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

一、實驗目的

掌握測量照相物鏡節點入瞳D和相對孔徑的測量方法

二、實驗內容

掌握測量方法,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工作,測量給定的照相物鏡的節點、入瞳D和相對孔徑。

三、實驗原理

1.照相物鏡節點的測量原理

照相物鏡節點特性。由圖(3-1)可知;當其物鏡架的轉動軸與被測物鏡象方節點重合時,照相物鏡轉動的一定的角度( 以內)時,其成像的位置不變。故只要在光具座上測出照相物鏡的焦距f`和後截距l`p。則節點N`,(H``)的位置可確定。

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

圖3-1

2. 照相物鏡入瞳D的測量原理

由圖(3-2)所示,在被測照相物鏡3的焦平面上安排一個小孔光欄2聚光系統1,照相小孔2,則由被測物鏡射出平行光束,其寬度相當與入射光瞳D,利用測量顯微鏡5,測出在毛玻璃4上亮斑直徑即入射光瞳D的直徑數。

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

圖3-2

四、實驗設備

平行光管節點調節架測微目鏡毛玻璃屏、被測照相物鏡

五、實驗步驟

1.節點測量裝置如圖3-3

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照相物鏡參數的測量》

圖3-3

(1) 首先將光具座上的平行光管,節點調節架,測量顯微鏡,待測照相物鏡,調整到基本同軸

(2) 調節“節點調節架與測量顯微鏡的相對位置及轉動節點調節架”。看到測顯視場中經照相物鏡所成平行管分劃的象是否有橫向移動,直到其象清晰無移動時為止。

(3) 測量出照相物鏡焦距f`。從而確定F`的位置。

(4) 調節測量顯微鏡的位置到觀察到照相物鏡後表面則其後截距l`p即可測出;

(5) 根據f `和l`p就可確定N`(節點)的位置。

3. 照相物鏡入瞳D的測量步驟

(1) 首先將光源1和小孔光欄2調整到正確位置,即使光源經過透鏡準確的會聚到光欄小孔上。

(2) 將被測照相物鏡3安置到上述光路中。時光欄小孔正好處在該物鏡後焦面上。可藉助毛玻璃屏4前後移動觀察亮斑大小的變化,調整被測物鏡的位置到毛玻璃屏上亮斑大小無變化為止。

(3) 利用顯微鏡5測出上述亮斑直徑即被測照相物鏡的入瞳D的大小。

4. 照相物鏡相對孔徑的測量

照相物鏡相對孔徑定義為入瞳D與焦距f `之比。

(1) 故利用實驗一焦距測量的方法。即測量照相物鏡的焦距f `。

(2) 利用上述照相物鏡入瞳的測量方法。測得入瞳D。則:相對孔徑=D/f `即可求出。

六、思考題

1.照相物鏡有哪幾個基點?請作圖表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