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積余國小

無錫積余國小創辦於1901年,是無錫市為數不多的百年老校之一。百年來,學校以“勤勉有為,誠實守信,恆德勵志”(勤、誠、恆)作為校訓,確立“厚德載物、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形成“弘志創新、敬業崇學”的校風,“求真務實”的教風和“勤學好思”的學風,已成為一所人文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的學校。

基本信息

辦學思想

近幾年來,學校秉承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思想,堅持以“質量求發展,特色創一流”作為永恆的主題,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辦學碩果纍纍,成績斐然: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省中國小讀書活動先進集體”、“省國小數學報數學競賽團體獎”、“省體育游泳傳統學校”等榮譽。學校還連續五年獲得全國青少年讀寫大賽省優秀組織獎、市百靈鳥文藝匯演一等獎、市小學生游泳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二十年來,學校連續被評為無錫市文明單位。
新時期,積余實驗學校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依託北塘教育的整體優勢,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德育研究為著力點,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的宗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著力塑造學校精神,積澱內涵,彰顯特色,再塑自我,實現“九年一貫制”學校從整體形態、內在機制到日常教育實踐的轉型性變革,精心打造百年積余教育品牌,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辦學目標

辦學目標:創造最適合學生的教育
培養最具有前景的學生

EducationGoals:
CreatingTheEducationWhichIsMostSuitableForStudentsCultivatingTheSudentsWhoAreBestPromising校訓:勤、誠、恆
SchoolInstructions:
Diligence,Faith,Continuity
校風:弘志創新 敬業崇學
SchoolManners:
ExtollingAmbitionAndInnovation
HonoringEducationAndKnowledge
教風:求真務實
TeachingManners:
BeingtruthfulAndPractical
學風:勤學好思
LearningManners:
BeingDiligentAndThoughtful
學校遠景
學校遠景:SchoolDevelopingAims:
社會滿意SocietyIsSatisfied
家長放心ParentsAreAtEase
學生開心StudentsAreCheerful
教師幸福TeachersAreHappy
學校和諧SchoolIsHarmonious

學校歷史

悠悠古運河畔,清清蓉湖之濱,坐落著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春華秋實,薪火相傳,一代代積餘人敬業崇學,耕耘不輟,如今,這所百年老校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教育的天空熠熠生輝,分外引人注目。
辦學特色
作為無錫市區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新時代的積餘人積澱學校豐富的文化內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強力彰顯辦學特色,精心打造積余教育品牌。
一、多彩校本課程、彰顯中華傳統文化
積余實驗學校的校本課程通過對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髮展需求的科學評估,充分利用本地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的。
校本課程《中華傳統美德》是學校精神與中華傳統文化交匯的產物,全書包括“勤奮、儉樸、謙虛、誠信、寬容、孝行、廉潔、節操、忠誠、仁愛”十一個部分,總計十萬多字。把傳統道德文化融於課本,將教育與知識、趣味與明理、活動與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的完滿結合作為課堂教學的模式,不同年級、不同時期突出不同重點,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美德所蘊含的豐富內容。提高學生明辨是非,區別善惡的道德認識水平,陶冶愛國愛民、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的道德情感。
“學校於2009年被評為江蘇省書法(寫字)特色學校。學校編有硬筆書法教材和軟筆書法教材,這兩套教材融書法的“激趣”、“技法”、“鑑賞”於一體。學校每天中午組織全校學生在音樂聲中練字(硬筆)20分鐘,學校將書法教育作為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發揮師生特長,培養多層次、多類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徑。
風箏節承載了積余學子的浪漫情懷。校本教材《放飛風箏》是根據新課改的需要,為了豐富學生課外生活,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動手、協作能力等而設立的。課程由介紹風箏歷史、介紹風箏的製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製作風箏、放飛評比、點評總結(學生寫實踐報告,教師激勵性點評)等過程組成。每年的3至4月份是學校的“風箏節”,學校開展風箏製作比賽、放飛風箏比賽、風箏徵文比賽、風箏小報比賽、還請來民間藝人為隊員們作風箏講座。
傳統文化的滋養與薰陶,讓積余學子的生活充滿了“雅趣”,培養了一批批具有傳統美德和較強綜合能力的優秀人才。
二、特色教育、充滿時代氣息
學校特色教育的實施依託活動課與社團,以課堂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實施,充滿時代氣息。積余實驗學校擁有北斗星文學社、冀語廣播社和雙語藝術團三個社團。這三個社團全部是由學生自己組織管理運行,並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其中,北斗星文學社已經躋身“無錫市優秀學生社團”的行列,冀語廣播社因為組織活動方式的新穎獨特,進入了團市委有關領導的視線,雙語藝術團更是得到了國際友人的高度肯定。
學校於2003年9月成立了北斗星文學社,其宗旨是“讓學生走近文學,讓文學走進學生生活”。文學社有專門的活動室、規定的活動時間,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如到烏鎮採風、參觀無錫博物館舉行“中華詩文誦讀比賽”等等。北斗星文學社的社刊《北斗星》,更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能、張揚個性、體現成就的舞台,也為書香校園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0年,在校團委、大隊部的組織下,學校的又一個學生社團:冀語廣播社成立了。冀語,是“積余”的諧音,且預示著“希望的話語”之意,同學們希望廣播社那充滿希望的聲音能在積余校園的上空久久縈繞。廣播社的社名是由學生自主選出的。每周四的廣播時間,現在已經成為積余學子的節日,冀語廣播站也成為積余校園文化建設中靈動的亮色。如今,“冀語”廣播站的采、編、播完全是學生獨立運作。
國際化合作
隨著教育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該校進行了“雙語教育”實驗,在部分學科採用雙語教學,讓學生嫻熟地掌握一門外語技能,拓寬文化視野。在此基礎上,學校成立了積余雙語藝術團。雙語藝術團由音樂和英語老師擔任顧問及指導老師,招募全校有藝術和英語特長的學生參加,藝術團每月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和活動,利用學校藝術節、歌會等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舞台;以無錫市中小學生雙語節目展示、無錫市“三獨”比賽、無錫市百靈鳥比賽等為契機,推薦藝術團的優秀團員參加比賽;在一年一度的積余教育教學年會上,藝術團的同學們還會進行匯報演出。為拓寬藝術團團員的視野,讓學生擁有跨時代的眼光和優秀的綜合素質,學習校還組織藝術團的團員前往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遊學、展示、交流,並邀請對口學校來我校學習參觀。
積余融傳統與現代特色,交匯中西文化的校本課程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多彩課程綻放出奪目的異彩,多彩課程更是讓師生收穫累累碩果,近幾年來,積余學子摘取了很多“重量級”獎項。
近年來,文學社社員在省、市各級各類作文、徵文競賽中屢屢獲獎。在全國中學生讀寫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江蘇省一等獎,湖濱杯作文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無錫市青少年書信寫作大賽中連續兩年獲得一等獎。課本劇《七顆鑽石》獲得無錫市課本劇改編一等獎、積余的小小書法家們在江蘇省少年兒童書畫大賽也屢獲大獎。該校選送的雙語節目連續三年獲得無錫市中小學生雙語節目展示中獲一等獎,多位同學在中學生英語口語演講大賽中榮獲桂冠,連續七年獲得市“百靈鳥”文藝匯演金獎。
時代特色和傳統文化交融,營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在積余這所百年老校,學子們收穫的不僅是優異的學習成績,還有健康積極的心態,超強的動手能力、敏銳的洞察力、思考能力。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令積余培養出的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勇立潮頭,成為出色的現代化人才。
百年積餘留下的豐厚精神積澱更催促著激勵著新一代的積餘人踏著創辦者的足跡,開創更加輝煌的功業。本著傳承百年文化,打造積余品牌的睿智眼光,積餘人提出了全新的積余發展命題――“雅化教育”。若果說“善”是為人之本,“雅”則是詩意的人生。積餘人將致力於打造綠色雅致校園,開展校園博雅活動,培養師生優雅氣質,發展師生高雅內涵,全力打造積余品牌,為人民教育服務,為桑梓造福。
為進一步拓展辦學視野,推進教育現代化,學校一向注重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工作,多年前便與新加坡馬西嶺國小結成友好學校,並已友好互訪多年,2008年兩校還簽訂了友好合作備忘錄,深入開展交流活動。2010年,學校又積極參加江蘇省與英國埃塞克斯郡友好省郡教育交流活動,申請加入了由英國文化委員會、南京崑劇學院、埃塞克斯郡議會、江蘇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崑曲――莎士比亞劇文化交流”項目,並與英國埃塞克斯郡聖彼得中學被定為項目交流的對口學校。
自不斷加強學校教育國際合作交流以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更加科學,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再實踐”,中新交流在原來較為單純的“交流互訪”的基礎上正逐步向“文化浸潤”層次發展,通過每年成功舉辦遊學互訪活動,學校師生得以進一步了解新加坡文化,教育教學的理念也得以不斷更新。兩校對於未來的合作方向還達成了一致意見,今後的交流將進一步拓展至課程設定、教師培養等多個方面。
而與與英國埃塞克斯郡聖彼得中學建立良好長期協作關係後,學校更多了一個與國際合作交流的視窗。通過兩校師生間的走訪活動,不僅相互了解、學習了一定的崑曲和莎士比亞劇的表演技術,如化妝、唱歌、演技、舞蹈等,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兩國文化的交流,青少年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截然不同而又豐富多彩的異國文化,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並大大激發了英語學習的熱情,其口語水平不斷提升,連續多年奪得了無錫市中小學生英語口語電視大賽一等獎,並在各類英語能力競賽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這一切,為學校雙語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極大的動力,並有利於學校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在交流合作活動中,學校也極其注重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髓。學校結合我國和地方文化特色,設定了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崑曲文化、運河文化、泥塑文化等,並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以利於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將中華文化帶入國際視野。
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工作的開展,為學校面向國際、面向未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培養面向國際的綜合型人才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學校將進一步合理規劃,豐富合作交流內容,從而不斷提升工作水平,最佳化辦學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