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鄉[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

燕山鄉[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
燕山鄉[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燕山鄉位於南江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6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燕山鄉燕山鄉
燕山鄉位於南江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6公里。東與石灘鄉高塔鄉抵界,南與高橋鄉,下兩鄉相連,西與赤溪鄉接壤,北與八廟鄉相依,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平衡,平均海拔800米,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0%,境內山清水秀,蒼翠蔥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850——1000毫米,年無霜期300天。

全鄉轄8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2199戶,總人口8460人,農業人口8289人,標準勞動力4110個。鄉內無地下礦藏,是典型的農業鄉。地上資源豐富,塘庫和堰池星羅棋布,像一面面明鏡子鑲嵌在全境。有小二型水庫3口(其中玉螺水庫蓄水48萬方,攔河堰水庫蓄水28萬方,長堰池水庫蓄水18萬方),有大小山坪塘108口,大小微水池560口。有旅遊勝境“三寨一山”,有宜林荒山荒坡2680畝,有綠浪滾滾的茶園面積1200畝,有阡陌縱橫,稻香千里的肥沃良田6782畝,適宜核桃銀花油菜花生,菸葉,種植。主要產品有享譽大江南北的“翡翠米”,“燕山魚”,“毛峰茶”。

鄉鎮發展

燕山鄉燕山鄉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兼備民航功能的蚌埠飛機場位於轄區西南部;鐵路淮南線縱穿南北;合徐高速蚌埠入口處毗鄰燕山鄉。規劃建設的合蚌快速鐵路橫穿東西蘆山(梅花山);即將開工建設的淮蚌高速公路連線線貫穿而過;擬於今明兩年修建的黃山大道橫穿工業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燕山鄉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工業經濟初具規模。轄區北部近郊區域分布大小企業1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紡織、食品、機械、玻璃等五大行業為主的工業格局。隨著城市南拓戰略實施;隨著黃山大道、燕山路間城市生態走廊項目的規劃;隨著4平方公里蚌山工業園、姜橋物流園區的開發建設,這些為燕山鄉下一步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特色農業亮點紛呈。圍繞“一山一水”開發、“七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湧現了金圩黃心烏、窪張雙孢菇、南廟大蔥、王巷大青豆、定安果園、姜橋奶牛、徐橋水產、金圩特色水產等種養殖基地

旅遊資源潛力巨大。已列入省“861”行動計畫的梅花山風景區位於轄區東部,與建設中的龍子湖風景區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其周邊的梅花山水庫、杏山水庫,面積分別居全市第一和第三位;山腳下的定庵明朝古鎮是方圓幾十里民眾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地;緊鄰的800畝連片桃林基地,每年三月時遍地桃花、格外芬芳;南麓的孫家圩子村是渡江戰役總前委的駐地舊址,鄧小平、粟裕、譚震林張愛萍、張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研究制定了渡江戰役計畫。正待開發的梅花山特色農莊、農業特色園等是市民周末假期休閒、郊遊、觀光的絕佳去處。

山水秀美的燕山,民風淳樸、政通人和、社會安寧、人心思進、商機無限,是興業的金灘,是投資的熱土、勤勞智慧的燕山人民正以十萬分的熱情,與您共商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

黨政建設

燕山鄉燕山鄉
為確保“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取得實效,不搞形式,不走過場,燕山鄉嚴把“三關”,做好“四結合”。

把好學習關,主要看學習筆記是否認真記錄,學習內容是否全面,學習心得是否深刻;把好督導關,鎮大討論活動辦公室採取不定期檢查方式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對認識不到位、組織不力的,將在全鎮進行通報;把好評比關,建立活動的長效機制,將活動的開展情況與幹部年終考核掛鈎,效果不好的不得評為優秀。

在把好“三關”的同時,要求做到“四結合”。與提高自身素質相結合。通過大討論活動,切實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為民服務的本領。與做好當前的工作相結合。切實做好當前通村公路建設、統籌城鄉等工作。與招商引資相結合。轉變思想觀念,走出去,大招商,招大商,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與服務民眾相結合。通過大討論活動的開展,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機關幹部人人肩上要有擔子,深入基層,幫扶困難民眾發家致富,引導貧困村上項目、尋路子,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社會事業

燕山鄉燕山鄉

黨以重教為榮,政以興教為本。燕山教育事業在黨政重視下得到長足發展,軟硬體得到很大改善,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投資80萬元改造了中心國小教學樓,購置微機40台,開設了英語、電腦等課程,在職教師32人,實行了全員聘任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鄉衛生院有病床7張,衛生技術人員4人,有鄉村醫療站8個,有村醫和衛生人員16人,行政衛生所覆蓋率100%。2005年健全了新型合作醫療管理制度,全鄉參合農戶1690戶,5070人,參合率80%,使廣大農民真正病有所醫.加強了疾病預防和控制,無重大疫情發生,確保了人民健康。嚴格執行《計畫生育法》,人口自然增長率4.5‰,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積極繁榮文化市場,廣播電視覆蓋率80%,先進文化占領了農村陣地。

加強基礎建設,狠抓路網,電網,水利網,通訊網路的發展。修通7.2公里通鄉油路,46公里村社道路基本達到了四級標美泥碎路。全面改造農電線路,改造率100%。大力發展水利事業,使燕山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改觀,保栽保灌95%。狠抓通訊網路,建移動手機發射塔1個,安程控電話420部,開通了黨政網。加強了集鎮建設,建設了“第二條街”,實現了24小時保潔。

綜合經濟

燕山鄉燕山鄉
全鄉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狠抓“三大經濟”,經營“三大資源”,加快“三個轉變”。2004年完成了國民生產總值2184萬元,糧食總產5300噸,人均產糧60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390元,財政收入實現180萬元。綠色經濟初具規模。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發展了4000畝翡翠米,4000畝優質油菜,3000畝水產養殖,10萬隻小家禽養殖,10萬隻土雞養殖,新植銀花500畝,核桃200畝,茶葉低改400畝。黃羊養殖11000隻,出欄6000隻,存欄5000隻,出欄商品豬14000頭,實現了糧增產,錢增收。民營經濟大力推進。放手發展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的民營經濟,大力招商引資50萬元,建設發展以加工工業為主的私營企業3戶,發展養殖大戶33戶,流通大戶28戶,民營經濟占全鄉GDP的30.8%。“百十工程”卓有成效。以“三通、三改、三建”為重要內容,努力加強重點村和貧困村建設,育產業,建支柱,植財源。走新村扶貧路子,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步伐。農民收入明顯提高。不斷拓展思路,拓寬增收渠道,狠抓“三個轉變”,變土地資源為土地資本,變人力資源為人才資本,轉移勞動力4000餘人次,實現勞務收入600萬元,不斷壯大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發展思路

燕山鄉燕山鄉
為加快小康、和諧、活力燕山發展步伐,實現富民強鄉的總體目標,我們將緊緊抓住“十一五”發展戰略實施的良好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農村經濟和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奮力實施“項目強鄉,科技興鄉,開發活鄉,產業富鄉”的工作思路。狠抓三大經濟,加快三個轉變,實現三大目標,促進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重點抓好綠色產業,民營經濟,基礎環境,項目建設,社會事業,努力壯大農村經濟,最佳化經濟結構,確保GDP增長始終保持在10%以上,確保人均占有糧食不低於650公斤,確保農民純收入按每年200元遞增。確保財政收入遞增8%,確保人口自然增長率在5‰以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