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春[爭春]

爭春[爭春]

爭春,一種花卉。皇冠型,有時呈托桂型。花蕾圓尖形;花粉紅色(38-D);花徑15cm×6cm。外瓣3輪,質地較硬,基部稍有深粉色暈;內瓣皺褶,排列不甚緊密;瓣間常雜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花梗略軟,花朵側開。早花品種。

(圖)爭春爭春

爭春,一種花卉。皇冠型,有時呈托桂型。花蕾圓尖形;花粉紅色(38-D);花徑15cm×6cm。外瓣3輪,質地較硬,基部稍有深粉色暈;內瓣皺褶,排列不甚緊密;瓣間常雜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花梗略軟,花朵側開。早花品種。

種類描述

皇冠型,有時呈托桂型。花蕾圓尖形;花粉紅色(38-D);花徑15cm×6cm。外瓣3輪,質地較硬,基部稍有深粉色暈;內瓣皺褶,排列不甚緊密;瓣間常雜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花梗略軟,花朵側開。早花品種。

株型矮,開展。枝細而較軟,一年生枝短,節間亦短,鱗芽圓尖形。小型長葉,較密;總葉柄長約11cm。質軟,平伸;小葉長卵形,缺刻少而淺,端銳尖,稍下垂。葉面綠色。小葉端尖部常失綠,呈黃褐色。生長勢較弱,成花率高,萌櫱枝較少。

詩詞描述

(圖)爭春爭春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漢族。

附毛澤東原詞: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鮮艷奪目,馥香迷人,但從不以此而驕傲,只是充當報春的使者,讓人們感到奼紫嫣紅的春天即將到來,實際是讓人們看到社會主義前景是光明的,勝利一定會到來。

小說描述

(圖)爭春爭春

爭春園》,是清代中葉以來頗為流行的一部白話長篇小說。說它流行,是因為在嘉慶、道光年間,是書在坊間大量刊行。即今所見,則有: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19)文德堂刊本、道光元年辛巳(1821)三元堂刊本、道光五年乙酉(1825)刊本、道光八年戊子(1828)刊本、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四照堂刊本、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長興堂刊本、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刊本、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一也軒刊本、同治二年癸亥(1863)集經堂刊本、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刊本等等(其中有一些是復刊本,如光緒己丑本“敘”末綴曰:“光緒十五年歲次己丑仲春月重刊”)。短短几十年內,竟有如此眾多梓本行世,其流布之廣、之盛,籍此亦不難想見矣。

《爭春園》的作者不詳,各本均未題署撰者,“敘”之末云:“時在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題於塔影樓之西偏”,因而有人以為“這書的撰人,即撰序的寄生,也就是《五美緣》的作者”(見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恐不足信。全書共四十八回,前署《繡像爭春園》,並有鐫刻年代及梓行書坊名。在《爭春園全傳敘》之後,是目錄和人物圖、贊。書中每一回前題有“爭春園全傳”字樣(其中第三十一回至第三十五回,題作“爭春園全集”;第三十八回至第四十回、第四十二回至第四十八回,題作“新抄爭春園全傳”;第四十一回題作“刻抄三俠劍全傳”)。各通行刊本板式略同,每半頁八行,每行十八字。但內容各本則略有出入,試以道光乙酉本與道光己酉本比勘,比如第十九回中,乙酉本寫道:“他(阮氏)就搽些脂粉,唇上又搽點鮮滴胭脂,點了一個瓜子樣的紅斑,梳了一個時興的望郎歸高高挽起的髻,打扮得花枝招展,嬌嬌滴滴的站在門外,望那金雞巷口走路的行人。”共六十九字。而己酉本此段則有二百〇四字(中有二字為衍文)。此類甚多。另外各本刊刻亦有精粗之別,如己酉本雖較乙酉本繁富,但刊刻不精,其中如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二回,錯簡十分嚴重,幾不可讀。

是書揉俠義與才子佳人為一,而以俠義為主,其中尤為馬俊描寫盡致,以為“是書中第一人,亦千古俠客之第一人”(《爭春園全傳敘》)。書中敘述漢代世宦之子郝鸞,得道士司馬傲所贈三口寶劍,遵命尋訪另外兩位英雄。在開封爭春園救得前太常寺少卿鳳竹、其婿孫佩以及鳳竹妻女家人,因此與宰相米中立之子米斌儀結怨。得義士鮑剛相助,郝贈其寶劍。鳳竹一家走避湖廣,不料孫佩鋃鐺入獄,其女鳳棲霞亦於途中為米斌儀所擄,又為歹人騙賣於揚州妓院,後為馬俊所救。郝鸞又遵司馬傲之命,前往杭州,在西湖遇義俠“玉蛺蝶”馬俊,結拜贈劍。馬俊殺死米斌儀,入獄救出孫佩,與郝鸞、鮑剛、鳳竹等人至鐵球山聚義,共尊郝鸞為寨主。米中立欲弒帝自立,陰謀敗露,叛亂邊界,馬俊等率官軍及鐵球山人眾勘平內亂,班師回朝,眾人各得封賞,司馬傲亦收回三口寶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