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點規

烏點規

烏點規(學名:Solallum nigrum L .ver Pauciflorum Liou)是 纖弱草本,莖無毛或近於無毛,又名:少花龍葵。 烏點規,潮汕地區別名稱為鈕草、鈕仔草、烏目菜、烏疔草、點歸菜、烏歸表。外地別名稱為白花菜、七粒扣、五宅茄、少花龍葵。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烏點規 烏點規

纖弱草本,莖無毛或近於無毛,高約1米。葉薄,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而成翅,葉緣近全緣,波狀或有不規則的粗齒,兩面均具疏柔毛,有時下面近於無毛;葉柄纖細,長約1-2厘米,具疏柔毛。花序近傘形,腋外生,纖細,具微柔毛,著生1-6朵花,總花梗長約1-2厘米,花梗長約5-8毫米,花小,直徑約7毫米;萼綠色,直徑約2毫米,5裂達中部,裂片卵形,先端鈍,長約1毫米,具緣毛;花冠白色,筒部隱於萼內,長不及1毫米,冠檐長約3.5毫米,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花絲極短,花葯黃色,長圓形,長1.5毫米,約為花絲長度的3-4倍,頂孔向內;子房近圓形,直徑不及1毫米,花柱纖細,長約2毫米,中部以下具白色絨毛,柱頭小,頭狀。漿果球狀,直徑約5毫米,幼時綠色,成熟後黑色;種子近卵形,兩側壓扁,直徑約1-1.5毫米。幾全年均開花結果。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野、荒地、埔園、路旁、屋旁、林邊荒地、密林陰濕處及溪邊陰濕地。

分布範圍

產中國雲南南部、江西、湖南、福建、廣西、廣東、台灣等地。分布於馬來群島。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功能】

烏點規味微苦、甘,性寒。內服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炎退腫。入肝肺腎經。

【主治】

痢疾、高血壓、黃疸、扁桃體炎、肺熱咳嗽、牙齦出血。外治皮膚濕毒、烏皰、老鼠咬傷。有清涼散熱之功,並可兼治喉痛。

【附方】

1、治痢疾:鮮烏點規30克,水煎,飯前服。

2、治黃疸:鮮烏點規90克,鮮蘿蔔90克,水煎服。

3、治高血壓:

⑴烏點規30克,防風草9克,石仙桃15克,水煎服。

⑵烏點規30克,水煎服。

⑶烏點規30克,豨薟草15克,水煎,每日分3次服。

4、治肺熱咳嗽:烏點規30克,煮豆腐食。

5、治扁桃體炎:烏點規30克,炒熟,用黃酒60毫升淬後收存,用時煎醋漱口。

6、治牙齦出血:烏點規30克,和生蚝,水煎服。

7、治皮膚濕毒:烏點規30克,水煎,沖紅糖服。

8、治皮膚烏皰:烏點規適量,捶紅糖,貼患處。

9、治老鼠咬傷:烏點規適量,捶紅糖,貼患處。筆者曾治數例病人,有效。

本品內服常用量生品30-60克,乾品12-18克。外用適量。脾胃虛寒者忌服。

食用價值

葉可供蔬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