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心楠

烏心楠

烏心楠又名尖尾槁、白梛槁。喬木,產西南部(瑞麗);生於山坡陽處,海拔1200米。廣東、廣西東南部也有。分布於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基本信息

介紹

所屬卷:Phoebe Nees
所屬科:Lauraceae
中文名:烏心楠

其它中文名:

尖尾槁、白梛槁(廣東).
文獻來源:Phoebe tavoyana(Meissn.)Hook.f.(1886);Kosterm.(1970).
Machilus tavoyana Meissn.(1864);Phoebe paniculata Nees var.glabrescensMeissn.(1864); Machilus henryi Hemsl.(189 1);Phoebe henryi(Hemsl.)Merr.(1932),excl.CCC 12379;海南植物志(1964),excl.syn.P.acuminataMerr.;p.cuneata B1.var.poilanei Liou Ho(1932),(1934);P. cuneata B1.var.glabra Liou Ho(1932),(1934);P.cuneata auct.non B1.:Lec. (1914);Liou Ho(1932),(1934)。
描述欄位:喬木,高約13米,胸徑30厘米。老枝圓柱形,多少具稜角,有細條紋,綠色,多黑斑,無毛或近無毛,幼枝多少壓扁,具稜角,極密被淡黃色小柔毛。葉互生,聚生於枝端,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5—23厘米,寬2.5—6.3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漸狹下延,薄革質,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密被淡黃色小柔毛,側脈每邊10—15條,與中脈在上面微凸起,下面明顯凸起,近葉緣消失,橫脈及小脈兩面近明顯;葉柄長0.8—2厘米,腹凹背凸,密被淡黃色小柔毛。圓錐花序腋生,長10—15厘米,在上部分枝,最下部分枝長達4.5厘米,總梗長8—10厘米,與各級序軸及花梗多少被淡黃色小柔毛;小苞片微小,線形,長約1毫米,密被小柔毛,脫落。花綠白微帶黃色,長約4毫米,直徑約5毫米,花梗約與花等長;花被筒倒錐形,長不及1毫米,花被片6,卵形,近等大,外輪略小,長約3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急尖;能育雄蕊9,花絲扁平,略被微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2.5毫米,花絲無腺體,花葯長圓形,先端鈍,第三輪雄蕊長約2.7毫米,花葯狹卵狀長圓形,先端鈍,花絲近中部有2個具短柄的圓狀腎形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正三角形,連柄長約1.6毫米,柄被微柔毛;子房近球形,直徑約1.6毫米,無毛,花柱絲狀,長1.2毫米,柱頭盤狀。果未見。 花期4月。
分布及生境:產西南部(瑞麗);生於山坡陽處,海拔1200米。廣東、廣西東南部也有。分布於印度、緬甸、寮國、泰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木材堅實,耐水浸,不易開裂及蟲蛀,為船板、建築水桶等良好木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