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為江南大學校長陳堅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管華詩院士。 重點實驗室十分重視並廣泛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兩年來重點實驗室共主辦3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協辦6次國際性學術會議。

概況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安全和南昌大學食品科學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內食品科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依託江南大學國家重點學科,並分設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大學分室。2007年9月通過專家論證,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設。實驗室主任為江南大學校長陳堅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管華詩院士。

簡介

實驗室圍繞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基礎和套用基礎性的國際研究前沿,根據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需要,遵照“有限目標”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精神,確定在四個方面展開研究,立足食品與人體健康的相關性研究,逐步構建食品加工過程控制新理論與新方法體系,從而達到控制食品及配料的品質,消除不安全因素,增進人體健康。實驗室以下述四個方面為主要研究內容:(1)食品加工與組分變化:圍繞食品加工過程中食品組分及功能因子的變化、變化對於加工性能、食品品質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方面展開研究。(2)食品安全性檢測與控制:圍繞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理、食品中各類生物以及化學污染物的產生及控制機制、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與新方法等展開研究。(3)食品配料與添加劑的生物製造:圍繞食品配料與添加劑生物製造過程特點,研究菌種篩選與構建技術、發酵過程最佳化與控制技術、以及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技術。(4)食品加工新技術原理及套用:著重進行食品加工新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套用研究,重點對新技術對組分的影響、營養素與功能因子的保持和增效、中國傳統食品現代化、新資源新技術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的製造技術展開研究。
實驗室籌建以來,根據自身學科發展的優勢和特色,積極投身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主戰場,參加和承擔了一大批基礎、套用基礎和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型項目。2007年至今,共獲得國家、部省下達的重大科研任務14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8項,國家863項目29項,十一五國家支撐計畫27項等,科研總經費達到7332.3萬元。在研究過程中,實驗室以突破工程技術關鍵為目標,取得了一批有較高水平和影響的科研成果。在基礎研究領域,注重知識創新,力爭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套用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緊密結合國家目標,注重技術創新,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為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創造了一批具有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的成果。兩年來共獲得各類獎4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發表SCI(E)論文300餘篇,專著和教材20餘部。
實驗室在集中江南大學相關學科最優勢人才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海內外招聘優秀人才,形成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傑青”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以及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為學術方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年青的海外留學歸國博士為中堅力量的研究隊伍。重點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70人(研究人員60人、技術人員6名、管理人員4名),流動研究人員33人。固定研究人員中,教授50人(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講座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4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5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實驗室現有面積約16000 M2,擁有7000多萬的儀器和設備。
重點實驗室十分重視並廣泛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的大學和研究所保持有密切的學術交流和聯繫,通過組織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國內外交流互訪、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等方式,加速實驗室的人才培養,提高實驗室的科研水平。2007年至今重點實驗室共接待國內外包括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Ferid Murad教授在內的來訪、參觀400餘人次;國內外專家、學者來重點實驗室做學術報告49次(其中國內22次、國外27次)。同時,本室也有30餘人次在國內外訪問講學、參加國際會議或合作研究。 35人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做大會或特邀學術報告。兩年來重點實驗室共主辦3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協辦6次國際性學術會議。
重點實驗室非常重視實驗室學術隊伍的建設。在現有的食品加工與組分變化、食品安全性檢測與控制、食品配料與添加劑的生物製造以及食品加工新技術原理及套用四個研究團隊中,重視學術帶頭人的團隊核心作用,並採取多種形式,建立學術帶頭人等高水平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造就高層次人才;努力建立並穩定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年齡職稱結構合理,有團結協作精神,能夠承擔重大基礎研究任務的科研隊伍;注重青年骨幹的培養,鼓勵取得博士學位;創造機會讓更多的研究人員到國外進修或從事合作研究,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食品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實驗室實行主任負責制,按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以“優勢學科聯合、優秀人才集中、包容整合”的建室思想,實施邊建設、邊開放的管理運行模式。實驗室的目標是經過幾年的運行,建成一個與國際接軌的、體現國內最高水平的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和開放性平台,成為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領導

學術委員會主任:管華詩 院士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趙國屏 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研究員)
學術委員會委員、實驗室主任:陳堅 教授 (江南大學 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