多.除了維生素C以外,果汁中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礦物制和其它維生素都不是很多。委員會補充說:有些果汁中額外添加了鈣,鈣對骨骼和牙齒的發育有關鍵作用,但是還是不能用這種果汁來代替牛奶。

兒童牙齒酸蝕根據報導:美國兒童是消費果汁最多的群體。在人口總數18%的小於12歲的兒童,消費的果汁及果汁飲料卻占了28%。1歲的美國兒童中,有將近90%的都飲用果汁。

哮喘兒易患牙齒酸蝕症

《國際兒童牙科學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有哮喘症的兒童較容易發生牙齒酸蝕症,但尚未發現其原因。 牙齒酸蝕症是由於各種化學物對牙齒的侵蝕使牙齒受到破壞,而哮喘則是呼吸道疾病。但科學家卻發現這兩種病有一定的聯繫,這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

科學家選擇了60名在伯明罕牙科醫院就診的11-18歲的兒童進行研究。其中,有20名兒童患哮喘且需要長期服藥;20名兒童有牙齒酸蝕症但沒有哮喘病;另20名年齡和性別與前兩組差不多的兒童則作為對照組。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將他們牙齒的磨損情況記錄下來,並通過一份家長填寫的問卷獲得他們的醫療資料和飲食情況。唾液標本也通過標準的方法採集和檢測。

研究得出結論:三組兒童中牙齒侵蝕的發生情況有明顯的差異。其中,有哮喘病史的兒童牙齒酸蝕症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兒童。

科學家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點:

一、 兒童牙齒酸蝕症的發生率以及牙齒酸蝕症與攝入食物的關係;

二、 明確兒童哮喘病史、飲食習慣與其牙齒酸蝕症發展程度之間的關係。

三、 測量和比較三組兒童唾液的流出率、PH值和緩衝能力。

飲食注意

引起牙齒酸蝕的食物現代人習慣多樣化飲食,爽口蘸醬的生菜色拉、健康醋、碳酸飲料、果汁,以及紅、白酒等,常存於日常生活,但是牙齒“酸蝕”問題同時也向這個“酸食”時代襲來。

●酸性食物會使牙齒受損

“牙齒酸蝕”的初期,牙齒對冷、熱食品偶爾會有劇痛、牙齒變亮或輕微變黃的徵兆。

這時,如果你一味進行牙齒美白,以為可以解決牙外觀變黃的問題,可能面臨因日漸“酸蝕”而換來一口外形破碎、凹陷的恐怖牙齒。

當酸性食物改變口腔環境,開始“酸蝕”牙齒的時候,牙齒表面就容易被“去礦化”,使得琺瑯質和牙本質的結構更加脆弱,不但對食物的冷、熱變化敏感以及感受到疼痛外,嚴重的“酸蝕”甚至可能讓外形破碎的牙齒咬合高度改變,造成嚴重的顳顎關節病變,對此改變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先了解哪些食物是酸性的

想要知道酸性飲食和“牙齒酸蝕”之間的關聯,可以先從了解各式食物的酸鹼值(pH值)開始。

各類飲食的pH值參考如下: 紅、白酒:pH值2.3至3.8。碳酸飲料:pH值2.6。葡萄柚汁:pH值3.1。醋:pH值3.2。蘋果汁:pH值3.4。色拉醬:pH值3.6。柳橙汁:pH值3.7。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吃起來覺得酸的才是酸性食物,甜甜的“糖果”在吃進口中後,會因口腔中的細菌和糖類(即碳水化合物)結合而產生酸素,在口中就成了酸性。

酸性食物對牙齒酸蝕的能力除取決於pH值大小,還包含酸在口中暴露的頻率與方式。因此pH值越低的飲料,含在口內時間越久,幾乎全部的牙齒都被浸潤,對牙齒酸蝕的情況也就越嚴重。

●三個習慣預防牙齒酸蝕

享受美食拒絕牙齒酸蝕,“及早預防”為關鍵。既然多樣化的酸性

飲食在現代已不可避免,要享受美食更應同時預防“牙齒酸蝕”的發生。以下三個方法可供參考。

1.酸性飲料一次喝完。

飲用酸性飲料時,應儘量避免含於口腔中太久,並且最好一次喝完而不要分多次飲用,以減少牙齒暴露在酸性環境中的頻率。

2.避免餐後立即刷牙。

在吃過酸性食物後,應避免餐後立即刷牙,以免引起牙齒面受酸軟化後,過度被磨耗,並且要放輕刷牙的力道。

3.使用含氟的抗敏牙膏。

可選擇含有氟離子的專業抗敏牙膏,如舒適達抗敏牙膏,在舒緩敏感的同時,可以滿足日常的口腔清潔的功效。而且磨料好,摩擦係數低,防止牙齒敏感繼續惡化。

診斷標準

職業性牙酸蝕病是較長期接觸各種酸霧或酸酐所引起的牙齒硬組織脫礦缺損,其臨床表現除前牙牙冠有不同程度的缺損外,還表現有牙齒對冷、熱、酸、甜等刺激敏感,常伴有牙齦炎、牙雕出血、牙痛、牙鬆動感等,嚴重者牙冠大部分缺損,或僅留下殘根,可有髓腔暴露和牙髓病變。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職業性牙酸蝕病的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

本標準適用於勞動中接觸各種酸霧或酸酐引起的職業性牙酸蝕病。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定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T16180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鑑定

3 診斷原則

根據接觸酸霧或酸酐的職業史,以前牙硬組織損害為主的臨床表現,參考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他牙齒硬組織疾病後,方可診斷。

4 觀察對象

前牙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牙齒為可疑牙酸蝕者,可列為觀察對象。

5 診斷及分級標準

5.1 一度牙酸蝕病

前牙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牙齒為一級牙酸蝕者,可診斷為一度牙酸蝕病。

5.2 二度牙酸蝕病

前牙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牙齒為二級或三級牙酸蝕者。可診斷為二度牙酸蝕病。

5.3 三度牙酸蝕病

前牙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牙齒為四級牙酸蝕者,可診斷為三度牙酸蝕病。

6 處理原則

6.1 治療原則

6.1.1 有牙本質過敏症狀者,可給予含氟或防酸脫敏牙膏刷牙或含氟水漱口,必要時可用藥物進行脫敏治療。

6.1.2 一度牙酸蝕病是否要作牙體修復,可視具體情況決定。二度牙酸蝕病應儘早作牙體修復。三度牙酸蝕病可在牙髓病及其併發症治療後再進行牙體修復。

6.2 其他處理

6.2.1 觀察對象:每半年複查一次,不需作特殊處理。

6.2.2 一、二、三度牙酸蝕病:治療修復後,在加強防護條件下,可不調離酸作業。

7 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

見附錄A(資料性附錄),附錄B(規範性附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