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一枝清采妥湘靈

《無題·一枝清采妥湘靈》是魯迅於一九三三年所著的七言絕句。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無題·一枝清采妥湘靈

創作時間:一九三三年

作者:魯迅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一支清采妥湘靈,九畹貞風慰獨醒。

無奈終輸蕭艾密,卻成遷客播芳馨。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作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采:清雅美麗的花。妥:使……安寧。這裡的“妥湘靈”是使湘靈得到安慰的意思。

③九畹:屈原離騷》:“余既遂蘭之九畹兮。”畹,音wǎn,古代的一種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一說是二十畝,一說是三十畝。貞風:堅貞高潔的品格,古人認為蘭花是具備這種品格的,這裡的“九畹貞風”就是指蘭花而言。獨醒:《楚辭·逢父》:“眾人皆醉我獨醒。”這裡是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的作者用來自比。蕭艾:都是惡草。《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用蕭艾來比喻小人,這裡指國民黨特務和投靠國民黨的買辦文人。遷容:被放逐的人。作者為當時的黑暗社會所不容,又曾因戰爭及國民黨的迫害屢次遷居,所以在這裡自稱“遷容”。播芳馨:傳播芳香,這裡是指作革命宣傳。

作品譯文

一枝鮮花多么艷麗明淨,

像安然穩坐著的湘水女神。

滿園蘭草送來香的氣,

鼓舞我鬥志更加堅定。

反動派拼湊烏合之眾,

對紅色區域大肆圍攻。

流動作戰的紅軍健兒,

到處散播著革命良種。

作品賞析

這是作者抒發自己懷抱的一首詩。

“一枝清采妥湘靈,九畹貞風慰獨醒”,蘇區的美好純潔使湘江女神感到欣慰,同時,紅軍的戰鬥風姿也使在一片污濁沉醉的世界中獨自清醒著的作者得到了安慰。但是當時魯迅所處的上海,是國民黨統治的堡壘之一,是一個“蕭艾”叢生的世界。魯迅寫這首詩的時候,蔣介石為了強化其法西斯統治,組織了藍衣社特務網,對革命者進行迫害。上海許多大學的不少“教授”、“文化人”參加了特務組織。革命隊伍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叛徒和反革命兩面派,因此,如作者在一九三一年就指出的,革命者不但要留心迎面的敵人,還必須防備自己一面的三翻四復的暗探(《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這正是“蕭艾密”的險惡環境。但是,處在動亂不安生活中的作者無所畏懼,仍以傳播革命文藝的芳香來配合革命根據地紅軍的鬥爭。“卻成遷客播芳馨”一句就寫出了作者傳播革命文藝的自豪感。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著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等。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作品被編為《魯迅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