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江南大學

無錫市江南大學

江南大學(英文簡稱:JU,中文簡稱:江大),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原為中國輕工業部唯一的直屬大學,1998年國務院部委改革後,劃歸教育部直屬。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學和工業設計等學科領域享譽業界。2001年1月,由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985平台高校”。

基本信息

江南大學江南大學校徽

江南大學(英文簡稱:JU,中文簡稱:江大),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原為中國輕工業部唯一的直屬大學,1998年國務院部委改革後,劃歸教育部直屬。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學和工業設計等學科領域享譽業界。2001年1月,由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是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985平台高校”。

學校主頁:http://www.sytu.edu.cn/

中文名:江南大學
外文名:JiangnanUniversity
簡稱:江大
校訓:篤學尚行,止於至善
創辦時間:1902年
類別: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綜合
主管部門:教育部
學校屬性:211工程
現任校長:陳堅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
主要院系:生物工程學院、食品學院、紡織服裝學院、人文學院、商學院等
國家重點學科:2個
碩士點:60個
博士點:21個
院士: 1人

學校現狀

學校名稱 
中文:江南大學
英文:JiangnanUniversity簡稱JNU
江南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平台高校”,全國72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國家“111計畫”成員高校之一,實力居全國高校百強之列。
坐落於太湖之濱的江南名城——江蘇省無錫市。享有“輕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譽的江南大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從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創建,後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江南大學,後東華大學無錫校區併入江南大學。總部原來為青山灣校區,2004年搬進了蠡湖校區,新校區占地3125畝、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經過一個世紀的風雨和近50年的建設與發展,江南大學已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科研、教學、服務均得到社會公認,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層次

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國家“111計畫”重點建設高校;
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
具有免試接收台灣學生資格的大陸123所頂級高校之一;
全國統招一本生源高校,且為全國具有自主招生選拔資格高校之一
辦學歷史追溯至創辦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於1958年在無錫獨立建校為無錫輕工業學院,全國百年高校之一。
在武書連版中國大學整體評價排名中,江南大學2008年位列73位,2009年位列68位,2010年位列58位,其中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在國際if設計高校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2位。

基本數據

江南大學基本數據(2010年7月)

學院1
本科專業63
碩士點60
博士點21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1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5
部級重點學科4
省級重點學科7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5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7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5
教育部創新團隊2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
科研機構25
國家重點實驗室1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
國家大學科技園1
國家工程實驗室2
研究院無
學校藏書(萬冊)218.66
教師人數1582
中國工程院院士1
教授(含相應職稱)853
博導/碩導(含相應職稱)553
學生人數46214
本科生20000
研究生5700
博士生1034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304
對口單招研究生285
外國留學生553
校園面積(畝)3125
建築面積(平方米)950000

學科設定

學校學科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等八大門類,設有16個學院,共有51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兩萬餘人,成人繼續教育學生7000餘人。學校還設有國際教育學院、經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的萊姆頓學院。學校是省文明學校、省文明單位。
學校建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一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設有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工程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25個。現有博士、碩士研究生5700餘人,學校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省二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國一江南大學
級學科評估結果中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紡織科學與工程排名第二。
近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5項;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江蘇省教學名師5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獲得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18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江蘇省精品課程34門;國家級精品教材3部,省級精品教材13部;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5門;獲得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2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另外,還建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6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多篇。

學院設定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太湖學院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軟體學院
江南大學商學院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江南大學法政學院
江南大學理學院
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江南大學醫藥學院
江南大學體育學院
江南大學藝術學院
江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江南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江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江南大學萊姆頓學院
江南大學太湖學院
江南大學數字媒體學院
江南大學至善學院

科研機構

江南大學發酵甘油研究設計中心
江南大學創新工程研究所
江南大學中小企業管理與發展研究所
江南大學數理研究所
江南大學金融研究所
江南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
江南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中心
江南大學情報科學技術研究所
江南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江南大學華光膜分離實驗室
江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
江南大學中亞實驗室
無錫市信息與控制工程工程技術中心
江南大學-山西南風聯合研究所
江南大學家用電器研究所
江南大學順糖聯合研究所
古文獻研究所
江南大學-卡爾邁耶集團經編研究中心
江南大學文化研究所
恆順生物技術中心
江南大學現代經濟社會研究所
江南大學江蘇蘇淨集團聯合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江南大學海通食品聯合研究所
江南大學美容時尚中心
江南大學上海光明乳業聯合研究所
江南大學化工設計研究所 
江南大學廣益實業聯合研究所
江南大學包裝設計中心
江南大學蔣震基金工業設計培訓中心
江南大學分離工程研究所
江南大學旅遊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江南大學CAD/CAB/CAMD研究所
江南大學—無錫凱茂化學品有限公司功能粉體材料聯合研究所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武貴龍

校 長 陳 堅

黨委副書記 周小浦

副校長 馮 驫

黨委副書記 符惠明

副校長 高衛東

副校長 金征宇

副校長 紀志成

副校長 符惠明

副校長 徐 岩

副校長 田 備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近1500名,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2名雙聘院士),長江學者6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37人,高級職稱教師1100名。建有國家級教育團隊3個,省教育科研創新團隊5個。由500多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組成的學術帶頭群體,為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學校是我國輕工、食品、生物技術高科技的搖籃與依託單位之一。建有國內唯一的“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建有9個國家、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7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業微生物資源資料庫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擁有圖書200多萬冊。“十一五”以來,學校承擔並完成了包括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國家“十一五”攻關項目等在內的國家、部省市科研項目1400項。共獲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5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2010年,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到2.76億元。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189篇,其中SCIE538篇、EI528篇、ISTP123篇。申請專利2194項,其中發明專利713項;授權專利1050項,其中發明專利175項,申請和授權專利數在全國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學校充分發揮在輕工、食品、紡織、環境、化工、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地區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在科研開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全面合作。
學校與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貴州、甘肅、河南等省的20多個地市開展全面合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與地方政府合資建立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已成為高科技研究項目的重要孵化基地。通過資源整合、學科交叉,在全國高校中建立了首個農產品加工研究院。
學校重視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快科技創新,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參與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江蘇省沿江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在輕工、食品、紡織、環境、化工、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科技優勢,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在科研開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全面合作,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學校與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貴州、甘肅、河南等省的20多個地市開展全面合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與地方政府合資建立的省級大學科技園,已成為高科技研究項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合作交流

學校成立了由海爾集團、茅台酒集團、青島啤酒集團、北京燕京啤酒集團、紹興黃酒集團、江蘇小天鵝集團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加盟的董事會,注重學校與企業、社會之間的聯繫,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和為社會各方面的服務。各院也建有400餘家企事業單位參加的二級董事會。寶潔公司、中國電信、丹尼克斯(中國)有限公司、東海糧油、青島啤酒、東洋之花化妝品有限公司、希捷電子等大型企業等一批著名企業和榮智權等一批社會名流都在學校設立獎學、獎教金。學校每年發放的獎學金、獎教金總額達700多萬元。
學校與國內外的教學科研交流合作頻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開始,就接受和培養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現有本科、碩士、博士等各類留學生390餘人。學校還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所大學或機構開展教學科研合作,80餘名國外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擔任學校的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舉辦多場國際及雙邊學術交流會,已逐步成為輕紡、食品、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國際交流中心。
學校圖書館現有藏書186萬餘冊、電子圖書128萬餘冊。學校編輯出版包括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在內的4種學術期刊及2種技術類期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地處太湖之畔的蠡湖新校區已初具規模。校區占地3125畝,以“生態校園曲水流觴”為設計理念,融江南建築風格與人文生態景觀為一體,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科技與人文的結合。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校園,為莘莘學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目前新校區已建成建築面積60多萬平方米,並將於2007年全面建成。
邁入新世紀,學校迎來了改革發展的良好機遇,國家“211工程”二期重點建設的工業生物技術、食品科學工程和安全、工業設計創新系統、纖維製品現代加工技術、中小企業管理與發展、輕工過程信息化科學與工程等6個優勢和特色明顯的學科群,進一步提升了學校在輕紡、食品、藝術設計、管理等學科領域的優勢地位,使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重點學科

國家級:
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覆蓋四個二級重點學科
083201食品科學
083202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83203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
083204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
發酵工程(二級學科)

省部級: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紡織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產品系統設計及理論
輕工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

重點研究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南大學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南大學輕工過程先進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輕工業局發酵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輕工業局食品工程重點實驗室
輕工過程先進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輕工業局表面化學及工程重點實驗室
物聯網套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經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活性產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輕工業設計生產力促進中心

獨立學院

江南大學太湖學院,是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綜合性、多學科的本科普通高校,榮獲“全國十佳”、“‘五一’勞動獎狀”、“江蘇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江蘇省優秀科普教育基地”、“無錫市文明單位”、“無錫市安全文明校園”、“無錫市先進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榮譽稱號。江南大學太湖學院
院領導在全國獨立學院網路視頻大會上,作為全國300多所獨立學院的代表作大會典型發言,當選為全國獨立學院協作會理事長、全國工商聯民辦高教協會副會長。江南大學是進入國家教育部“211工程”的百年名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質的辦學條件。江南大學太湖學院充分依託其優勢,今年面向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湖南、福建、上海、北京、重慶等12個省市招生。該院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江蘇省優秀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無錫市文明單位”、“無錫市安全文明校園”、“無錫市先進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榮譽稱號,是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理事長單位,江蘇省獨立學院協會理事長單位、全國工商聯民辦高教協會副會長單位。

校園文化

校訓:篤學尚行,止於至善
校園吉祥物:太湖神黿
發展方略:質量興校、人才強校、機制活校、服務名校
校歌:《江南大學之歌》
太湖之濱,蠡湖畔。
我們的校園,曲水流觴,無限風光。
三江初肇始,興教圖國強;
江南開學府,輕工著華章。
啊!
篤學尚行,擔當社會重任;
止於至善,走向明天輝煌。

校史沿革

江南大學由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大學主體)、江南學院(沿襲原榮氏私立江南大學校祚)、無錫教育學院三校於2001年合併組建而成。

原無錫輕工大學可溯源到1902年創立的三江師範學堂,已有百年辦學歷史,歷經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1952年由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原江南大學以及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的食品、農化及有關係科合併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無錫輕工大學,1998年由隸屬中國輕工總會劃轉直屬教育部,合併前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重點大學。

原江南學院建於1981年,沿襲私立江南大學校祚,曾名江南大學,1997年正式升格普通本科高校,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為學校名譽董事長。私立江南大學(1947-1952年)由榮德生先生於1947年創建,是解放前我國著名的私立大學,錢穆、顧毓繡等著名學者和科學家曾在此校任院長,唐君毅任江南大學教務長。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併入相關院校,建制撤銷。原無錫教育學院是1955年建立的具有教師培訓和普通高等師範本、專科教育功能的高等院校。

原東華大學無錫校區由教育部決定於2003年8月1日整體併入江南大學。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篤學尚行,止於至善”的校訓,始終以教育質量為生命線,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形成了“彰顯輕工特色,服務國計民生;創新培養模式,造就行業中堅”的辦學特色。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6萬餘名畢業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科技精英和領導骨幹。學校辦學的執著探索和成果積澱,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江澤民同志在給江大百年校慶的賀信中勉勵學校:要“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根本任務,傳播先進文化,增強創新能力,攀登科學高峰,在回答和解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上有更大的作為。”李嵐清副總理多次來校視察並題詞:“造就優秀人才,促進輕工業進一步發展”。榮毅仁副主席生前長期擔任學校董事會名譽董事長,他曾為江大題詞:“培育人才,為國為民”。
積百載跬步,創世紀輝煌。“十一五”期間,學校將通過全面實施“質量興校、人才強校、機制活校、服務名校”的發展方略,為把江南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榮氏家族

江南大學與榮氏家族有著不解之緣。
江南大學雖以原無錫輕工大學為主體並繼承無錫輕工大學校祚,但承繼無錫輕工大學的同時,兼祧原私立江南大學(江南學院前身),私立江南大學與江南大學有著很深的淵源。江南大學現建有公益圖書館(榮毅仁副主席捐建),江南大學信息中心(榮毅仁副主席獨子榮智健名譽董事長捐建),並設立“公益獎學金”,江南大學設有榮氏研究中心,榮毅仁與江南大學紀念館等部門。
作為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代表,榮氏家族在興辦舉世聞名的麵粉工業和紡織工業的同時,一直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在江南地區乃至全中國有著良好的聲望。1947年由榮氏家族創辦的私立江南大學曾有錢穆、金善寶等著名學者執教席。建國初期,以榮毅仁為代表的新一代榮氏企業為國家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做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榮毅仁先生重新創辦“中信公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再創輝煌。此後,榮毅仁先生及其愛子“中信泰富集團”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先生在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不朽業績的同時,繼續關心支持祖國的教育事業。榮毅仁先生曾長期擔任江南大學的名譽董事長,曾捐資建設江南大學“公益圖書館”,並設立“公益獎學金”。2007年,“中信泰富集團”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先生又捐助善款6000萬元支持已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重點專業已具備“985”建設平台的江南大學。
榮氏家族和榮氏企業是江南文化和中國實業界的典範,其興起和發展與中國的進步一直同呼吸、共命運。從不同角度深入研究榮氏家族和榮氏企業發展史的方方面面,對於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事業,對於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建設事業,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這也是我校的一個文化學術品牌。
江南大學榮氏研究中心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本世紀初,中心已出版了《樂農史料選編》系列叢書,收集了散在民間的諸多有價值的相關史料。中心還參與了梅園、榮巷舊址的保護工作。經過陳文源教授等專家多年的辛勤工作,中心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和文化保護成果。2005年4月,紀念榮德生先生一百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江南大學和上海大學共同舉辦。會後,《紀念榮德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今後,我中心將繼續依託地方文化資源,加強校地合作,努力整合全校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隊伍,為進一步擴大我校這一文化學術品牌的影響力做出貢獻,為無錫經濟社會的發展獻計獻策。目前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中心的基本研究環境,要進一步完善基本的文獻資料收集工作,廣泛向社會徵集有關文獻、文物。這是整個研究工作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團結廣大同仁,潛心鑽研,從嚴治學,倡導大家從地方文化、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等不同角度予以深入研究,努力推出研究精品。熱烈歡迎我校有志於這一領域研究的學者加盟。

公益書館

江南大學圖書館暨公益圖書館由原無錫輕工大學圖書館、江南學院公益圖書館、無錫教育學院圖書館和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圖書館合併組建而成。圖書館座落於江南大學新建校區中軸上,2007年10月27日落成啟用。圖書館建築面積52217平方米,可容納圖書270萬冊,閱覽座位4000個江南大學圖書館(20張),是目前江蘇省內單體建築最大的高校圖書館之一,圖書館現化代、電子化、信息化程度僅次於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居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前列。我館是江蘇省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館,全國化工信息檢索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單位,《圖書情報工作》常務理事單位。
截止2006年,圖書館擁有館藏紙質文獻達186.35萬冊,電子圖書總量128.6萬冊,中外文印本、電子期刊15000餘種,工作人員119人,註冊讀者達30000餘人。2004年動工興建5萬3千平方米的新圖書館,2006年9月裙樓部分已經啟用。圖書館曾評為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優質服務先進集體。已形成以生物工程、食品科學、工業設計等重點學科為館藏特色,紡織服裝、日用化工、輕工機械等學科方面的文獻資料十分豐富,計算機學科、管理學科及經貿、法學和基礎學科館藏文獻資源也已滿足教學需求。
江南大學圖書館主體來自無錫輕工大學圖書館,但圖書館精神,館名等承繼原榮氏私立江南大學(江南學院)圖書館,並由我校名譽董事長,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親筆題寫了館名。圖書館內設有信息中心,校史館,榮氏研究中心,榮毅仁與江南大學等設施或機構。

學生社團

江南大學的學生社團活躍度長期位居全國前列,素有“北有北大,南有江大”之美譽。我校目前擁有各類學生社團180個。通過堅持“積極引導理論學習型社團,大力扶持科技服務型社團,鼓江南大學體育館(9張)勵監督興趣愛好型社團”的工作原則,不斷地繁榮和發展學生社團,引導和滿足青年學生的不同需要,使學生社團成為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
自2001年以來,我校組織社團活動近1000餘場,學生參加社團活動近10萬餘人次,已成功舉辦五屆學生社團巡禮,25個社團被評為江南大學五星級社團,近百名同學被評為江南大學優秀學生社團幹部;8名同學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生社團幹部;我校學生社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被評為無錫市十佳學生社團,種子話劇團被評為無錫市優秀學生團體,法律協會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社團,大學生藝術團被評為“省級藝術團”,“騎跡”腳踏車俱樂部被評為江蘇省十佳學生社團,全國優秀學生社團。湧現出一大批有特色的文體愛好類社團,如舞蹈協會,武術協會,相聲與曲藝協會,輪滑協會等;學術方面湧現出諸如經濟管理協會,市場行銷協會等社團。

資源平台

世界微生物資料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至少有58個國家共建立了484個菌種保藏中心,已保存菌種有80多萬株,很多是典型菌株,可以作為工業菌種的重要來源。遺憾的是,這部分數據基本未對我國開放。
江南大學從1965年起,開始建設校內的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的工業微生物菌株分屬514個種共3851株。從1986年起,每2-3年在全國範圍內採樣、菌種培養分離一次。較大規模的採樣和菌種培養分離共進行了三次。曾保藏了分離菌種近50000株,其中,細菌33000多株;放線菌5500多株;酵母7870多株;絲狀真菌3200餘株。圍繞研究課題自建專項微生物庫有:纖維素水解菌種庫(13000餘株),澱粉水解菌種庫(21000餘株),脂肪酶菌種庫(8000餘株),其他產酶(包括蛋白酶,植酸酶,果膠酶,幾丁質酶,葡聚糖內切酶,甘露聚糖酶,轉谷氨醯胺酶,)菌種庫(12000餘株),耐高滲酵母(5000餘株),木糖利用菌(8200餘株),嗜熱菌(3200餘株)。自建並保藏有微生物細胞形態和菌落照片3000餘張。保藏克隆載體53種,自建克隆和表達載體22種;保藏宿主細胞83種,自建41種。
2002年起,我們開始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對已有菌株進行整理,初步建成在業內有一定影響的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經不完全統計,我們保藏有的微生物菌株約9500株,其中絲狀真菌約3790株,酵母約960株、細菌約4750株。在此基礎上,我們於2004年底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的支持,初步建立了《工業微生物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並以邊建設、邊完善、邊共享為原則,及時對外開放服務。在校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由生工學院、食品學院和信控學院有關老師組成的課題組的認真工作,2006年初,平台建設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2005年度中期考核,得到了各位評議專家的認可。由於我們的突出表現和國家“十一五”計畫中對微生物資源重視度的提升,經教育部統一協調和整合,我校與其他6所高校一起成功完成國家科技平台建設任務的申報,國家於2005年12月正式批覆並批准實施為期三年(2006-2008)的《國家科技平台—教學實驗用微生物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試點》的建設,我校主持其中的《發酵與食品工程教學實驗用微生物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試點》的建設任務。
經過前期工作,完成了總計133個種屬(株)典型工業微生物菌種的詳細和完整的生物學特徵研究、標準化整理和信息資料庫化。並全部實現保藏物資源的免費共享。完成了總計11200餘株非代表性和具潛在套用價值的工業微生物菌種的登記,已對其中的2454株進行了標準化整理。完成了總計98種工業微生物育種常用生物材料的標準化整理和信息資料庫化。已將此部分的保藏物資源實現共享。
預計通過三年的建設,將按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台制定的統一標準,整理、整合微生物2.8萬株,向國家自然資源E-平台上傳2.2萬株微生物的數位化信息,其中包括有智慧財產權的圖片4,000幅,同時提供超過1.3萬株的可共享實物。任務完成後,江南大學的微生物保藏物總數預計超過2萬株。
江南大學國家級微生物資源平台資料庫在收集、整理現有工業微生物資源的基礎上,圍繞運用於工業套用領域的微生物資源,採用當前最適用於海量存儲的DB2製作資料庫,利用高性能的UNIX伺服器,實現SAN的存儲技術,建立起一個數據結構統一的、公益性的、開放性的和互交式的工業微生物資源資料庫。資料庫的發展將按照國家自然科技E-平台的模式不斷完善,並儘快與國家E-平台接軌。
目前,江南大學國家級微生物資源平台資源主要有信息資源和實物資源兩部分組成。信息資源構成資源信息庫,分成七大板塊,分別是:發酵微生物資源庫、食品微生物資源資料庫、極端微生物資源資料庫、不能培養微生物資源資料庫、其他套用和研究領域微生物資源資料庫、微生物克隆載體和表達資料庫以及工業微生物實驗技術資料庫。菌株實物資源構成保藏物庫,包括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物資料庫、典型工業微生物資料庫、克隆與表達載體保藏物資料庫。

藝術館舍

錢紹武藝術館,坐落在無錫江南大學的錢紹武藝術館隆重開館,81歲高齡的著名雕塑家、畫家、書法家錢紹武先生親臨現場為自己的藝術館剪彩。
開館儀式上,與會嘉賓對錢先生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和卓越成就表示敬意。校黨委書記向錢紹武先生頒發了收藏證書。已經80高齡的錢先生興致勃勃談起了年少趣事,表達了對家鄉無錫的無限熱愛和對江南大學的美好祝福,同時表示藝術館布局精巧,使他的作品得到了完美展現。儀式結束後,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學生表演了根據錢老雕塑作品編創的舞蹈《詩意盎然》。與會嘉賓還一起參觀了錢紹武藝術館。 
錢紹武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家、畫家、書法家,曾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委員會顧問。他的雕塑作品大氣磅礴、沉雄渾厚,詩意盎然,他的素描、速寫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他的書法也極具個性風采。2003年錢紹武先生受聘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鑒於錢先生的藝術成就,學校決定建造“錢紹武藝術館”,得到了錢先生鼎立相助,並慷慨捐贈雕塑精華之作和素描書畫作品七十餘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